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雄健壮阔 大气深情——散文集《发现翼龙》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彭惊宇 参加讨论

    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位作家的心灵和创作,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去细读他的文本,并尽可能在其深度、广度和高度上接近作家的生命体验、艺术心灵及其思想境界。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充盈和贴近,我们才会有较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作家赵钧海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一个温文尔雅、潇洒干练、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文艺领导者。近些年,他努力促进克拉玛依文学艺术事业向前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活跃期和黄金收获期。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他的小说集《赵钧海小说选》和其大量的散文,特别是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发现翼龙》之后,心里猛然一惊,原来赵钧海是一位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遮蔽许久的、具有写作才华和创作实力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大散文观念,那种宏大铺陈的叙事结构,纵横捭阖的健笔,真力弥漫和深情贯注的血性文字,那种摒弃虚假的高贵,在坚实的大地上和普通人物的心灵中建构崇高美的金字塔的热情和勇气,是独立而超凡的,也是我内心所钦佩和敬重的。
    赵钧海生活与写作的根基是克拉玛依油田,他对这一新型石油工业家园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和热爱。在《发现翼龙》第一卷辑“野火记忆”的许多篇章中,他着重笔力描写了一群风貌和性格迥异的石油人。开篇之作《回望木井架》中的肉孜·阿尤甫,是横跨新旧两个时代的老牌石油工人,作家不仅写出了这位维吾尔族老石油工人的丰富人生阅历以及跃然纸上的音容笑貌,而且通过这个人物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展现了新疆石油工业的世纪风云和百年沧桑。这样一种点和面、时代与人巧妙结合的笔法,不仅使得肉孜·阿尤甫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厚重而饱满,而且还让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新疆石油工业的渊源及其发展走向。时代因素一旦与鲜活的个人相融合,就越发彰显出文本的独特思想和审美价值。《一个老石油的侧影》是一篇很有情味的散文,作家用亲切而温情的手笔,描写了他的老岳父——一位老石油人的形象。这位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志愿军战士,转业来到黑油山下,当过钻井工、输油泵工和多工种的基层干部。他黑瘦精干,脾气倔强,为人热情耿直,懂技术,能吃苦,晚年儿孙绕膝,知足常乐。在描摹现实人物方面,我觉得描写“魏氏准噶尔翼龙”的发现者魏景明是最突出最深入的,也最具深广内涵。这篇文章不仅以宏阔的结构和舒展的文字,拉长线地铺写了魏景明一生当中科学探求的曲折经历,而且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想象力,一方面钻探到魏景明所研究的深奥的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中去,另一方面又凭借文学想象还原魏景明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以及心灵世界。因此,这篇作品展示出异常扎实的写作根底和文采飞扬的文本特色。
    这部散文集的第二卷辑是以“笔走路上”为分辑的多篇散文,这些散文是赵钧海走出克拉玛依油田甚至是迈出国门的游走纪行性文字。由于有自身敏锐而独到的生命体验的楔入,现场感的准确捕捉,历史知识和背景的全面渲染、烘托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脉络交织,抒情的充沛与优美,议论的锋锐与深刻,这些散文显露出高远的气度和别样的骨力。阅读《游动的浪漫巴黎》一文,让我惊讶于作家对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艺术之都”的全面掌握,特别是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内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以及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诸多画派如数家珍般的体会与解说,作家在其中融入了自我的痴迷与热爱,以及领悟其艺术精髓后的共鸣、战栗与深情。
    “心灵眺望”作为这部散文集第三卷辑的标题是很富有意味的。这一卷辑的散文篇章中,最能够触动阅读者心绪和情怀,并使其长久回味和铭记的篇章是《享受回家》。这篇散文以“回家”为贯穿全文的主线,讲述了自己少年时代最难忘的一次回家经历。12岁的“我”为了回部队的家,从天没亮就去路口搭车,一路上分别搭乘过三辆卡车和一辆拖拉机,并且摸黑在洪荒可怖的戈壁上独行20多公里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曲折、孤独、痛苦、饥饿、恐慌和悲凉,才于第二天早晨回到日思夜想的家。赵钧海在讲述这个经历时,涉及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和细节,一个12岁的孩子所具有的这种强烈的回家愿望与义无反顾的行动,让人至今都觉得是一个小小的“灵魂之谜”。作家还在后半部分的文字中,多次写到了去遥远的河北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其中的曲折和况味让人每每生发出酸楚的感慨,乃至禁不住唏嘘不已,潸然泪下。
    纵观赵钧海的散文创作,可以感觉到他的创作雄心,感觉到他对宏大叙事以及相应结构的偏爱与追求。他这种雄健开阔的文笔,显然是以小说家的扎实功底为基础的。在散文名家周涛之后,我还很少读到新疆作家中这么富有气度和雄浑风格以及阅读艰难度的作品。阅读赵钧海的散文,还需要找到一把打开他雄阔而坚实的文字的钥匙,那把钥匙就是贯穿在他所有血性文字中的坦诚与真情。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