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中国文化史研究新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先义 参加讨论

    继《人生悟语》《讲坛随笔》等一批关于励志和人生修养的著作出版之后,将军作家蔡多文突然笔锋一转,对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新近出版的《家的传说》历史文化散文集,便是他在这个领域研究和缜密思考的结晶。他以这样一种形式的写作,不仅为文学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范本,也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中国的姓氏学,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即使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繁衍不衰,虽屡经战乱,在地域板块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始终保持和维护华夏大一统的格局。而今,遍布世界的数千万华侨,不管他们身处何方,对故国的热爱和向往都是一样的。于是,这便成为东西方的学者们探寻的一个课题:遍及全世界的华人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呢?
    追根溯源,这源于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形式,除了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典章制度之外,还依赖于一个为世界各国新奇和缺乏的文化传统,这就是以姓氏为载体,用一种血脉相连相亲的关系,把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追求、处世哲学,用家教或家训的形式代代传承,使中国不同姓氏的家族和群体,都严格遵守一种共同的文化传统。比如,在中国,不管你是生于北国,还是居于江南,不论你是长于东部沿海,还是扎根西部高原,不论你是饱学诗书的鸿儒,还是目不识丁的村夫,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行善积德,少为害作恶,等等这些普通的人生道理,都信守不疑,并且一代代相传。究其原因,是家训家教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把真善美的道德标准渐渐演化成了一种人生准则。
    中国姓氏俗称百家姓,其实早已两万有余。任何一个姓氏单抽出作细化研究,都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侧影。每一个姓氏的发展沿革都像一条条涓涓细流,正是这涓涓细流,最后汇成了中华民族文化波翻浪涌的滔滔江河。解剖一个姓氏,就像从微观学上来分析一个文化巨人的细胞,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更明确地珍爱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蔡多文将军的这部以《家的传说》命名的文化散文,其深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狭隘观念之上。作者试图通过对蔡姓这样一个姓氏的纵向研究,进而来折射和观照我们民族的大文化,而通过这样一种研究,进一步明确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和弊端,从而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传统,进而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以强势的软实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沿着历史的纵向研究一个姓氏,就像寻着一条线研究文化发展的走向。这样一条线又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的是中国历史的数千年风云。在这本书中,作者精心从浩繁的典籍中摄取了一个个有据可查的人物,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表面看每个故事都与蔡姓相关,而其背后映照的却是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就像一串长长的五光十色的珍珠项链,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灿烂历史。通读下去,你会觉得,类似影视一样的一幅又一幅的历史画面尽现眼前,如果说这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的话,那么这将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它把文学的可读性,史料的可靠性熔为一炉,用这种独具特色的形式来获取社会大众对中国文化的系统认知,从而在审美阅读之后更自觉地坚守和传承。所以,无论对文学或者是史学,它都具有多重的意义。
    多文与我是多年的老朋友。我们相识于20多年前的报刊编读往来中。原来我还以为他是基层部队的一名普通干部,直到香港回归的1997年,我陪北京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们到驻香港部队慰问,才知道他早已是一位将军了。从这以后,我们交往更多了起来。前段时间我去广州开会,多文告诉我,他正在用业余时间,创作一部反映中华蔡姓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最近,多文从广州寄来了这部文集,读罢受益匪浅。
    《家的传说》,与其说是一部题材新颖、风格独特的散文,倒不如更准确地说,这是用文学形式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沿着作者为我们开列的人物图谱,寻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突然发现,从古至今的民族历史,表面看是一页又一页似乎重复的册页,其实它是有一条规律可循的,尊重这些规律,沿着规律前行,社会就发展就进步,违背了历史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就停滞就倒退。我们还发现,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古人和今人的共同观念。历史上,但凡那些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崇尚正义的正直之人,社会都深深地铭记他,把他视为人生的标杆;而那些弃善从恶、背信弃义、崇尚伪善的奸佞之徒,历史也往往留下他们人生狰狞的一面,视他们为社会的反面教员和丑类。从这个意义上说,《家的传说》早已超越了一族一姓的传统思维,作者是通过一族一姓的文化发展,概括了一个民族。他是在张扬一种传统,一种道德;他是引导读者在认识昨天的同时认识今天和明天,在认识历史人物的同时认识现实人生,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历史如源源之江水,每个人的人生伟大也好,平凡也好,都会化作一滴水融入历史之洪流,然而,这滴水却也有高下之分。愿我们的人生留给历史的一滴水都透明而晶莹,圆其生命的光彩而熠熠闪光。我想,这正是《家的传说》写作的真正意义。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