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让红色经典代代相传 纪念《星火燎原》丛书出版发行50周年座谈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南方 参加讨论

    《星火燎原》50岁了。这套毛泽东同志一生惟一题写书名、邓小平同志一生惟一题词的红色经典读物,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纪念《星火燎原》丛书出版发行50周年座谈会2010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30多位军队著名党史、军史专家与作家、学者、老一辈革命家子女进行了畅谈,50多家中央和首都的媒体见证了这一有意义的时刻。
    循着历史的足迹,《星火燎原》所留给我们的是那个充满智慧和浴血奋战的斗争史,她携一路勇士的风尘,一路悲壮,一路浩歌,心智与血汗凝聚创造了精神财富,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遗产”。
    传世典藏:亲历者书写的辉煌史诗
    《星火燎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套战争回忆录,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一套丛书,这部恢弘的出版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放军出版社社长施雷说:“第一阶段始于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向全军和全国人民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年’征文活动,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阅改征文稿件,彭德怀、贺龙等军委领导同志亲自组织征文工作,应征稿件3万余篇,总政治部专门成立编辑部编辑整理征文。第一阶段出版了10集:第1、2、3、4集,反映工农红军自1927年至1937年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反抗国民党军事围攻的历史;第5、6、7集,反映八路军、新四军自1937年至1945年奋起抵抗日军侵略及反对国民党军事摩擦的历史;第8、9、10集,反映解放战争的历史。1960年正式出版发行,198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齐《星火燎原》丛书10卷,共收入文稿637篇。第二阶段是在2007年纪念建军80周年前夕,我们将半个世纪前编辑《星火燎原》丛书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刊用的大批珍贵文稿精心整理,辅以现代设计风格和多种信息元素,结集出版了《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共10卷、收入文稿685篇。第三阶段是在2009年,《星火燎原全集》共20卷,刊用文稿1705篇,图片2117幅,作者1338人,其中,9位元帅、437位将军、84位省部级以上领导。”
    贺龙元帅的女儿、军事科学院原百科研究部部长贺捷生少将,作为知情者专门撰文介绍了《星火燎原》当年出版的内幕:“1956年7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在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纪念建军三十周年工作筹备计划》,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决定出版一部回忆我军30年斗争史的文集,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解放军总政治部。时任总政副主任的萧华同志批示,由总政宣传部和文化部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于是,宣传部抽调了王彬等人,文化部抽调了王愿坚等人,组成了编辑部,具体负责人是时任总政宣传处处长的黄涛,黄涛同志从此为《星火燎原》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编辑部组成后便开始征文了。总政在全军发了一个电报通知,在军外则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的名义,在全国各大小报广为刊登启事,征文内容须反映3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作战、思想、练兵、生产、群众工作、官兵关系等各方面的史实,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和片段、著名战役战斗的经过、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和部队生活纪实等等。对待这次征文,当时各方面反响十分强烈,很快就形成了战争亲历者们撰写回忆录的热潮。”
    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党史专家邵维正少将形象地把《星火燎原全集》比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万工程”。他说:“千,整个全书1700多篇文章,1300多位作者,用了2100多幅图片,做了1200多个链接;万,整个编辑过程用了18000个日日夜夜,征集的初稿是3万多篇,发行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
    “作为共产党人的传世家谱,《星火燎原》时间愈久,愈见它的无以伦比的史料价值。而今天,这部书的大多作者已长辞人间。还一息尚存的,也大都进入古稀之年。在这部书出版50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为这部书的出版倾注心血的先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份极为宝贵的传世家谱,我们当认真研读,并将他们的精神世代传承。特别是今天,继承传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消解传统、消遣理想,在某些人那里,似乎成为时尚,在这种背景下,更有必要像先辈那样弘扬和光大我们视为传家宝的光荣传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原主任、评论家陈先义说。
    “包括反侵略战争在内的中国革命战争,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奇观,战争表现形式之错综复杂和残酷惨烈是极为罕见的,战争的进程与结局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也是空前的。从黑暗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华民族,在无数次流血漂橹的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血的代价。然而也正是在首尾相连、兵刃相见、尸山血海的战争中,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经过炼狱般的蒸煮和砥砺,一个曾经因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外族的野蛮入侵而变得衰弱不堪的伟大民族在血泊中涅槃、复苏和奋起。《星火燎原全集》收录的作品,所反映的大体都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为曲折、最为难忘的经典段落,都是作者革命经历中最为精彩、最可言说的历史记忆,每位将帅、每个官兵,都是以亲历者忠诚的目光和真实的笔墨,再现和透视革命战争整个进程,由各个部位与环节拼接与总汇起来便构成中国革命战争史的清晰脉络和全貌;又因为它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参战者手书的征战史和心灵史,从其浩繁的卷帙和很强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来看,它无疑是一部品质很高的气势磅礴的史诗性巨著。”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评论家汪守德作了高度的概括。
    政治基因:用艰苦和奋进哺育航程
    当经济成为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标志后,市场就成为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磁场”,它那巨大的吸引力无所不在地诱惑着世人,成为当代人最瞩目的地方。与会者就《星火燎原》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展开了讨论。邵维正教授说:“《星火燎原》丛书在导向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次次辉煌的胜利,形象而又深刻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怎样忠于信念,怎样度过人生,怎样看待价值,怎样对待荣誉,怎样联系群众。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虽然是最近几年概括的,而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革命先辈早就身体力行了,并在《星火燎原》成千上万的征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星火燎原》丛书弘扬主旋律,强化主渠道,正确引导了人们的精、气、神,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谢宏认为,《星火燎原》所演绎的政权性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基因,是我们的根基和火种。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要断了根,绝了种;《星火燎原》所演绎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怕小,不要怕弱,只要是正义的,代表人民利益的,坚持下去,终能形成燎原之势。
    “改革开放后的当代,我们的生活好了,现代化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还要不要有革命的理想?如何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传承下去?如何将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传承下去?还要不要艰苦奋斗?还要不要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越是在较为富足祥和并且争相富足、沉醉祥和的时候,越是要警惕我们民族精神的萎靡与涣散。我们要特别关注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承崇尚革命理想、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诚信负责、奋发励志、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星火燎原》等红色经典就是革命前辈留给后代和历史的最宝贵的遗产,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一定要重视红色经典读物的传承,让青少年认识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信念和理想、我们的使命,让他们成为红色经典书籍的阅读主体,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委、农业部顾问刘瑞龙之女刘延淮如是说。
    “第2卷中,《千家饭》的作者是吴先恩,湖北黄安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中他记叙了1931年红军战士保卫麦收的一场战役,前线战士缺粮,部队派他去后方借粮,老百姓把一碗一碗的节省出来的饭,倒在桶里给前方战士吃,其中写到了一个细节,村里的一个女孩子端了一碗面条,这碗面原是给女孩子生病的妈妈吃的,但是妈妈嘱她捎过来给战士们带上。这个细节没有一点文学的渲染,就是朴实而原始的记录,但是却有着感人的力量。第10卷,郭宝俊的《女向导》写了1948年辽沈战役攻锦州城,军械科为前方运送炮弹,深夜找老乡带路,村子里只有一个30左右的妇女,一个只会哭叫的娃娃,一个病卧不起的老奶奶,这位30岁的妇女自告奋勇,为15辆大车带路,在黑寂寂的原野上,有时一个勇敢的女性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输赢。这是人心所向啊!江云鹏的《红军妈妈》写打过长江去的某部队驻扎在赣东北弋阳县境李庄一位白发老妈妈家,大妈熬夜用火烘烤战士湿衣,把战士的脚抱在怀里挑行军磨出的血泡,还将以前当红军牺牲的儿子的布鞋送给战士,身为战士的作者就是穿着这双鞋底用红丝线纳着‘红军万岁’的布鞋,踏着红军走过的路打到了天涯海角,打出了穷人的江山。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国女性的付出与贡献是书不尽书的,历史往往记述大的事件,但是大的事件却往往由诸多小的细节结构而成,较之战略与战术的军事运用,历史学家们往往注重前者,但是文学家却往往看重后者,后者,是人心所向,是一场战役、一次战斗的最终取胜的保证。可贵的是,《星火燎原》为我们呈现了它,呈现了我们的新中国诞生的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可能正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星火燎原’四个字的最深含义。”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何向阳这样分析道。
    价值记忆: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苏联红军战胜了14个帝国主义军队的联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是功彪史册,但苏联红军十月革命前后的战争历史,只有5年,加上二战的4年时间,总共也就八九年。而我们中国革命的历程从1927年到1949年,加上抗美援朝有25年之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军队连续作战25年,并且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这么大规模的人民战争和成果,动员了全国的人民来建立人民政权,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罕见的。”开国上将、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之女云杉打开了有关战争的话匣。
    “《星火燎原》丛书汇集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中优秀分子的行为和记忆,蕴涵着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因而是人生教科书。不管以什么价值系统衡量,丛书作者不仅是最早觉醒的人,是拥有政治信仰的人,实际上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中最优秀的群体,是获得了价值实现的人,正因为此,读懂他们的思想与价值追求,便可以矫正自己,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来到世间,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尤其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更强调精神追求,也就是价值实现。因此我们该追求什么,怎么成就人生,这样的命题一直会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毋庸讳言,当代中国人已经深陷价值紊乱和精神迷失,所以显得很痛苦。为什么产生这种感觉,就是因为精神的归宿没有找到。不解决精神归宿的问题,制度再健全,都有可能被贪欲所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中国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数的2.3倍,深圳最开放,经济最发达,但是深圳的自杀率曾经在中国首屈一指。去年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在拉美,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这就告诉我们,金钱不是一切,不要迷恋GDP,GDP很重要,不解决吃饭问题不行,但是仅仅解决吃饭问题,不解决精神领域的需要,人永远难以获得升华,因而尽管现在是多元的社会,但是,还应该有主流精神。”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抛出了精神缺失的话题。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是精神的强。宋朝时的中国,GDP是世界第一。面对辽、金、元,却一败再败。连皇帝都被别人俘虏过去。宋徽宗是绝顶好的艺术家,但对外是个软弱的君主。大清帝国也是一样。这说明封建帝国不能给中华民族后代留下强大的精神支柱。只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中,才在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中国人真正强大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一笔巨大的革命遗产。而恰恰是参与和创造这个历史的一代人,又撰写了《星火燎原》这部不是史书的史书。为什么我父亲那样认真对待他为《星火燎原》写的这些文章?因为他们在60年前所写下的文章,在无意之中用自己的亲历和自己的实践总结,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精神的丰碑。”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会议的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之子邓运进一步诠释了精神的作用。
    “我说《星火燎原》还是一部‘铁血之作’。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增加尚武精神,我们提尚武精神并不是好战,而是为了以战止战、以战慑战。如今我国的GDP已经接近世界第二位了,我们就是强国了吗?我认为强国必须要强军。军不强,顶多是个富国,永远称不上强国。大清帝国的白银储备世界第一,甲午海战一仗打下来,龙旗即倒。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和美国的实力相差悬殊,钢产量只是它的1/144,但是我们就有决心和勇气打了抗美援朝之战。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二流的,但是它的军力是一流的,所以谁也不敢小看它,谁也不敢向它叫板。以前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我认为这种落后还不主要指经济的落后,更主要的是指制度和军力的落后。军力是综合国力的表现,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我非常赞同这样一个口号:‘剑不如人,剑法要过人。’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虽然不比别人强,但是我们的谋略、战略战术,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要比别人强。我更赞同另一个口号:‘剑比别人短,往前跨一步。’我们的十大开国元帅,七个受过重伤;十位开国大将,七个受过重伤。我们军事科学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就是粟裕大将在火化的时候从他头颅里取出来的三块弹片。我们老一辈就是靠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打下了江山。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特别在现代条件下,我们更要大力提倡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星火燎原》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军事专家罗援少将这样为精神注脚。
    “《星火燎原》里面的文字没有考究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推敲,直抒胸臆,铅华尽洗,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凡拿起笔的人们,只是出于为革命后代保存火种、留下记忆的朴素想法,以写实、写真、实录的笔触,奉献出革命战争最原始的谱系、最本真的革命奋斗史教材。《星火燎原》的写作没有任何功利思想的驱动,他们讲述历史不是为了评功摆好、不是为了展览自己的勋章,而是为了缅怀革命、纪念前辈、激励后人。我们看到,有些叙述虽以第一人称出现,但却以讲别人的事迹为主,很少讲作者自己的功劳。他们每个人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都建立过或大或小的功勋,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只讲领袖的伟大、集体的伟大,只讲别人的事迹、只讲战友的可爱,不愿多讲自己的贡献。我们读到李桂林的《我的第一个指导员》时发现,作者说的是自己在红军时代与一个连姓名都不清楚的上级的交往,他缅怀这个无名的指导员,是为了把精神价值提炼出来,为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留个例证。事实上,在战争时期所体现的平等、互敬、互助、仁爱,恰恰是我们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所书写的最光荣的篇章。 ”中宣部文艺局副巡视员梁鸿鹰站在人学和文学的制高点呼唤大爱。
    红色家谱:元帅家珍贵的精神财富
    罗东进中将讲了他父亲罗荣桓元帅为什么参加《星火燎原》征文的写作:“我记得当时我父亲写了一篇征文《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写的是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走到遂川城西的大汾镇,遭到地方民团的突袭,队伍被打散了,只剩下了不到一个排的人。当时毛委员是跟着他们的,没有吃的,最后他们从老百姓家里头搞了一点米饭,但没有筷子,没有碗,只能拿着笸箩装饭。我父亲在文章中写道:毛泽东同志带头用手把饭抓起来吃,吃完了以后,把手拍一拍,就走到空地上说:‘现在站队,愿意跟着我们闹革命的站出来’。我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我父亲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后来我在认真读了《星火燎原》以后,逐渐明白,这套书的作者们包括我的父亲在写作的时候,考虑的是要把他们一生经历当中最值得写的、最值得讲给后人听的那些人和事留下来。秋收起义后有一段最困难的时期,没有吃没有喝,部队被打散了,很多人脱离了革命。跟着这样一个不足一个排的队伍还能有什么希望吗?我父亲认为,这是最考验一个人革命意志的时候。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领导人,我们的革命者,他们是一种什么精神什么状态,是最值得记录下来的。”
    “对于《星火燎原》,我有份特殊的感情。我爷爷朱德一生酷爱读书,去世时留下藏书上万册。遵照他生前嘱托,我们除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以及我爷爷家乡的朱德纪念馆共捐赠10000多册图书外,家里只剩下一柜子书以作纪念,而这其中就有《星火燎原》。这是我们在上万册图书中精挑细选后留下来的。之所以留下《星火燎原》,是因为它是我们家人翻阅最多的图书之一。我们家最破旧的一套书是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爷爷生前读了9遍,还有一套就是《星火燎原》。这套书是当年解放军出版社赠阅的,有赠阅时附上的一封信,还盖着戳,时间已经很长了。收到这套书以后,我们全家第一个读者就是爷爷,爷爷还在书上盖上了‘朱德藏书’的印章,《星火燎原》成为他老人家喜爱的个人藏书之一。然后,在爷爷的大力推荐下全家开始传阅,奶奶以及秘书、警卫、工作人员、子女,争相阅读,因为看的人太多了,所以这套书现在非常非常旧了。我们后来写的很多回忆文章,《星火燎原》都是一个重要的史料来源。所以我们对这套书非常珍惜,至今还珍藏在家里的书柜中。”朱和平少将讲起家中珍藏的《星火燎原》,说得绘声绘色。
    文学坐标:最坚韧和最锋利的较量
    郭沫若曾说:“《星火燎原》是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是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茅盾则称:“《星火燎原》是历史,又是文学,是极好的文学作品。”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作了题为:《中国文学想象的重要源头》的发言,他说:“《星火燎原》丛书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存个人和民族的记忆,当然历史也有这个功能,让人记住这个事件是怎么回事,它的来龙去脉,《星火燎原》无疑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但是,它和一般的历史叙述不同,它基本上是当事人的个人记忆,所以它保留着大量珍贵的细节。我们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事件当时那些活生生的细节,那种气息,那种人在历史中活动时的细微的复杂的感受,可能常常在历史叙述中消失了,过滤掉了。而在《星火燎原》中,我们还完全能够直接感受到那种历史气息,我们的前辈们在艰难困苦中那些细节的东西,这也同样是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这些写作者谁也不是文学家,谁也不打算做文学家,但我读《星火燎原》文章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意思,都是很见性情、很见性格的文字,有些很大的大人物写的,但你一看那个文字、那个语调就知道不是秘书代写的,因为带着独特的语气,带着他们的口气。《星火燎原》中的绝大部分作者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们用文字留下了他们的生命痕迹,这些中华民族的英勇战士,他们的生命如此壮阔,当他们如此质朴地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这本身就是我们重要的文学财富,它会成为日后中国文学想象的一个重要源头。我们的文学家在想象、认识那个时代的时候,都会从这里得到启发,都会从这里得到丰富的资源。”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同样认为:“《星火燎原》是一部具有国宝价值的文学坐标。因为在我们的文学越来越脱离生活与大众,越来越个人化和边缘化,并且越来越躲避崇高、媚俗低俗和虚情假意时,这部鸿篇巨制,以巨大的真实和崇高的情怀,为文学树立了一个标杆。真实,是历史记录的灵魂,也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最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最崇高的,才是最鼓舞人心的。《星火燎原》每一篇朴实无华的文字和每一位作者真切自然的讲述,都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真实的颜色和情怀。革命前辈出生入死、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民军队和革命战士的革命斗志与革命情怀,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与革命情怀。官兵的生死情谊,军民的血肉情感,领袖的大智大勇,都让我们感慨和感动。虽然《星火燎原》没有宏大的场面,不是宏大叙事,只是一些细节和片段,但细节和片段的力量往往是最坚韧和最锋利的力量。细节和片段所呈现的往往是最真实、最感人的人物形象。”
    总后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王宗仁说:“我们需要反映岳飞、文天祥、郑成功这样民族英雄的文学作品,来伸张正气,振奋精神。更需要记录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的不朽作品,来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毫无疑问这两者都是磨砺人生志向进行传统教育不可缺失的教材。相对而言,前者是抽象的传统精神,离现实比较遥远;后者是现代的、具体的传统精神,可视可触及。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传统教育,更具感染力。《星火燎原》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红色经典。”
    时代浩歌:英雄是一座不倒的丰碑
    组织领导出版这套丛书的总政原主任萧华曾经说过:“《星火燎原》是革命烈士鲜血、革命群众鲜血构成的一部书。”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会上发言说:“一个民族、一个人,他的精神就如同他的血,我们的血里应该有铁,应该有钙,像《星火燎原》这样的书,它所提供的就是我们精神上的铁和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所在。在这个时代,如何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的前辈们身上的这种血气、这种慷慨豪迈、这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意志、这种献身精神,确实是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大问题。”
    《解放军报》总编辑、评论家黄国柱少将说,《星火燎原》体现的革命精神,也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历史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陈陈相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大义凛然,仰天长笑、壮怀激烈,等等,这些极具民族化的传统文化,在《星火燎原》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和充分的展示。再者,革命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支柱。作家王蒙认为,人类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的问题;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就是探寻终极的生命意义。“饿出来”的问题是“困”,“撑出来”的问题是“惑”。《星火燎原》丛书记录了人民军队处于最困难时期的顽强奋斗历程,是我们在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进程中一个深度记录。现在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条件更好了,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如何用当年“饿出来”的、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来解决我们当前“撑出来”的一些问题,就非常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家董保存列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解体前中小学课本取消了红色经典的课文。2002年1月份的《论坛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夏伯阳的马车被卖了废铁》。文章写道:“在中学的教学计划中,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已经取代了保尔·柯察金和传奇英雄夏伯阳。但是没有了保尔和夏伯阳,生活就将变得令人忧伤。”文章对中学教学去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高尔基的《母亲》等文学作品提出了质疑,甚至要求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对此做出回答。董保存说:“‘删除’红色经典课文,曾引起社会强烈争议,新浪网专门做过一次调查,95%以上的网友持反对意见,大家认为‘英雄是不倒的丰碑’、‘红色经典应该教育子孙万代’,不应该删除这些课文。”与会者对《星火燎原》曾经有36篇文章收录到中小学课本,如今所剩寥寥,表示出了担忧。
    “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来看,贴近生活、艺术感染力强的记叙文和散文,是他们最容易接受、最能打下思想烙印的文体,这正是《朱德的扁担》《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精品范文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原因所在。这些文章教育和影响了共和国几代青少年,在他们幼小而纯真的心灵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竖起了高尚的精神丰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里,意识形态的斗争集中表现在对青少年的争夺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塑造和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格高尚、具有拼搏精神的新一代,是党、国家和军队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保证。”邵维正教授说。
    经典接力:出版人用使命传承薪火
    经典作品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说:“《星火燎原》出版50年来发行1000万册的事实证明,它的确是一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红色经典,的确是我们党和军队、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50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新闻界以极大热情和各种方式持续宣传《星火燎原》,清华大学等高校召开《星火燎原》精神座谈会,全国农村大多数‘农家书屋’都配备了《星火燎原》。这些情况充分说明,该书出版发行50年来,尽管时代、条件和读者队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始终欢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史实准确的革命传统读物,优秀的革命传统读物永远占有广阔市场和海量读者。对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星火燎原》这部鸿篇巨制,新闻出版总署一向给予积极支持。2007年纪念建军80周年前夕,解放军出版社举行《星火燎原未刊稿》首发式,柳斌杰署长亲自参加。解放军出版社策划《星火燎原全集》重大选题,总署特意将此选题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选题,专门下拨出版基金给予资助,并将《星火燎原》选入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2008年,总署和中宣部、总政治部隆重推出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家黄涛为建国后全国新闻出版战线第一位重大典型,要求全国全军宣传文化战线深入学习黄涛同志终生致力于红色经典的崇高精神。这几年来,《星火燎原未刊稿》和《星火燎原全集》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被选入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重点图书,这也充分反映了全国新闻出版界对这套大书的高度认同。”
    “郭沫若曾经说《星火燎原》是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我感到应该下工夫组织力量,把这套书中所蕴涵的红宝石经过挑选、清洗,搞一个《星火燎原》的精选本,供广大官兵来读。还可以深层次选取一些语言干练、思想性强的精品文章,直接进入地方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直接进入军队初、中、高级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军事历史的教材。各个单位还可以培养一批故事员,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编成历史故事进行宣讲。”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大学原副校长许志功中将这样建议。
    谢宏说:“能否从这些红色经典中精编一些做成动漫或者连环画,以哺育我们的后代?这也是一种活动,通过这些星星之火点燃孩子们的心灵。”
    在座的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主任刘翎回答说:“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这部红色经典,我们同步推出了《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从全集1700余篇作品中精心挑选出48篇代表作,其中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就有33篇。这本书已入选2010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星火燎原》连环画的绘制工作已经启动,动漫正在论证阶段。我们将竭尽全力,用《星火燎原》精神和黄涛精神,激励自己,让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