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庞玉凤长篇小说《逐鹿》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国平 参加讨论

    <一>
    这本书的名字叫《逐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唐·刘待价《君之碑铭》:“长河不竭,疏断虵之曾岫;连岳无穷,属逐鹿于中原。”这都是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于是便有了“群雄逐鹿”、“逐鹿中原”这些成语。书名叫“逐鹿”,所写事物必是与争夺有关。果然,此书写的正是“竞选”之事。竞选权力,可不就是争夺“天下”么!那么,竞逐的结果鹿死谁手呢?这便是一个最大的悬念。逐鹿者都是谁?他们是如何逐的?各有些什么招数和伎俩?所有这些,都是悬念。正是这许多大大小小的悬念,构成了一连串迷人的谜,吸引人欲早揭谜底,一读为快。
    以上这些算作是“解题”吧。
    我之所以特意说了这么些话,是因为赞赏这个“题”通俗与高雅并立,明与含蓄共存,具体与抽象互补,浅显与深刻相济。题目是作品的眼睛。画龙点睛见功夫,这个睛点得巧妙,足见作者之匠心独具。
    <二>
    纵观文学宝库,凡是伟大的作品,必有其伟大的时代价值。也就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还不能说《逐鹿》就是伟大之作,但它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则是弥足珍贵的。
    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些光灿耀眼的东西,是多少世代以来,人类就追求的天堂圣物。然而,在当今之世,又有何处真正的、完全的、彻底的实现了呢?就我中华而言,多少代、多少辈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前仆后继,不仅鼓与呼,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但是,唾沫、泪水、汗水、鲜血,并没有汇聚成自由民主的滚滚洪流。新中国诞生后,自由民主的光芒才真正地普照神州大地。不承认这光芒那不客观,不公正,但若把这光芒过分夸大了,那也不实事求是。就拿民主来说,我们取得的成绩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差距还很大,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在我们的行程中,21世纪初叶,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 “竞选”风潮,可算是民主的一个很时髦的“新生事物”。在此之前,一些中低层次的掌权者,不是由“上级委任”,就是由所谓的“代表投票”决定,广大人民群众要么是毫无发言权,要么就是发言权被人“代表”。总之,是选举权实际上被剥夺,被架空。至于被选举权,那不过是写在法律条文中的一句空话。而“竞选”这一新事物,至少从形式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参与”的机会,使人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得以实践。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必然地存在一些稚嫩的、不成熟的缺陷,加上“人”的种种劣性的因素及制度上的不完善,竞选在不少地方、不少部门,都演变成了一出闹剧。结帮组派谋小团体利益;钱物贿赂;走门路傍高官;对别人栽赃陷害,造谣污蔑;给自己造功捏好,涂脂抹粉。丑陋的,肮脏的,卑鄙的,下流的,阴险的,狠毒的,弄虚作假的,颠倒黑白的,封官许愿的,色财引诱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
    作为生活的记录,社会的缩影,《逐鹿》不仅从正面赞颂了“竞选”的功德,而且毫不留情地、深透地揭露了“竞选”中发生的种种假丑恶。从这个意义上讲,《逐鹿》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有人说,它是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其实,它不只是停留在“现行”上,作者始终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用她深沉而鲜明的爱憎褒扬先进的、光明的,针砭腐朽的、黑暗的。如果说,《逐鹿》所暴露的种种丑恶,是民主洪流行进中难免泛起的污渣和小逆流,那么,作者大声呼唤并极力推动的,便是真正的民主早日实现。
    也许,若干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再读《逐鹿》时,会感到迷茫,不理解21世纪初叶的人们,怎么会是这样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形态。这不奇怪,正像今天的我们,对原始人祖先茹毛吮血,感到迷茫,甚至不理解西藏农奴制一样。不理解,是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缺乏亲身感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逐鹿》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它能帮助后人了解我们的这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代人的政治生活,经济的生活,物质文明,精神的文明。但愿咱们的后人能尽早尽快地、完全彻底地讥诮可怜甚至鄙视我们。那就说明,他们真正过上了民主自由的幸福生活。
    <三>
    小说的基本特质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凡是优秀的作品,必有曲折有趣、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一些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伟大的作品,则必有新鲜离奇、感天动地、摄人魂魄的故事和许多独特别致、叫人爱得死去活来或恨得咬牙切齿的人物。
    故事是否新鲜有特色,首先决定于所写题材是否新颖有特点。当然,“新”和“旧”不能片面地用时间衡量,历史题材不一定是“旧”的,现实题材也不一定是“新”的。“新”和“旧”也不能简单地以“点击率”来衡量,写别人已涉及过的题材不一定就“老调重弹”,写未被人写过的题材不一定就“标新立异”。“新”的关键在于:有无新的角度和新的立意。
    《逐鹿》的题材是现实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不用说,是“新”的,而且还鲜有人涉猎,这就不论是从角度上还是从立意上看,都不会与人雷同和蹈人覆辙。更可喜的是,《逐鹿》在选材的角度和立意上,还给了我们很新奇的视角和很深邃的含义。这证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是深刻的,观察是细致的,提炼是精到的。
    《逐鹿》的故事并不惊心动魄,也不复杂离奇,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一个新闻单位竞选社长所发生的故事。但它却并不简单平淡,而是有头有尾,完完整整的。从竞选布告贴出,到报名,到竞选人资格审查,到竞选演说,到党组初定人选,再到省委副书记审定,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颇引人入胜。正像一条流淌的河,有起始之源头,有归宿之江海;其程变化多端,弯来拐去,忽东忽西;其流色彩斑斓,波谲浪诡。有许多情节都达到了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境界。
    《逐鹿》所描写的人物并不很多,台前的幕后的,总共不过四五十人,而作者着力刻画的,也只有十几位。但这十几个人物却个个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里有光明正大、廉洁奉公、兢兢业业的副社长于一宁;有思想深邃、仗义执言、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怪人冷达仁;有快人快语、疾恶如仇、好抱打不平的女记者沈雪;有野心勃勃、善于寻情钻眼投机取巧的变色龙曲新平;有爱慕虚荣、攀龙附凤、胡吹冒撂、弄虚作假的柳青青;有集小农意识和封建理念于一身、平庸保守、视乌纱帽比命还重的原社长兼总编辑农军;有颐指气使、专权霸道的发改委主任黄玉浦;有扎势做派、官僚气十足、会玩弄权术的省委副书记刘若梅;有油腔滑调、巧舌如簧、利欲熏心、权欲灌肠、脸厚心宽的混世魔王朱正峰;还有那个来无影去无踪,鬼鬼祟祟、神神秘秘的“跟踪恶鬼”……
    在西北大学中文系77级同学中,有许多才子、才女,庞玉凤是其中之一。她多才多艺,既有相当的理论思维,又有多方面的创作才华。在上学的第二年,她就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影响的文章,题目是《人物形象必须多样化》。作者面对被极左思潮祸害得一塌糊涂的文学艺术,大声疾呼:文学艺术要为工农兵服务,但绝不是只能写工农兵,更不是只能写工农兵英雄形象!社会生活是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英雄的,一般的,好的坏的,亦好亦坏的,不好不坏的……作为生活的再现,历史的记录,文学作品都应该真实地记述他们,不能让人民群众只看李玉和、江水英、阿庆嫂、杨子荣!这一思想,对四人帮禁锢已久的文学艺术界,至少是一声炮仗,引起了人们的许多反思。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发这样的文学理论文章,不用说是有政治风险的,可《陕西日报》发了,足见其有魄力,亦足见其作者有胆识。《逐鹿》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作者文学理念、文学认知的具象化。没有什么英雄人物,有的只是正常普通、富有个性的众生相。恰是这正常有个性,才使人感到真实生动、有震撼力,这不正是作者对她“人物形象多样化”理论的具体实践么!
    祝愿庞玉凤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文学作品来。
    (此文本报有删节。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
    原载:陕西日报 2011年03月03日
    
    原载:陕西日报2011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