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抵都知道有个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见弃于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幻化成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一块美玉,钻进王夫人的腹内,衔在贾宝玉的口中,演绎出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一桩有始无终缠绵悱恻的风流公案。这位“石兄”一会儿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谈天论地,参禅悟道;一会儿又与空空道人称兄道弟,讽古喻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近乎传记的形式写出了一部《石头记》传奇。这样一块身世变幻莫测、亦真亦幻的奇石自然引起红学爱好者极大的兴趣,有的认为,“通灵”就是贾宝玉;也有人认为这位“石兄”其实就是《红楼梦》作者本人。 所谓“通灵”就是贾宝玉,肯定讲不通。在《红楼梦》全书中,“通灵”只是贾宝玉的符号,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确切地说,它是贾宝玉生活经历的见证人。第七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对“通灵”的作用交代得很清楚:“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它其实就是旧时富家子弟的护身符。至于第25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所叙述通灵的巨大神力,则纯粹是“稗官野史”、小说家言。此外,“通灵”还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缘”拉锯战的前沿阵地,是宝、黛、钗三角关系的爱情魔方。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贾宝玉是“通灵”的寄身。“通灵”既然要“到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就必须寻找一个载体或替身,方能了却宿愿,就像马道婆是贾宝玉的佛门替身一样。但马道婆不等于贾宝玉,作为符号的“通灵”也不可能就是贾宝玉。 说“石兄”就是《红楼梦》作者本人,这个问题就复杂了。《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白纸黑字讲得很清楚,这位“石兄”将自己“坠落之乡,投胎之地,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记录成一篇传奇,刻在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取名为《石头记》。空空道人阅后觉得不入窠臼,非同凡俗,“因空见色,自色悟空”,遂将《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等等。按照这种逻辑,“石兄”可不就是《红楼梦》作者本人吗?非也,刚刚破解了这道难题,另一道不对称的方程式又出现了:《红楼梦》全书第一句话就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言之纂纂、不容置疑的意思是,“石兄”是一回事,作者又是一回事。 那么,石头究竟是个什么角色?看来还得沿袭胡适的老套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妨这样设想:在曹雪芹之前就存在一部传奇类作品《石头记》,以此为基础,曹雪芹创作出长篇章回体小说《金陵十二钗》。这既与原书中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吻合对隼,也符合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规律。诸如《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金瓶梅》之于《水浒传》,《西厢记》之于《会真记》等等。更有意思的是,清初的大戏剧家洪升的传奇作品《长生殿》不仅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杨玉环出生时两只玉臂上也有两个玉环。这一情节与贾宝玉的“衔玉而生”是巧合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很值得把玩品味。所以,研究“通灵”是贾宝玉还是《红楼梦》作者本人,实在没什么意义,倒是为探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 原载:中国红楼梦研究 原载:中国红楼梦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