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由明义所见《红楼梦》引起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
    童力群,生于1951年9月10日,湖北省团风县人。
    鄂州大学传媒系教授,鄂州大学红楼梦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红楼梦》。
    一、综述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我目前的思考结果是这样的:
    前八十回的原创者是曹雪芹,后续作者是无名氏甲(是否可雅称为“江宁高士”)——他是前八十回的主要作者;后四十回的原创者是无名氏乙(是否可雅称为“续红高士”),后续作者是无名氏丙(是否可雅称为“补红高士”)。程伟元、高鹗是后四十回的整理者。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作为书本,已经失传,但是,其内容已经融入《石头记》中,亦即融入《红楼梦》前八十回中。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其内容,就在明义所见《红楼梦》中。
    既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纯爱情的《红楼梦》,那么,内容复杂的前八十回就不能与这部《红楼梦》划等号。因此,内容复杂的前八十回的主要作者就应该另有其人。
    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整理者,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卷首的【红楼梦序】中说得一清二楚。【红楼梦序】云:“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直至现在,《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彻底的解决。
    在肯定曹雪芹的著作权的前提下,前八十回的作者是否还有人呢?
    从现有的史料看,论证“否定曹雪芹是前八十回的唯一作者”,与论证“肯定曹雪芹是前八十回的唯一作者”,至少是旗鼓相当的。
    二、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
    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云:“……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敦诚这首诗写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秋。
    清代民间邮递非常困难,而且曹雪芹住址偏僻,敦诚收税的喜峰口亦为偏僻之地,因此,曹雪芹与敦诚的这次互相邮信寄诗,必定有专人(或为双方的朋友,或为敦诚的长随之类的人物)送达。
    度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之意,针对性极强,应是事先曹雪芹在来信中说到自己的犹豫——是进京当门客还是在家著书?
    曹雪芹著书的开始时间,应从收到敦诚的这首诗算起。
    如果甲戌本真的成书于且再评于乾隆十九年(甲戌年),为何敦诚在乾隆二十二年秋还要写信劝曹雪芹“不如著书黄叶村”?
    甲戌本第一回所言“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与敦诚所写“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者必有一假,不可能全真。
    我相信敦诚的话。
    三、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
    明义《题红楼梦(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怡红院里斗娇娥,娣娣姨姨笑语和。天气不寒还不暖,曈曨日影入帘多。
    潇湘别院晚沉沉,闻道多情复病心。悄向花荫寻侍女,问他曾否泪沾襟。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侍儿枉自费疑猜,泪未全收笑又开。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复抛来。
    晚归薄醉帽檐欹,错认猧儿唤玉狸。忽向内房闻语笑,强来灯下一回嬉。
    红楼春梦好模糊,不记金钗正副图。往事风流真一瞬,题诗赢得静工夫。
    帘栊悄悄控金钩,不识多人何处游。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红罗绣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慢逡巡。分明窗纸两珰影,笑语纷絮听不真。
    可奈金残玉正愁,泪痕无尽笑何由。忽然妙想传奇语,博得多情一转眸。
    小叶荷羹玉手将,诒他无味要他尝。碗边误落唇红印,便觉新添异样香。
    拔取金钗当酒筹,大家今夜极绸缪。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生小金闺性自娇,可堪磨折几多宵。芙蓉吹断秋风狠,新诔空成何处招?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四、明义向袁枚抄寄《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的时间
    乾隆四十六年,袁枚在写给明义的信中感叹:“未知今生得仰见贤人丰采否,言之黯然。”(《袁简斋尺牍》,商务印书馆,1922年7月版,卷5第3页。)
    因此,可以断定:袁枚与明义是通过信件神交的。
    袁枚的感叹“未知今生得仰见贤人丰采否,言之黯然。”应是朋友深交多年后的感叹。因此,还可以断定:明义向袁枚抄寄《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的时间,在乾隆四十六年之前。
    袁枚与明义从来没见过面,又远隔二千多里路,袁枚仅是一个任过知县的绅士,而明义是皇后的亲侄,两个人能交上朋友,其间必有一个有力的中介人。
    正好有这么一个非常适合的中介人,他就是尹似村。尹似村的父亲是尹继善。尹继善“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又任大学士,皇八子永璇是他的女婿。尹似村的大哥庆桂,仕途颇顺,乾隆三十年已“超擢内阁学士”。
    尹似村是显贵之子、皇子之内兄、新贵之弟。如果他与明义交往(年龄亦相仿),其身份是相近的。
    尹似村是袁枚的极好的朋友。尹似村之父尹继善是袁枚的恩师。
    宋谋瑒在《金钗十二人何处?——介绍尹继善<过忠勇公第即事>诗》中写道:“根据明义的诗集《绿烟琐窗集》中的一些材料,明义跟尹继善的两个儿子尹晴村、尹似村过从甚密,诗词唱和就有二十次之多,而明义恰恰是傅恒的侄儿。”可见,尹似村的确是明义的朋友。
    尹似村何时开始与明义交往呢?
    按照尹继善家庭内部的分工,尹似村长年跟随父亲并帮办家务。(见《随园诗话(下)》第847页)
    尹继善第四次任两江总督的时间,从乾隆十九年八月至三十年四月。(见《红楼梦论丛·曹雪芹画像辨伪》)这近十一年时间,尹似村都在南京。
    尹似村于乾隆三十年四月中旬离开南京,五月初到达北京,以后就在北京长住了。
    因此,尹似村与明义交友的时间,不能早于乾隆三十年五月。
    因此,明义与袁枚交友的时间,不能早于乾隆三十年五月。
    因此,明义抄寄《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的时间,不能早于乾隆三十年五月。
    如果允许我推测,我以为:明义向袁枚抄寄《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其时间应在乾隆三十一年。其理由如下:
    《随园诗话》卷五第四九条云:“明将军瑞殉节缅甸,赐谥忠烈,工于吟诗。……弟明义,字我斋,诗尤娴雅。将军三娶名媛,皆见逐于姑,有放翁之恨。最后娶都统常公季女,伉俪甚笃。征缅时,夫人送行时,有‘但愿同凋并蒂莲’之句。公果死节,而夫人亦自缢。”
    明瑞征缅,自北京出发,其夫人送行,时在乾隆三十二年三月。袁枚与明瑞的诗歌交往(互寄信函),应在此之前。
    明瑞是明义的堂兄。由兄及弟,明义很可能紧随明瑞而与袁枚交往。
    因此,将袁枚与明义“以诗会友”的开始时间,定在乾隆三十一年,是比较妥当的。
    明义向袁枚抄寄《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其时间亦应在乾隆三十一年。
    五、明义写作《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的时间
    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是写了即寄?不是。依其序言所写“惜其书未传”,明义手边没有《红楼梦》,他也不知到哪里寻到《红楼梦》。(尽管乾隆三十年左右,墨香有部《红楼梦》,但明义并不知道。)
    从看到《红楼梦》到寄出《题红楼梦》之诗,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诗中反映的极微的细节和触发的伤感,隔了若干年是难以写出的,应是刚看阅就有感而写的。
    《题红楼梦》七绝二十首,是非常成熟的艳情诗,无论怎样早慧,不达到一定的年龄是写不出来的。比方说,明义十四岁(虚岁)时(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生)是写不出来的。至早也得十六岁(虚岁)。
    明义生于那一年呢?
    吴恩裕先生认为明义生于乾隆五年。于是,明义十六岁,时当乾隆二十年。
    我认为明义生于乾隆十年。于是,明义十六岁,时当乾隆二十五年。
    若依吴恩裕先生之说,到乾隆二十五年,明义二十一岁。
    因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始于乾隆二十二年秋,所以不必讨论乾隆二十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年)秋,曹雪芹从南方回京,“走的是运河水路,船到通州张家湾后登岸进城。……他进得城来首先就近投奔位于朝阳门附近南小街上的明琳家。”(见张元的《曹雪芹与敦敏相会养石轩考》。)
    敦敏在明琳的养石轩,写下了《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诗云: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雅识我惭禇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紧接着,敦敏或在明琳家,或在自家,写下了《题芹圃画石》,诗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又因为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四年春夏之际突然(事先没有告诉朋友们)离开北京而往南方,乾隆二十五年秋突然返回北京,所以,曹雪芹向朋友们出示《红楼梦》之事,不能早于乾隆二十五年秋。
    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
    可见,明义写作《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时间,不能早于乾隆二十五年秋,不能迟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
    六、永忠所观《红楼梦》
    永忠有著作《延芬室集》,是稿本。在此诗稿中,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弔雪芹三绝句(姓曹)》。诗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诗上有弘旿眉批曰:“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知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永忠的这三首绝句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一七六八)。
    从“不是情人不泪流”、“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等诗句可看出,永忠“得观”的“红楼梦小说”,是以爱情为主的,而不是以家族命运为主的。如果不怀任何先入之见,而是直接体会永忠的这三首绝句,难以认定永忠“得观”的“红楼梦小说”是多主题的长篇小说。
    永忠是何许人也?永忠是胤禵之孙。胤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子,他和康熙第四子胤禛(即雍正)是同母兄弟。胤禵被雍正禁锢,到乾隆时才被释放。
    墨香是何许人也?爱新觉罗·额尔赫宜,字墨香,是敦敏、敦诚的叔叔,他年龄小(生于乾隆八年九月三十日),辈分高。他是明义的堂姊夫。
    弘旿是何许人也?弘旿是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号瑶华道人。
    欲理解永忠的这三首绝句,首先必须正确对待“碍语”问题。
    胡小伟先生在《睿亲王淳颖题红诗与〈红楼梦〉钞本的早期流传——兼评关于〈红楼梦〉曾在清代遭禁的几种说法》写道:
    “这个公案涉及三人,我们不妨逐一分析之。
    第一个是永忠。他是读过《红楼梦》,并且极力赞许其‘传神文笔足千秋’的。作为雍正主要政敌允禵的嫡孙,在政治斗争中利害最切,也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早就明哲保身,唯谨唯诺了。偏偏是他敢于借阅,敢于赞赏,敢于将赞赏形诸笔墨,传示他人,留存后世。可见他显然是没有考虑顾忌所谓‘碍语谤书’云云说法的。
    第二个是墨香,他是《红楼梦》的出借者或推荐人,作为被‘论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后人,他虽然早已被摈除于权力漩涡之外,但如果有‘碍语谤书’说法的话,他敢不敢把《红楼梦》拿给永忠这样的危险人物看,也是有疑问的,更何况永忠还把他明白表示在诗题,夸示他人,传诸后世了呢?
    第三个是弘旿,他是有关三人中唯一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至少在批诗中)。从政治利害关系上说,他是最没有关碍的人;即使从当时文字狱缉拿访查,锻炼罪名的惯常做法来说,他也是最没有干系的人。何况他还敢于在永忠赞誉曹雪芹与《红楼梦》的诗上批点‘此三章极妙’呢?仅以他有‘碍语’之说,便坐实《红楼梦》为‘谤书’,显然不足以服人。”
    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迟至乾隆三十三年,墨香所藏、永忠所观,皆为《红楼梦》,而不是《石头记》。
    墨香所藏、永忠所观者皆为《红楼梦》,与甲戌本第一回所言“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两者必有一假,不可能全真。
    我相信墨香之所藏、永忠之所观。
    参  考  文  献:
    [1]一粟(编)。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宋谋瑒。“金钗十二人何处?——介绍尹继善
    《过忠勇公第即事》诗[J]。红楼梦学刊,1979(2)。
    [3](清)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张元。曹雪芹与敦敏相会养石轩考[M]。红楼梦学刊,2005(2)。
    [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7] 胡小伟。睿亲王淳颖题红诗与《红楼梦》钞本的早期流传——兼评关于《红楼梦》曾在清代遭禁的几种说法[J]。红楼梦学刊,1996(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