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孔继涵与《石头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孔继涵与《石头记》,或许有关系,或许没有关系。
    本文是拿着“孔继涵与《石头记》有关系”来说事的。
    本文许多资料来自于李昕先生的《孔继涵与曹雪芹》(《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二辑)。
    孔继涵是孔子的第六十九代孙,是衍圣公孔毓圻的曾孙,山东省曲阜人。生于乾隆四年正月初二,卒于乾隆四十八年冬。
    孔继涵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的举人,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的进士,官至户部主事。
    孔继涵的外祖父熊赐履(康熙朝名臣)去世于康熙四十八年八月,享年七十五岁。
    孔继涵的母亲名熊淑芬,是熊赐履的第六女(最小的女儿)。
    《曲阜县志》卷八十《孔传钲传》云:“孔传钲……宰相孝感熊文端公闻而异之,许字以女。”
    康熙四十五年,熊赐履自北京归江宁(南京)。因此,熊赐履许婚应在康熙四十五年之前。
    乾隆二十二年春季,孔继涵虚岁十九,与堂侄孔广祚赴北京谢恩。
    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二年,孔继涵任京官,在北京居住。
    乾隆四十二年,孔继涵奉母归养,辞官,从北京回到曲阜。
    因为“东鲁孔梅溪”之号,孔继涵与《石头记》联系上了。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在此句之上有眉批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许多红学研究者都认为“东鲁孔梅溪”就是孔继涵。
    徐乃为先生因孔继涵的生平而质疑甲戌本的成书时间。
    徐乃为先生在《甲戌本石头记辨误》第129页写道:“其在乾隆十九年甲戌时的一七五四年才十五岁!……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参与《石头记》的题签吗?”
    

甲戌本第十三回写道:
    

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此处有眉批云:“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庚辰本的第十三回同样如此写,同样有如此眉批。
    徐乃为先生在《甲戌本石头记辨误》第130页写道:“这条批语不仅证实了孔梅溪其人的确实存在,也透露了他加批时的年纪。——评语的口吻是伤感的,老成的,苍迈的,完全是一副饱经世事的样子,一副翻过跟头的样子,这样的口吻赋予甲戌年才十五岁的孔梅溪是不可能的!”
    上述徐乃为先生所论,我都同意,我还补充一点:既曰“睹新怀旧”,孔梅溪初见“棠村”,初见《风月宝鉴》,其年龄比十五岁更小。例如:孔梅溪十三岁初见“棠村”,初见《风月宝鉴》。这就更不可能了。
    乾隆十九年孔梅溪不可能在甲戌本上加批!
    在肯定“东鲁孔梅溪”就是孔继涵的前提下,要么孔继涵的生平有误,要么甲戌本的“甲戌”二字有误。
    既然孔继涵的生平是准确的,那么,错误的就是甲戌本的“甲戌”二字。
    现在有必要问两句:
    1、为什么说“东鲁孔梅溪”就是孔继涵呢?
    2、“东鲁孔梅溪”真的就是孔继涵吗?
    团结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吴恩裕点评红楼梦》。
    吴恩裕先生在该书的第278页写道:
    一九七五年六月,我接到文物出版社转来江苏盐城七十五岁老人周梦庄先生来信。……特地来信告诉我以下消息:
    ……我曾见亡友李鹤仙旧藏孔继涵写的一副对联:上款写的是“南冈”,下署“梅溪孔继涵”。这副对联当然是送把(给)徐铎的。可惜当日不曾摄影,现在不知有无了。因此得知《红楼梦》所提的孔梅溪就是孔继涵。……”
    吴恩裕先生在该书的第282页写道:
    我曾函询周梦庄先生,得他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八日的复函说:原对联因李鹤仙早已去世,无法觅得;……
    吴恩裕先生在该书的第286页、287页写道:
    按“外舅”是岳父,孔既在自己写的词注中称徐(童注:徐铎,字南冈)为“外舅”,可见徐是他(童注:孔继涵)的岳父,而他自己就正是徐的那未嫁而卒的第三个女儿的未婚夫。
    还有一点,足资佐证。即徐死于乾隆二十三年,时年六十六岁,那时孔才二十岁,徐南冈继妻薛氏之第三女的年纪大概与孔相若。他们订婚可能早于乾隆二十三年。以当时的婚姻年龄看,假定在乾隆二十年是很可能的。……这说明:乾隆二十三年以前他(童注:孔继涵)已用过“梅溪”这个别号。
    又据《红榈书屋诗集》有孔十五岁以前的诗,且知他那时,即乾隆十九年,已经“游京师”了。
    从上述资料来看,还不能说“‘东鲁孔梅溪’就是孔继涵”是铁证。
    但是,否定“‘东鲁孔梅溪’就是孔继涵”还的确不容易。
    我的新思维如下:
    1、既然孔继涵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的举人,那么,他必定于乾隆二十六年春季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
    而无名氏甲从乾隆二十六年春季开始“接力”撰写《红楼梦》,开始时正是用《风月宝鉴》来改写曹雪芹的《红楼梦》。
    孔继涵(孔梅溪)正是在此时初见“棠村”,初见《风月宝鉴》。
    孔继涵此时已经虚岁二十三了。
    2、乾隆三十九年,孔继涵正在北京任京官。
    脂砚斋在乾隆三十九年八月(甲午八月)之前,正在“抄阅重评”《石头记》。
    此时孔继涵在《石头记》上写下批语,从年龄来看是适宜的——孔继涵虚岁三十六了。
    此时孔继涵在《石头记》上写下批语,从阅历来看是适宜的——孔继涵考进士,时间跨度有十一年,其中失败了四次——乾隆二十六年的恩科会试、乾隆二十八年会试、乾隆三十一年会试、乾隆三十一年会试。
    此时孔继涵在《石头记》上写下批语,从“睹新怀旧”来看也是适宜的——若他初见“棠村”、初见《风月宝鉴》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六年,到此时(乾隆三十九年),有十三年了,“睹新怀旧”顺理成章。
    孔继涵是否会写下“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的批语呢?
    孔继涵的外祖父熊赐履的晚景,可能对孔继涵有一定的刺激。
    (孔继涵撰写了《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文端公年谱》,应知晓熊赐履的晚景)
    熊赐履的晚景是这样的:
    熊赐履去世时,其长子三十四岁,无功名、无技能,不能养家;次子仅一岁多,第三子只有几个月。
    熊赐履去世时,家境寒酸,其奠仪费二百四十两白银,还是康熙帝嘱曹寅赠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