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说一说北静王的原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一、慎靖郡王与静郡王
    2009年2月4日,我在中国文学网上发表了《以“四家郡王称号齐备”讨论甲戌本定稿于乾隆二十六年以后》,其中第七节的题目是《慎靖郡王与静郡王》。
    其内容如下:
    清朝没有静郡王,但有靖郡王。
    《清史稿·第二百二十卷·列传七》写道:“慎靖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允禧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自署紫琼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二十四年十二月,以皇六子永瑢为之后”。
    “予谥”,即予以谥号“靖”。
    显然,慎靖郡王的“靖”字,始于乾隆二十三年五月。
    将谥号作为王号全称的一部分,《清史稿》里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清史稿·第二百二十卷·列传七》写道:“怡贤亲王允祥”。“贤”即谥号。《清史稿·第二百二十卷·列传七》写道:“宁良郡王弘晈”。“良”即谥号。
    将谥号作为王号全称的一部分,《清史稿》的编写者会不会弄错呢?这是不会错的。因为《清史稿》的主编赵尔巽是前清遗老。
    百度百科介绍道:“赵尔巽(1844年—1927年),……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陕西等省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署湖南巡抚……后历任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
    靖与静,皆音jing。
    靖与静相通。《袖珍字海》写道:“靖。……8通‘静’。清静、安静:~以待命(左传)。”
    清朝王爷的封号与谥号,往往近义对举或同义对举,无论如何,两者的意义是有关联的。慎靖郡王,“慎”为封号,义即谨慎。“靖”为谥号,义即安静。唯谨慎才能安静。唯安静才能谨慎。从这个角度看,靖与静也是相通的。
    因此可以说,从历史到《石头记》,慎靖郡王相当于静郡王,也就是相当于北静郡王。
    小说里的北静郡王水溶,一出场就有王号“静”,而历史上的允禧是薨后才有王号(谥号)“靖”,因此,北静郡王水溶的原型另有其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允禧的嗣孙永瑢!
    “永瑢”与“水溶”的字形特别相近(这是周汝昌先生发现的)!
    二、刘心武先生的论断
    刘心武先生在《红楼望月·北静王的原型》里写道:
    水溶,这是《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名字。永瑢,这是乾隆第六个儿子的名字。永瑢两个字各减一笔,便是水溶,再明显不过。那么,小说里北静王的原型,是不是永瑢呢?永瑢后来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乾隆的叔叔)为孙,先降袭贝勒,后晋质郡王,“靖”“郡”这些字都与“静”很接近,看来,北静王原型问题,可以拍板定案了。但是,且慢,细查一下年代,问题来了。我们在《红楼梦》现存最早的本子甲戌本里,就可以看到北静王形象出现,而且在后来各种抄本里,关于北静王的文字都很稳定,但是脂砚斋甲戌再评本的那个甲戌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该年永瑢才刚刚十一岁,也就是说他乾隆八年(1743年)才出生。……这样看来,曹雪芹笔下的北静王,原型采样应该还有别的真实人物。
    …………
    ……总而言之,《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应是允禧(主要取形象气质)与永瑢(主要是取名字加以衍化)的综合。
    三、北静王
    

甲戌本第十四回写道: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
    

  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常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他,自是欢喜。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才。不知近看时又是怎样,下回便知。
    甲戌本第十五回写道: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答应。
    

  水溶见他言语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谅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致,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四、我的进一步思考
    由以上甲戌本的两个长段引文可见,《石头记》的作者对北静王高度赞赏。
    《石头记》的作者对《石头记》里的男性人物高度赞赏,是极罕见的。
    甲戌本的这两个长段对北静王的刻画,不像完全是空穴来风,而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当面交往过的某位郡王的细致刻画和激情叙述。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即北静王的年龄近二十岁。这一点特重要,是我们寻找北静王的原型的一个基本点。
    允禧的某一点与永瑢的某一点融合起来共同构成“北静王”,这是我的观点与刘心武先生的观点的相同之处。
    (我的观点不是受刘心武先生的影响形成的,而是受周汝昌先生的影响形成的。早在2004年,我已经基本上写成《以“四家郡王称号齐备”讨论甲戌本定稿于乾隆二十六年以后》[其中讨论了“北静王”],接着是因故延宕而久久未发表。)
    对刘心武先生所言“《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应是允禧(主要取形象气质)与永瑢(主要是取名字加以衍化)的综合。”,我是不敢完全苟同的。
    百度网对允禧介绍道:“爱新觉罗允禧(1711—1758),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出生,母为当时仅为庶妃的汉族女子陈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进位熙嫔,乾隆二年正月初二卒,享年在40岁以上】。他是康熙第35个儿子,序齿成为了皇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即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这年他只有19岁。雍正十三年进慎郡王,这年他24岁。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二十一,终年48岁,谥靖。”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十,比允禧的诞生之日略迟。
    雍正八年(1730年),允禧满十九岁,虚岁二十,正符合《石头记》所言“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
    然而,在雍正八年,曹雪芹是否能见到贝勒王爷允禧——也就是刘心武先生所言曹雪芹见到了允禧的“形象气质”,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雍正六年二月之后,曹雪芹全家因罪返回北京。雍正七年,曹頫枷号在京。
    雍正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刑部《为知照查催曹寅得受赵世显银两情形致内务府咨文》称:“江南清吏司案呈:据署苏抚彭【维新】咨称:原任江宁织造曹寅得受赵世显银八千两一案奉部令将承追不力职名补参。查曹寅之子曹頫亦任江宁织造,业已带罪在京,所遗家人奉旨赏给现任织造隋赫德,在江省实无可追之人,理合咨复。至奉取承追不力职名,系上元县前任知县唐际运,相应开报。咨达前来。查议处文职事隶吏部,应将原咨送吏部议。……”
    显然,从雍正五年十二月到雍正七年十二月,曹雪芹家一直受到非常严格的追查。
    直到雍正十三年十月下旬,曹頫才得到乾隆帝宽免。
    可以说,直到雍正十三年,曹雪芹见到允禧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小的。
    雍正十三年,允禧已经二十五岁(虚岁)了。
    曹雪芹家时来运转之时在乾隆七年夏季之后,曹天祐在福彭的帮助下得到了“同知”职位。无疑,这有利于曹雪芹展开对上层社会的交际。
    这时,允禧已经三十二岁(虚岁)了,更不符合“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
    如果我们将思路放开一些,不局限于刘心武先生所言“允禧(主要取形象气质)”,那么,“北静王”原型问题的解决,就能多少向前推进一步。
    百度网对永瑢介绍道:“生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高宗第六子,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袭贝勒,号九思主人。质庄亲王永瑢(1744—1790年)是清乾隆皇帝第六子,纯惠皇贵妃苏氏所生。他在十七岁那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天,奉旨过继为其父弘历之二十一叔父、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后,封贝勒。乾隆三十四年十月管理内务府事务,三十七年十月封质郡王,三十八年九月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四十四年二月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十一月晋封质亲王,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一日薨,享年48岁,谥曰庄。”
    永瑢于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过继为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孙,自这时起,他才有可能正式进入《石头记》作者的眼帘,成为“北静王”的原型。
    永瑢于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满十八岁,进入虚岁十九,正符合“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
    然而,曹雪芹的行踪如何呢?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四年春突然离开北京西郊而到南方,又于乾隆二十五年初秋突然从南方回到北京城区。
    从乾隆二十五年秋到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曹雪芹从北京西郊到北京城区的次数有限。
    曹雪芹的朋友圈里有:敦敏、敦诚、明琳、明仁、明义、张宜泉等。
    从现有的史料看,曹雪芹没有见到永瑢。
    当然,不能完全排除曹雪芹见到永瑢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论证曹雪芹仅仅写了一部纯爱情的《红楼梦》,而《石头记》的作者是无名氏甲(江宁高士)。
    我推断无名氏甲(江宁高士)写作《石头记》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六年春季到乾隆四十年。
    雍正八年,允禧虚岁二十。
    乾隆二十七年,永瑢虚岁二十。
    从雍正八年到乾隆二十七年,间隔有三十二年。
    无名氏甲(江宁高士)有可能见到允禧,也有可能见到永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