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贾政灯谜之谜 ——红楼谜话之五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贾政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依据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曹宣的养父曹玺,因为从曹宣流落曹家直到1684年6月曹玺逝世时,大约有20多年的时间,曹玺自然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所以在进行创作时,曹宣以曹玺作为塑造贾政这个人物的生活依据,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作者通过贾政灯谜所隐写的历史人物,却是曹宣的亲生父亲顺治。
    贾政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头两句是说砚台的形体端方,质地坚硬,当然砚台也有圆形、椭圆、长方等各种形状,“端方”只是举例而已。砚台多用好的石料乃至良玉制成,当然“坚硬”了。砚台是不能说话的,但它却能通过笔来写字,也就是“有言笔(必)应”了。
    表面上看,这个谜语是在写贾政这个人物喜好读书,不善交际,或者是在写他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写作能力很强的特征。除此以外,我们很难看出这个谜语有什么其他寓意。
    但若果真如此,这就不是什么精妙的谜语了,《红楼梦》也就不成其为《红楼梦》了。这个谜语的精妙之处,便是在于它是顺治被记成死人之日的隐语,并且是顺治实际上没有死的隐语,同时也是脂砚斋为顺治化名的内涵所在。
    庚辰本对贾政灯谜有夹批评到:“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从此批语中看出,批者对此谜大加赞赏,远胜过对贾环和贾母之谜的肯定,就是因为它有着上述内涵。
    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的隐语为什么会是砚台呢?古人把一年中的24个节气分成72物候,用坎震离兑四卦中的24爻分值24个节气,用其余的60卦来具体分值这一年的365.25天,称为卦气图。具体做法是从冬至开始排算,每卦相当六日七分。七分为126分钟,由六日平分,故每一爻为一日零21分钟。所以,只要知道了任何一年的冬至交节的时间,就可以推算出任何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属于哪一卦中的哪一爻了。我们都知道,节气朔望能更准确地反映天气冷暖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历即西洋历法,并没有古人过去所使用的阴历即农历准确。而卦气图比节气更能准确地反映每个日子在历法中的位置,因为同一个节气,由于它们交节的时间不同,所以有时会导致它们在卦气图中的爻位有所差别。所以,卦气图就是记载具体日子的最为精确的方法了;同时用这种方法来写具体日子,其内涵又不易被发现,于是它就成了作者用来隐写具体日子的有力工具了。比如宝钗的丫鬟为什么名黄莺儿呢?因为顺治生日即1638年1月30日的戌时为随卦的九五爻,曹宣的真实生日即1660年2月6日的7:55分前为随卦的上六爻,随卦所值物候为仓庚鸣之候,仓庚就是黄鸟、黄鹂,即黄莺鸟。故这个名字是在与顺治的联系中来写曹宣的真实生日也就是他的真实身份。现在我们来看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即1661年1月7日在卦气图中的爻位:
          9日己未0:49到10日庚申1:10,小过卦上六爻。
          8日戊午0:28到9日己未0:49,小过卦六五爻。
       7日丁巳0:07到8日戊午0:28,小过卦九四爻。
    这三爻为八卦中的震卦,用朱熹的八卦取象歌来说,就是“震仰盂”,就是象一个开口的盂盆一样。我们自然不难发现,把这三爻理解成砚台也是十分形象的:
    
    
    
    
    让中间的两条断线中间的距离小点,让上面的两条断线中间的距离大大点,然后把上下断线处连接成半个椭圆形,就是砚台的形状了。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顺治被记成死于7日夜的子时,《顺治实录》卷144:“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丁巳日夜子时是壬子时。壬五行为水,子中含癸水,即子为纯水。在古代算命术中,把地支换成天干,以此看它们与生日天干的关系,比如地支中五行为水者只有子和亥,但亥中含壬水和甲木,就不是纯水,而是木和水了。古人用五色配五行,黑色配水。故壬子的隐语就是“黑水”了,墨汁就是黑水。据此,1661年1月7日到10日为震卦,其中含着顺治的壬子时之死为黑水为“墨汁”,则能装墨汁者当然就是砚台了。
    这就是《青冢怀古》中“黑水茫茫水不流”的史实寓意所在。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墨斗,为什么呢?因为1661年1月8日的丑时为癸丑时,当作者想写顺治此时还活着的时候,墨斗就是癸丑时最好的隐语了:癸五行为水,水色黑象墨。古人用28星宿分值12个时辰,斗宿和牛宿分值丑时,故癸丑时就是“墨斗”即癸和斗宿的隐语了!于是我们自然不难发现贾政字存周的真正内涵了:《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孔颖达疏:“正谓年始,朔谓月初……周子、阴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这是说,周朝的1月从子月开始,殷朝的1月从丑月开始,夏朝的1月从寅月开始;周朝的1月1日从夜半即0点(也就是子正之时)开始,殷朝的1月1日从鸡鸣即丑时开始,夏朝的1月1日从平旦即寅时开始。据此,作者让贾政字存周的部分内涵是:1661年1月8日的0点时顺治还活着,关于他死于7日子时即半夜0点之前的记载是错误的。由此才能发现“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寒”的真正寓意是:1661年1月8日时月亮为上弦月即“半轮”,此日的0点后为丑时即鸡鸣之时为“鸡唱”,丑时之后的寅正即4点为“五更寒”,作者故意不写夜半,但根据上面所引的“改正朔”的知识,我们自然不难联想到这一点了。“一片砧敲”用了李白《子夜吴歌》的典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石为砧。古人用28星宿分值地域州野,称为星野。分值丑时的斗宿和牛宿的星野是古代的吴国,故“子夜吴歌”即“一片砧敲”在作者笔下的寓意是:被记成死于子时即子夜的顺治,在丑时还能“鸡唱”即“吴歌”呢,也就是关于他子时之死的记载是虚假的。康熙曾五次去五台山看望顺治,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在1683年。1683年1月30日即顺治的46岁生日的干支是壬申,壬申的纳音五行是剑锋金,金五色配白。用李治来指代顺治,从李治死亡的683年12月4日,到1683年1月30日,正好是1000年多一点,故说“千里白”。
    贾政字存周的另一部分内涵,是因为他死日的另一种隐语为“柴荣”,而柴荣是五代时后周的皇帝。根据这一点和李柷与顺治的联系,作者编出了茗玉雪地抽柴草惹出火来的故事,这一点此处无暇细论。现在再来说贾政命名即政字的寓意。《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礼记.大传》:“是故人道亲亲。”据此,政扣“人道”进而扣“亲亲”,是在暗示顺治是与曹宣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再结合作品中其他大量相关内容的配合,就能发现贾政所隐写的主要历史人物是顺治了。
    再看李治死日即683年12月4日丁巳日,在卦气图中的爻位,也可以形成八卦中的震卦:
        4日丁巳4:26到5日4:47,复卦六三爻。
        3日丙辰4:05到4日4:26,复卦六二爻。
        2日乙卯3:44到3日4:05,复卦初九爻。
    在史书的记载中,李治也是死于4日的夜晚,《资治通鉴》卷203:“是夜,召裴炎入,受遗诏辅政,上崩于贞观殿。”该日夜子时的干支也是壬子。
    把李治死日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1693年12月4日癸酉日,巧在此日也是复卦的六三爻:
        3日壬申11:39到4日11:50,复卦六三爻。
        2日辛未11:18到3日11:39,复卦六二爻。
        1日庚午10:57到2日11:48,复卦初九爻。
    在与李治的联系中,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就是1693年1月7日夜子时了,因为李治活了56岁,而顺治56岁的时候就是1693年,据此,1693年1月7日就好比1661年的1月7日了。这个日子的爻位如下:
           6日庚戌20:39到7日21:00,蒙卦六四爻。
           5日己酉20:18到6日20:39,蒙卦六三爻。
        4日戊申19:57到5日20:18,蒙卦九二爻。
    据此,1693年1月7日的隐语也是砚台了。但这个日子是在与李治的联系中来确定的,故为“古砚”。从1693年1月7日夜子时到8日夜子时,也就好比从1661年1月7日夜子时到8日夜子时,阳文为凸,阴文为凹,阳为生,阴为死,故从1693年1月7日夜子时到1月8日夜子时,就好比顺治刚死一天,就好比“古砚微凹”了。而1693年1月8日的干支为壬子,8日夜子时为壬子时,如前述壬子的隐语为墨水,故此日夜子时就好比“古砚微凹聚墨多”了。这就是香菱说她只爱陆游的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48回)这个细节的真正内涵:披露作者关于贾政灯谜的构思。至于作者通过黛玉的话来批评香菱“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则是在用欲盖弥彰之法,来说明:人们不了解作者借助陆游的诗句所传达的深奥内涵,以为它很浅近,就好比“不知诗”一样了。
    至于“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则是在扣“玉玺”,喻指顺治之前的太祖和太宗都是拥有玉玺的皇帝。当然严格地说,太祖作为拥有玉玺的皇帝条件不是很充分,不过作为谜语,也就差强人意了。这个谜语理解成玉玺也是说得通的:玉玺在形状上符合“身自端方,体自坚硬”的限定,玉玺“虽不能言”,但当它代表帝王的意见印在谕旨上的时候,没有人敢不照办,自然就是“有言必应”了!之所以有此构思,是因为曹宣的养父为曹玺的缘故。
    这就是贾政灯谜隐写顺治和曹玺二人时的内涵,但这还不是该谜语最妙的地方,因为诚如批语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当必字隐笔字的时候,此谜才“妙极!妙极!”。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砚台为什么能隐笔呢?当我们知道了此谜是顺治被记成死人之日的隐语时,再结合《推背图》中的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奥秘了。
    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十二钗册子时,甲戌本此处文字下面有一段眉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系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正事,真奇想奇笔。”其中的“亦无干涉政事”之语显然是反语,“真奇想奇笔”是对作者这种谜语手法的赞赏。
    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的干支是丁巳,而丁巳在《推背图》中的图像是五个童子在鞭打一头牛,如下图所示:
    
    其谶语为:“磊磊落落,残棋一局。啄息苟安,虽笑亦哭。”其颂辞为:“不分牛鼠与牛羊,去毛存鞟尚称强。寰中自有真龙出,九曲黄河水不黄。”金圣叹批之曰:“此象有实去名存之兆,或为周末時,号令不行,尚颁止朔:亦久合必分之徵也。”
    此图与笔字又有什么关系呢?古代有在立春日或者立春前一天鞭春牛的习俗,称为送寒迎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宋程公许《沧州尘缶编.立春》:“月堕霜空发上亭,土牛今日却鞭春。”该习俗起源甚早,高承《事物纪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此习俗说明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所以向来帝王都亲自参加迎春祝农活动。《礼记.月令》:“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根据这些习俗,立春日或者立春前一天就是“迎春”,就是“打春”,就是鞭春牛了。而通过《推背图》中“鞭牛”的画面,顺治死日丁巳就成了“迎春”了。这就是迎春命名的寓意:它是顺治未死却被记成死人之日的隐语。
    但这与笔又有什么关系呢?《本草纲目.果部》:“辛夷,辛雉,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据此,“迎春”就是“木笔”了,也就是“虽不能言,有言笔(必)应”了:虽然顺治被记成了死人,他就不能再象活人那样开口说话了;但作者却巧妙地通过“迎春”即“木笔”,写出了他实际上没有死、还能说话的历史事实,即“有言笔应”了!
    单凭《推背图》中丁巳与鞭春的联系,就做出顺治没有死的推断,是不是太草率和武断了?或许这仅仅是一种巧合也未可知呢。人们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想法。关于顺治没有死之事,是我从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和情节中发现的,元春只是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已。非常凑巧的是,不仅此图所配干支丁巳与顺治被记成死人之日相同,而且此图及其相关说法,能够极其准确地写出顺治的真实遭遇,于是作者据此设计了大量相关情节,以便把没有办法直接说出的历史隐秘给予精准的交代。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下次再接着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