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观园与花塘》序 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一
    喻学才
    元月13日,收到学友力群寄来的书稿光盘,其书名曰《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今天,力群来电话说,想用双书名——封面曰《大观园与花塘》,封里曰《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
    《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这本书的书名很怪,因为换了别人,可能会用个《大观园新说》或《南京有个大观园》,因为南京乃六朝古都,毕竟名气大,现代人知道南京的人多,而知道江宁区的人少,更何况江宁镇呢?更何况花塘村呢?但我们的作者却不干拉大旗作虎皮的勾当,硬是实事求是的弄了个很平实的书名。
    这本书的作者也很怪。从上大学中文系开始就迷上《红楼梦》,数十年如一日,不去重点研究宝哥哥林妹妹的爱情故事,不去花大力气研究书中所蕴含的政治历史内涵,却偏偏对大观园的定位和格局特别关心。按理说曹雪芹根据什么原型创造大观园,大观园的格局如何,这些问题应该是学历史地理或建筑历史的学者才会产生兴趣的题目,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竟然会对此保持始终不渝的兴趣!
    这本书的写法也很怪。我敢打赌,亲爱的读者,你很难读到象《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这样行文风格的书。按常理,这样主题的书一般都少不了考据的习气,应该很有学术味道,看起来会很规范,读起来会很累。有谁见过如此复杂的话题,作者就象在跟你拉家常一样,行云流水似的,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的?由此我想到“辞,达而已矣”的古训。写文章、出书,自己心中了了,笔下才会了了。童力群的著作,绝对没有那种因东抄西凑而躲躲闪闪,或者因无真知灼见而故意以艰深纹饰浅陋那样的习气。如果我们用深思熟虑、驾轻就熟、轻松自如来形容读童著的印象,我相信读者会认同的。
    这本书请我做序也是一件很怪的事。我和力群虽然是系友(湖北大学中文系),但他是1977级的,我是1978级的。同在一栋文科楼里读书四年,但我们都属于书呆子型,所以直到他交毕业论文的那段时间的某个晚上,我们才认识。当时我要去找张国光教授和王陆才教授,童力群同学托我帮他交论文。我记得那论文的题目叫《贾府示意图说》,当时连复印机都尚未普及,两份论文都是手抄,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此后他毕业工作,我读研留校,完全失去联系。22年后的2000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仍象当年那样称呼我,我也感到声音很熟悉。他说他一直在研究大观园,目前在鄂州大学校报工作。他在电话那头说在我工作的南京市有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该村就是红楼梦大观园的“意念原型”所在地,有很多地名和民间传说可以印证,等等。此后,他便把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邮寄给我。2001年8月的某一天,他和夫人黄文艺一道来东南大学看我,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或许是趣味相投的缘故,我们一点也不觉陌生。他那次来就是为了实地踏勘花塘村而来。我望着他们夫妇,突然想到了古代的梁鸿和孟光这两个名字。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忙于物质财富的获取,其忙碌,象蹲在传送带上前进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而他们夫妇夫唱妇随,对于清贫朴素的学术生活甘之如饴。这以后我们的联系开始多起来,但也是逢年过节寄寄贺年片打个电话什么的。他听说我在浙江做了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叫作“历史长河”,是我国首个以二十五史为题材的有别于美国迪斯尼乐园的主题公园,也是一个有别于以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为代表的集锦式主题公园,而是一个融历史展示和商业运作于一体的集成式的主题公园。他希望我能把“历史长河”的理想变成规划、变成现实。但遗憾的是,我们耗费近五年岁月策划和设计的“历史长河”,因为当地政府征地手续不完备等原因,被“焦点访谈”于2003年6月28日曝光。我的把二十五史从地上树立起来的梦想,至今还没有能够实现,工程尚处在停顿状态之中。
    虽然我毕业于中文专业,但1985年以后就转行研究旅游。虽然我的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工作,与他正在研究且希望实现的梦想,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但我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实在有限得很,我只是从本专业的角度,感觉他所研究的课题有重大意义,在红学研究史上属于另辟蹊径的作品,对他的研究给予了赞赏而已。根本没有想到他会请我这个红学门外汉来为他呕心沥血数十年写成的学术专著写序。
    这本书的研究方法也比较特别。向来谈红学者,不外考证和分析两种类型。而作者却能从民间传说的角度加以研究。这种新考证道路的开辟,在红学领域里,应该说是走新路。他实际上承袭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教授古史辨派的研究精神,是用顾颉刚先生等人研究古史的方法来研究红楼梦,这对于红学研究中过分局限于自传说的老路数,无疑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新突破。对于100多年来关于大观园的研究路径,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
    大观园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是一个谜团。许多人在研究,但始终没有一家的说法能够折服众心。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虚构的这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象他的小说一样,在他身后也不乏知音,成为许多好事者竞相研究的题目。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对大观园的原型进行研究。
    最早对大观园的原型进行定位的是袁枚。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主张大观园即随园说。但袁枚的孙子袁祖志就不赞同,主张删掉《随园诗话》中的“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那句话,认为是“吾祖谰言也”。
    大观园的原型在南京说不成立,此后不久原型说就到了北京。
    后来大约在光绪年间,北京先后出现了醇亲王府说(曾为明珠府邸)和恭亲王府说(曾为和珅府邸)。均因缺少证据而不为学界所认同。
    需要说明的是,《天咫偶闻》和晚清遗老的口述历史中记载的信息,说明恭亲王得到和珅宅邸后,曾因其爱女的影响(其爱女过继给咸丰,史称龙寿公主。她受风行天下的《红楼梦》的影响,要求按照红楼梦大观园的样子改建和珅花园),将宅邸的部分地段按照红楼梦中的景观名称,建筑了若干“大观园景”。
    后来又有南京江宁织造署即大观园原型说,因缺少证据证明曹雪芹离开南京二十多年后又来过南京,因此也不成立。
    臧云先生的《大观园源流辨》,就明确主张当年北京的皇家园林是大观园的底本。更有人持北京的圆明园是大观园的原型说(冯静志,1993)。
    总之,因为曹雪芹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忧愤著书,一念惟恐人不知;另一方面,畏惧文祸,又一念惟恐人易知。他布下这扑朔迷离的疑阵,让后世的研究者着实为难。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为大观园绘制平面图,有许多人为大观园制作景观建筑模型。
    绘制平面图者。有清代无名氏绘制的《大观园图》(杨令茀所制作的大观园模型即依据是图,但杨氏没有说明该图出自何人之手),有现当代学者葛真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布局示意图》、曽宝泉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图》、戴志昂绘制的《红楼梦大观园鸟瞰示意图》、金启综绘制的《大观园布局全图》、杨乃济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图》、徐恭时绘制的《大观园平面示意图》以及童力群绘制的《贾府示意图》。
    童力群先生自1979年秋至今,研究大观园及贾府达二十七年。1981年底,其毕业论文《贾府示意图说》,受到张国光教授、王陆才教授的好评。1982年、2000年、2002年三次发表其不断改进之图与文。1983年,红学权威、大观园学权威顾平旦先生曾对童力群的红楼梦研究、大观园研究给予赞誉。
    童力群的研究心得概括起来说,就是:在贾府示意图里,宁府与荣府的面积原来是相等的,大观园与两府紧密相连,怡红院在东而潇湘馆在西,嘉荫堂与凸碧山庄相距约260米,大观园周长约2020米,两府大门相距180米,荣府西角门至贾母垂花门垂直相距200米,大观园372亩,贾府(含大观园)846亩。
    大观园的原型在二十种以上,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因为曹雪芹运用平生的学养和阅历,集成创造了大观园。
    童力群认为:乾隆十六年的南京内城及其西南郊的花塘村,都是大观园的原型。
    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已接受童力群的建议——在适当时机兴建“江宁大观园”。
    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先后有北京南菜园的大观园和上海青浦的大观园问世。两处大观园都是为旅游而兴建的,但毕竟也是对曹雪芹的艺术匠心的一种物化。
    制作模型较早者当以民国才女杨令茀为最。
    杨令茀,民国无锡人,林纾的女弟子,酷嗜建筑。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中国建筑史上女性名匠第一人。其师林纾曾戏称她“汝真稊米丘山极红尘之游戏”,可谓杨氏知己。有《水远山长集》传世。
    杨令茀性嗜建筑,近于痴迷。她曾自言:“余好建筑,尤胜于丹青。虽乱离之时,仓皇出走,刀锯绳墨不去手也。读书之暇,构小屋孜孜不倦。”
    杨令茀集中保存了她撰写的三篇《大观园模型记》。
    大观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存在。迄今为止,人们读《红楼梦》,不仅对大观园感兴趣,而且研究大观园,撰写著作文章,绘制平面规划图纸,有的甚至制作大观园建筑模型。更有甚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京和上海,还诞生了两座以大观园为蓝本的旅游景点“大观园”。
    现在童力群先生认定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最适合建设大观园。尽管他的一家言肯定会引起争议,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耗费二十多年岁月的研究心得,必将大大丰富我们的红楼梦研究思想库,这是确切无疑的。
    曹雪芹撰著《红楼梦》,对他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的是他在南京的那段岁月的人生积累。
    而南京旧城区,别说兴建大观园这样的庞然大物,即使独立的建个曹雪芹纪念馆,也会面临一大堆拆迁等问题。
    而童力群先生的研究,实际上已经为在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大观园做了一个学术层面上的可行性论证。
    江宁镇花塘村位于南京城区的西南郊,在这里兴建大观园,不存在“拆迁旧城区街道房屋”的难题,也不存在“对旧城区寸土寸金之地难以割舍”的难题,同时,又拥有依附于南京城区而形成的种种便利和优势。
    从花塘村到南京市的中华门,直线距离仅 25公里。从现代化的“城乡一体”的意义上说,在花塘村兴建大观园,就等于在南京城区兴建大观园。
    从空间用地方面看,从南京所处的长三角重镇的战略位置看,在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大观园是完全可能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童先生的想法太大,很难变成现实。
    其实,美国人能够创造一个规模巨大的迪斯尼乐园,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372亩的大观园呢?迪斯尼乐园可以用美国文化做灵魂,“江宁大观园”为什么不能用中国文化做灵魂呢?我们国家那么多地方克隆外国的主题公园,我们南京为什么不能搞点原创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主题公园呢?
    几年前,我们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耗费数年心血设计的“历史长河”虽然现在还僵在那里,但我深信我当年的乐观预言“二十五史新树起,义乌大地吐奇葩”,会在中国小商品城变成现实。
    我同样乐观的期望着童力群先生在南京江宁花塘村建设大观园的美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民族!
    

2006年1月18日
                  于楚雷宁雨轩中
    序言二
    喻学才教授的来信
    力群学兄:
    遵嘱草成《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序》一篇,寄上请斧正。
    吾兄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红楼梦》,成就斐然,作为同学,佩服至深。嫂夫人贤淑。您们夫唱妇随,令人作梁鸿孟光想。
    《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即不寂寞,和她的作者生前之辛酸形成鲜明对照。二十世纪以来,红学的显学地位一直不变,余意因其浓缩中国文化、袖珍社会人情之故。其情形颇似泰山。泰山之不朽,亦因其为中国文化史之缩影故。
    窃以为从大处看,十八、十九世纪为《红楼梦》的创作流传评点时期,二十世纪为《红楼梦》的分析研究评论时期,二十一世纪将是《红楼梦》资源的旅游开发应用时期。兄之学术探索,介乎《红楼梦》分析研究评论时期和旅游开发应用时期两者之交的桥梁时期。厥功甚伟,不待余言。我同意您对北京、上海两大观园的评价。
    中国的主题公园,本有自己的传统。秦始皇的六国城、地宫营造,汉高祖手下的工匠营造新丰,宋孝宗时营造德寿宫小西湖,清代康、乾之营造避暑山庄、圆明园,能说不是主题公园?
    国内某些学人以克隆美国迪斯尼为乐事。这是不妥当的。
    余意中国主题公园营造史上的崇洋时代必然结束,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以中国文化为灵魂的主题公园,必然浮出水面,成为主体,这是历史的必然!
    君其勉之哉。某亦勉之哉。
    春节即至,祝全家新年大吉!
                      喻学才
                    2006年1月22日
    序  言  三
    陈大根
    《大观园与花塘》是童力群教授携夫人黄文艺于二〇〇一年八月一日至十五日在花塘村为期半个月实地考察后的大作。此书倾注了童教授二十余年来研究《红楼梦》的大量心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读后收益非浅。在此书中作者引古论今,有理有据地推论出大观园与花塘村的巧合关系,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走访和考察花塘村后,得到花塘村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地名、姓氏、地形等对比,直接相吻合而得出的结论,实在令人叹服。我想:花塘村就是童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苦苦寻觅能够兴建大观园的地方”。虽然事过境迁,古迹难觅,但花塘村神奇的传说,优雅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是兴建大观园得天独厚之地。如果有识之士,用睿智的眼光,看准花塘村这块宝地,投资兴建大观园,恢复当年大观园之原貌,那不仅实现童教授多年的宿愿,还能弘扬中华文化之真谛,造福千秋万代。
    乞盼此书的出版,给花塘村“筑起大观台,兴建宁荣坊”,起到“招龙引凤”的作用。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写于陆郎中学
                    (陈大根先生,原花塘中学校长)
    前 言
    童力群
    2005年四月中旬,前辈学者、南京大学的高国藩教授,突然来电话,建议我写书。
    现在,《江宁镇花塘村有个大观园》顺利出版了,这与高教授的宝贵建议密不可分。我对高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报社的赵慕明先生对于我出书的全过程予以高度的关注。我对赵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喻学才教授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区江宁镇的范晓明镇长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报社的赵慕明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区江宁镇的闻征华副镇长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的刘光云书记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宁区江宁镇原花塘中学的陈大根校长为本书写了序言,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在书中引用了今贤们专著、论文中的片断。我对今贤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出版社的编辑们大力的支持我。我对编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江宁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江宁镇人民的大力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花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花塘村人民的大力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从来没写过书。这次写作,真正大块的时间,也就是暑假(7月5日
    ——8月20日)。天又热,打字速度又慢,总算是写完了。(当时写了25万字)。
    我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首创者。冒名曹雪芹的“江宁高士”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主要作者。对大观园的构思,来自于多种多样的原型。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根本原型。花塘村是大观园的意念原型。“江宁高士”曾到花塘村逗留过。现在花塘村的曹宏德老人,有可能是曹雪芹的后代,也有可能是“江宁高士”的后代。花塘村康乾年间的曹家大院、水泊凉亭及曹家庄田,应合称为“曹家庄园”,可能是曹頫掌管的八大庄园之一。在明成祖迁都之前,南京曾为八朝“帝城”。大观园应符合“芳园筑向帝城西”。花塘村在南京的西南郊。应在花塘村兴建“江宁大观园”!
    南斯拉夫电影《桥》,生动的描述了“桥”的力学原理。“桥”只有一个要害部位,就是那位设计“桥”的工程师确定的那个“点”。
    我热烈欢迎持反对意见的先生们来批评我。本书的“点”就是第六章《论明义〈题红楼梦〉的写作抄寄时间及序中“先人”歧义的影响 》
    有些章节的写法,可能有违于常规。这是因为:一则要章节的标题醒目,以便于查找;二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关于状语前的“地”字,我是提倡“地”、“的”混用的。具体到本人的写作实践,是力求只用“的”字。再具体到本书,就一概用“的”字。请同志们不要误以为我不知状语前的“地”字。
    最后,对我的贤惠、勤劳的夫人黄文艺,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