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秦淮旧梦人犹在,妙玉悲哀梦里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  秦淮旧梦人犹在——资料汇集
    一、 秦淮旧梦人犹在
    
    敦敏在明琳的养石轩,写下了《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诗云: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
    雅识我惭禇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四年春季突然(事先没有告诉朋友们,仅告诉张宜泉)离开北京而往南方,乾隆二十五年秋突然返回北京。
    二、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
    花塘村有两棵高大的白果树,紧挨着,一公一母,村民们把它叫做情人树,关于这两棵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在清朝初年,花塘村有一个道观,名叫花塘观。观内住有几个道姑,供奉的是送子娘娘,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还有每月初一、十五,附近的农村妇女都要来这里祭拜,如果有人得子,还会杀猪祭祀,所以这里经常是曹家大院旁边很热闹的地方。
    这几个道姑里,有一个主持,名字叫妙玉,是一个十分清秀的姑娘,只有她与众不同,因为她是从曹家大院出来的小姐。
    不知是什么原因,她成天哭泣,曹家的老太太只好成全她的心愿,让她出家,在花塘观作了道姑,因为就在曹家大院旁边,也好照应。
    自从她进入道观以来,香火更胜了,传说经过她的手拿过香的妇女,都能夫妇和睦,早得贵子。
    她一进道观,就在院子里种了两棵白果树,就天天给它浇水,这两棵白果树,一公一母,由于她的照应,长得枝叶茂盛,青翠可爱。
    寒冬腊月一到,树叶掉尽,在大雪纷飞时,她就将树枝上的雪块,储蓄到一个小口的瓦罐里,雪化成水,装了满满一罐,她就用这里头的雪水泡茶喝。
    有一件事情,使道姑们惊奇,就是曹家的小公子经常来看她,她只用雪水烹茶款待他,公子吃剩的茶,是她的宝贝。她喝水是继续冲一般的水饮用它,从不用雪水,直到公子再来时。可见,雪水是专门用来款待公子的。
    还有更奇的事,凡是公子坐过的椅子,就是她的椅子了;公子拿过的芭蕉扇,就是她的心爱,就收藏在她的匣子里了;公子喝过的茶杯,就是她的茶杯了;公子来了,是她的节日,公子走了,她就没有了笑容。
    公子喜欢听她吹箫,他一来,妙玉就专门为他吹箫,公子听得泪流满面,她也吹得泪流满面。吹一次,两人就不说话的流一次泪,不知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没有说一句话,只听到箫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去了,传说曹家闯了大祸了,要满门抄斩,也被官府抄了家,曹家是死的死来逃的逃,只有曹家小公子,由于年纪小,没有逃掉。
    在一个鹅毛大雪的晚上,公子悄悄地跑到道观里来,他和妙玉抱头痛哭,直到深更半夜。随后,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再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乡亲们都说,他们已经化作这里的两棵白果树,直到如今。
    三、【世难容】
    舒本第三回写道: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四、他日瓜州渡口屈从枯骨
    (一)
    2006年,我到北京进修,承蒙杜春耕先生赠送《靖本资料》。
    《靖本资料》的集者是裴世安先生、柏秀英女士夫妇俩,以及沈柏松先生。
    《靖本资料》是非卖品,非常珍贵。
    毛国瑶先生辑录了靖应鹍先生藏抄本《红楼梦》的批语。
    (二)
    《靖本资料》第29页,载有经唐茂松先生校对的靖本第四十一回的一条批语。其文云:
    妙王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妙玉不收成窰杯一节眉批,缺字前二字看不清,似是“各示”二字,第三字为虫蛀去,文义也不可解)
    (三)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辑,发表了徐恭时先生的《卅回残梦探遗篇——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考索之二(下)》。该文写道:
    幸靖藏本第四十一回存有述妙玉最终结局的批语。可是这一则批语的后半段错乱,研究者作了不同校读句。笔者认为中有缺字,今参引并试添缺字如下: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红颜[终陷泥淖],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之旨,岂]不哀哉![叹叹!畸笏老人。]
    五、曹雪芹瓜洲绘《天官图》
    《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一辑,发表了吴恩裕先生的《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著和遗物》。在该文的第21页(该辑的第295页),吴先生写道:
    一九七三年二月我在《文物》上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及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以后,曾接得镇江江慰庐同志于同年五月六日来信。信中告诉我: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有一位沈君,现年五十多岁,幼年在扬州读书,他的先人世居瓜洲镇。沈君曾告他的朋友,谓他家里世代珍藏着一幅《红楼梦》作者所绘的《天官图》。沈君说:乾隆某年,曹雪芹因事由北京去江宁,取道扬州、镇江。行至瓜洲,天气突变,封江停航。曹被阻于江的北岸,滞留瓜洲镇上。沈家当时是瓜洲的大姓,久慕雪芹之名,延为上宾,热情款待。因宾主相得,雪芹在瓜洲留居一月有余。才渡江去江宁。行前,并曾作《天官图》一幅以贻主人。沈家对这张画,世代珍藏,视为瑰宝,并嘱其后人,妥为保存。
    六、曹雪芹雪夜受阻瓜洲留《天官图》
    扬州旅游网今天仍载有《曹雪芹雪夜受阻瓜洲留〈天官图〉?》
    该文的来源是《扬州时报》,其发表的日期是2008年3月20日,其作者是“本报记者王蓉、乔国军”。该文云:
    本报12日独家刊发了《瓜洲“大观楼”年内开始复建》一文后,引发了读者对《红楼梦》与扬州、曹雪芹与扬州之间故事的浓厚兴趣。有读者报料称,曹雪芹曾在扬州瓜洲一沈姓人家留下墨宝,据考证,这是史料有记载的曹雪芹的唯一一幅画作。然而令人痛惜的是,这幅名为《天官图》的画作在“文革”时期毁于一旦。日前,受赠此画的沈觐宸第十代传人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天官图》的来龙去脉。
    曹雪芹雪夜受阻瓜洲留墨宝。
    “我小时候见过这幅画!”说起和《天官图》的奇缘,沈家第十代孙71岁的沈志安感慨万千。作为沈家嫡长孙,沈志安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幅被作为传家宝的曹雪芹画作。尽管画作后来不幸被毁,可关于先祖和曹雪芹之间的友谊佳话,一直在沈家后人们之间流传。
    那是清朝中期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曹雪芹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沿着大运河扬帆南下,途经瓜洲。因傍晚时分又下了一场漫天大雪,过不了长江,曹雪芹就到街上溜达起来。后受邀至一位沈姓商人家中小住,这位沈姓男子就是沈志安的先祖沈觐宸。
    曹雪芹在沈家一住就是十来天,与沈觐宸相谈甚欢十分投机,直到冰融雪化恢复航运才离开。临别之际,曹雪芹泼墨挥毫作画《天官图》馈赠给沈觐宸。
    沈半街珍藏《天官图》传后世
    沈觐宸曾是瓜洲镇上赫赫有名的大商人,瓜洲北门的沈家大场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曾任瓜洲镇诗文社副会长、区政协文史委员的高惠年告诉记者,当时瓜洲镇上的“商业中心”沈家大场有超过一半的店铺都是沈觐宸置办的,所以乡邻们送给沈觐宸一个外号“沈半街”。
    沈半街虽然有钱,可为人十分和善厚道,喜读诗书,结交了不少文人雅士,得到曹雪芹的墨宝后,沈半街十分高兴,并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下去。
    沈志安回忆,孩提时代逢年过节,家里都要供奉祖宗像,每每到这个时候,家里的男性长辈就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请”出几幅祖宗像挂在家里后厅的板壁上,进行供奉。除了祖宗像外,还有一幅《天官图》也被摆放在祖宗像之列,而且还是中间的显要位置。
    “那幅《天官图》约摸有1.2米宽,0.8米高,画面上是一位威严的长须‘天官’,两边还各伴有一位童男童女”,沈志安介绍道,供奉一直要到正月十八“落灯”才结束,供奉结束后,《天官图》就和其他祖宗像一起被精心地收藏起来,等待来年的供奉。
    “作为沈家的传家宝,《天官图》是轻易不给外人看的!”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高惠年向记者介绍,尽管自己和沈家沾点亲,可也从来没有眼福见到《天官图》。
    “是我亲手烧毁了 《天官图》”
    作为为数不多的接触过《天官图》的沈家后人之一,年过半百的沈志萍是沈志安的堂妹,当记者辗转找到沈志萍时,她的一番言语让记者大吃一惊:“是我亲手烧毁了《天官图》!”
    “说起来,我也该算是沈家的罪人呢!”沈志萍说,“文革”初期‘破四旧’的动乱岁月里,身为学校老师的堂哥沈志安受到有关方面的审查而终日惴惴不安,为避免引起麻烦,沈志安暗中授意堂妹沈志萍赶快去把那些东西给毁了。
    “那时候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呢!”沈志萍介绍道,为了赶快给堂哥洗清“罪责”,她急忙赶到沈志安的家里,在一只箱子里找到了用来供奉的祖宗像和《天官图》等物,“那些画用绳子扎在一起,有好几幅呢!”眼见着《天官图》慢慢地化成了灰烬,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呀!这么宝贵的东西就这样没了,太遗憾了!
    第二节、  妙玉悲哀梦里来——我的解说
    一、六条资料互相激活
    以上六条资料,如果各别孤立,可能让我们“笑笑”而已。
    但是,将这六条联系起来,就了不得!
    可以说,六条资料互相激活了!形成了一个珍贵的信息串!
    二、青灯古殿人将老
    (一)
    林冠夫先生著有《红楼诗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红楼诗话》第77页写道:“较难理解的是以下几句:‘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贾府败落,大观园群芳风流云散时,妙玉的年岁,还论不到‘青灯古殿人将老’和‘红粉朱楼春色阑’,此后她一定还有一段尘世的坎坷道路。”
    《红楼诗话》第78页写道:“前几年有人从迷失了的靖本中发现了一条脂批,有‘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语。似乎妙玉经历了长期颠簸,不得不违心嫁给一个什么老头子。作这样解释,曲子结尾几句,不可解的都有了着落。”
    (二)
    乾隆二十四年春末,曹雪芹动身到江苏解救妙玉(李绮)时,妙玉(李绮)的年龄是多少了呢?
    我在《话说李绮对应妙玉》里写道:“李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到雍正五年,他虚岁三十一。设李鼐于康熙五十三年(虚岁十八)成婚,康熙五十六年可得女儿李绮。李绮到雍正五年,有十三岁(虚岁)。”
    设李绮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李绮有四十三岁(虚岁),恰好是“人将老”的年龄阶段!
    如此巧合,只能说明《石头记》的作者是将原型人物的年龄写进了小说!
    (三)
    “青灯古殿人将老”,林冠夫先生敏感的觉察到妙玉“此后她一定还有一段尘世的坎坷道路。”(我深受启发,我深深的谢谢林先生!)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亦预告史湘云步入中年后的坎坷。
    正是原型人物的长期的坎坷经历,促使《石头记》的作者制定了一个漫长的写作计划。
    我借此机会大声的重申一遍:全部的《石头记》是一百六十回!
    三、对沈家传说的初步思考
    “那是清朝中期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曹雪芹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沿着大运河扬帆南下,途经瓜洲。”
    尹继善四督江南,第四次是乾隆十九年八月至三十年四月。
    从史料来看,曹雪芹自雍正六年到北京后,唯有乾隆二十四年春至二十五年秋到了南方。
    因此,“清朝中期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只能是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
    然而,乾隆二十四年冬季或之前曹雪芹并没有回北京,因此,我们只能说曹雪芹乾隆二十四年冬季或之前因事在江北逗留。
    “曹雪芹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此话应作两面看:一方面在两江总督府里当幕僚的是俞雪芹,而不是曹雪芹。另一方面,“曹雪芹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而去做客倒是有可能的,曹雪芹毕竟是平郡王福彭的表弟,这次为了营救妙玉,说不定曹雪芹曾经主动找过尹继善。
    即使曹雪芹事前事后两度见过尹继善,估计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否则,时间一长,曹雪芹稍展才华,就逃不过袁枚的眼睛。
    四、曹雪芹的名气从何而来?
    第四条资料是“他日瓜州渡口屈从枯骨”,来源于靖本批语。
    靖本批语是真是假,我琢磨《靖本资料》(共计787页),今年初的寒假整整半个月,理不清头绪。
    最近,我重温吴恩裕先生的《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著和遗物》,其中的“曹雪芹瓜洲绘《天官图》”传说,令我眼睛一亮!
    “沈家当时是瓜洲的大姓,久慕雪芹之名,延为上宾,热情款待。”这一句,颇值得思考。
    曹雪芹的名气,仅限于北京右翼宗学的那个朋友圈,再加几个圈外的朋友如张宜泉等。在当时的北京,曹雪芹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底层文人。
    在南方,汪易堂是深知曹雪芹的;袁枚没见过曹雪芹,只是通过明义的来信略知曹雪芹。除此之外,曹雪芹何曾有名气?
    曹雪芹为何在瓜洲这小镇有名?
    我想:“曹雪芹瓜洲绘《天官图》”之前,曹雪芹在瓜洲必定有一次较长时间的逗留!
    这“逗留”是:曹雪芹在得到年轻尼姑华自芳传递的妙玉求救的信件后,迅速携款南下,到瓜洲一带解救妙玉。曹雪芹与“枯骨”(妙玉屈从的“丈夫”)斗智斗勇,曹雪芹能说善辩,能诗善画,软硬兼施(曹雪芹的身份是平郡王府的至亲),使“枯骨”不得不佩服,从而放开了手,让妙玉获得了自由。因而,曹雪芹在瓜洲一带名声大振!
    不然的话,曹雪芹的名气从何而来?
    五、花塘街是热恋的起点与传宗的归宿
    李纹、李绮姊妹俩,在爷爷李煦刚被罢官之时,就在长辈的安排下,在苏州按察使葛继孔的包庇下,逃离灾难之漩涡。
    李纹直接投靠曹府,被远房的姑祖母李氏“收养”。
    李绮随“李氏姑母师太”住进了尼姑庵。
    李纹与曹雪芹在曹家花园里青梅竹马,然而,李纹因病早逝。
    李绮辗转来到江宁县的六郎乡的花塘街的花塘观,根据《情人树》传说,妙玉即李绮与曹雪芹热恋于花塘街。
    “曹雪芹瓜洲绘《天官图》”资料写道:“曹雪芹因事由北京去江宁”,后来“曹雪芹雪夜受阻瓜洲留《天官图》”资料补充写曹雪芹的目的地是江南总督府。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曹雪芹在南方逗留一年半,而这江南总督府只不过是他“蜻蜓点水”之地。
    曹雪芹在“江宁”(南京)一带的哪个地方能多逗留呢?
    “秦淮旧梦人犹在”,那个“人”在秦淮一带的哪个地方能长住呢?
    南京城,没有他俩的立足之地。唯有以前的曹家庄园才有长久的藏身之处。
    曹家庄园共有八个,两个进入史料,但这两个曹家庄园没有关于曹雪芹的传说。
    其余的六个庄园至今还是一团谜。
    但其中的花塘街却有许多有关曹雪芹的传说。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现今花塘村(花塘社区)的曹宏德老人一直自称是曹雪芹的后裔!
    联想到我推断的妙玉(李绮)与曹雪芹同居一年多,他俩应该有后代。
    因此,花塘街是曹雪芹“传宗的归宿”!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