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问道叹红楼(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蒋锦 参加讨论

    知道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在丹道上的隐寓,了解了林妹妹“木”性的含义,现在更进一步,我们来探讨“木石前盟”的文化内涵。从表面看,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甘露灌溉之德。显然这是一个虚幻的神话故事而已,不必认真。而其隐寓必须细究,一是伏羲乃东方木德之帝,也是《姽婳词》中出镇青州恒王的内涵,贾宝玉对“羲风”之情有独钟;二是从佛家佛道看,“三乘十二分教”,经诠一心而已。佛教的灵魂即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三是从道家丹道看,张三丰真人《无根树词》云:“欲向西园擒白虎,先往东家伏青龙。”伏青龙,即有妙心,显本性,方能擒住白虎,即有水中金。张紫阳真人云:“地上灵芝天上安。”若无“天上”之妙心,何来“地上之灵芝”,“灵芝”即水中金也,水乡铅也,金花也……。可见离开“玄之又玄”的大乘心法,众妙之门怎么可能开启?儒家何来“明德”?道家何来“玄德”或“上德”?佛家何来“功德”? “林妹妹”之功效至大至伟也。绝对是“绝代姿客,希世俊美”,可惜只是圣人独得。
    在明白种种真相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些脂研斋的批语:一是第一回中脂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二是《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脂批:“《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不必道明。一道明白,便入庸俗之套。”  三是第十九回中脂批:“此等搜神夺魄,至神至妙处,只在囫囵不解中得。”  四是第十九回中脂批:“按此书中写—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目未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顰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其诗词雅谜、酒令、奇衣奇食奇玩等类,固他书中未能,然在此书中评之,犹为二着”……
    一部《红楼梦》中为何“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以肉眼来看,贾宝玉、林黛玉是爱情的主角,是爱情悲剧的主角;在明白真相后,实二人乃“大道”主角,“大道悲剧”主角。二人的思想基础即是大道。小乘人认为林黛玉是贵族小姐,多愁善感,殊不知林黛玉“洒上空枝见血痕”的眼泪皆为大道之遭厄而流!王国维亦有语:“写出一种巨大不幸是悲剧里唯一基本的东西。”而大道幽微,深隐难测;圣智幽微,亦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曹雪芹以其非凡高超的文学才华,以囫囵不解之语写得至神至妙,亦供悟道之人心领神会。想当年在西域论讲佛法可以踏着国王的身体走上讲台,苻坚大帝亦慕之而征西域的高僧——鸠摩罗什看过高足僧肇的《肇论》后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我的理解不输给你,但是在文辞上我要拱手相让。”可见曹雪芹以无与伦比的文学才情写出道语,真是登峰造极!但我现冒流入俗套之风险,对有关囫囵不解之语稍作一些点评,如有谬误,留待高明。当然有些囫囵不解之语在其他章节中解释了。
    先看三段文:《红楼梦》第三回中“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起,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红楼梦》第七回中“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往,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这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涂毒了!’”《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袭人向她娣妹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论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
    “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曹雪芹拈出而示于人,具眼者方能辨取。然而世人识么?侯门富贵识么?若不识,莫怪曹雪芹的文笔讽剌:真是个什么劳什子东西!
    再来看几段文:《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宝玉道:‘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最妙的一件东西。’”《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好了。你越急越着手。’”《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秋纹笑道:‘外头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有“吴大娘和单大娘他两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呢。”之句。
    老君即太上老君,老子李耳也。仙丹即金丹、内丹、大药也;即“宝玉”也,道也,太一也,药王也。有起死回生之效,的确是最妙的一件东西。而“西南”在后天八卦中是“坤”之方位。钟离权真人《破迷正道歌》云:“片晌之间并甲庚,只在西南产坤位。”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要知产药川源处,月在西南是本乡。”故“西南角上聚锦门”深意寓也。“月”在仙家眼中与佛家眼中有不同的内涵,仙家眼中即“小药”、“金花”、“水乡铅”等,有百病不起之效。不会“混元”功夫,自然不会有“金花”。大药与小药之功效,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曹雪芹透露得清清楚楚。“宝玉”是“莫失莫亡  仙寿恒昌”,并且“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薛宝钗“金锁”则是“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那宝姐姐为什么称为“外四路”呢(第二十八回)?因为薛宝钗“金”在西方,又对应河图上的“四、九”。
    再看二段文:《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得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娣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前一段文揭明道心人贾宝玉的圣人情怀,即“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齐一”;同时圣人通达“无我”法。后一段文揭明贾宝玉“无心道人”生活方式矣,与高僧等无二。“心无挂碍”乃《般若心经》中名句。高僧看似饿了吃,困了睡,所用功夫绝不会轻易明言,以心传心而已。当然这样的高僧也实在难觅。即使唐僧玄奘,在《西游记》中亦常被徒弟孙悟空揶揄:念得《般若心经》而解不得《般若心经》,解得《般若心经》而行不得《般若心经》。当然唐僧玄奘舍身为法的精神是伟大崇高的。
    最后来看四段文:一是《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二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见这般形影,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到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伸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三是《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四是《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到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期。’”
    上面大致断章取文罗列了四段文,若详细罗列,则篇幅很长而显得臃肥。众所周知,《红楼梦》中贾宝玉大承笞挞前,贾宝玉、林黛玉二人常生口角。是求近之心,弄成疏远之意也罢,还是解释嫌疑以求近也罢,我们以怎样的眼光来看,总有一个“表里”的问题,以表面来看是儿女私意之常情,林妹妹也总是敏感多疑而小心眼,但若能看到内里则方是巨眼。君不见,上面第一段文后脂研斋批道:“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必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不过述宝、林二人之语耳。石头既未必解,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解,皆随口说出耳。若观者必欲要解,须自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万不可记此二句不解,错谤宝、林及石头、作者等。”脂批显然是在提醒看官。据此批语,试问宝、林乃什么流?明了“木石前盟”内涵,自然不难回答:道人,道心人也;道也、“木”也;道也,“道”(本性)也。揉合仙道佛道一起理解,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故脂批“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仙道佛道,皆是同一妙心;离了妙心,何来得道(托生)?得道则自然你好我自好,失道则自然你失我自失。同时在修道中,薛宝钗“金”又如何呢?张伯瑞《悟真篇》云:“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又云:“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含圣机”。“真铅”即“金”也,金精也,金花也,“诸名山胜景内初生异卉之精”也,有世人不知的好处。这便是《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真正含义。同时,这一点佛家不如仙家论述得充分透彻,所以佛家重修性轻修命而专啃蔬菜了。当然也有高僧(汉传佛教徒)看穿了这一点而不去理会戒律。杭州济公和尚以假痴不颠之法而酒肉照吃,京兆蚬子和尚(洞山良价禅师高足)以和光混俗之术而独好虾蚬。宝玉、黛玉口角也常拿“宝姐姐”说事,皆因三者在丹道中的关系而已,切勿认真看作世俗中三角关系。“木”、“金”与“道”的亲疏先后关系,也只是仙家丹道上三者自然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而已。还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战国孟子直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封建社会官方思想与主流观点是“君为阳,民为阴”、“贵阳而贱阴”。这是西汉大儒董仲舒贩卖后的结果。《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狠懂得。’”曹雪芹即是调侃批判之意。丹道上“木”为阴,“金”为阳,曹雪芹借“木石前盟”来反击封建社会“贵阳而贱阴”的伦理纲常制度,这也是“木石前盟”的第四层含义。
    (三)诸多“道“概念的名词。《红楼梦》一开头便提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大荒、无稽、青埂(情根)皆是大道之名(非常名),可惜不悟道之人要明白这点肯定困难。在曹雪芹《红楼梦》中,以大道之名(非常名)或者说以“道”概念出现的东西还很多。诸如水、女儿、闺阁、渺渺茫茫、故乡、放春山遣香洞、群芳髓、宝玉、宝镜、太虚幻境、幽灵真境界、清静女儿之境、命根子、蠢物、无可奈何(无可如何)、绛芸等,皆是“红”的东西,是“芳”的东西,是“锦”的东西。以通俗说法是“真善美”的东西,亦必然是道心人钟情关爱的东西,“怡红”嘛!
    例如“水”。老子《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在《红楼梦》中,相信大家对“沁芳泉”印象深刻。原文写道:“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文后脂批:“写出水源,要紧之极!近之画家着意于山,若不讲水。又造园圃者,惟知弄莽憨顽石壅笨冢,辄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着。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明水之从来,今终补出,精细之至!”后文又写道:“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脂研斋又批道:“于怡红总一园之看,是书中大立意。”
    例如“女儿”。《红楼梦》中有很多“自古未闻之奇语,自古未有之奇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演说荣国府”中两段文: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这“女儿”即隐寓“大道”也,不然何以胜过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呢?当然“男子”即“世俗”而已!又如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中,原文写道:“怨不得宝玉:‘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嫁了,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这段文字其实与《红楼梦》第七回秦钟出场时脂研斋的批语是一义。脂批道:“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性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剌处。”什么是未嫁?显然不是肉眼之人所说的未结婚,而是指未受后天熏染。出了嫁即是指已受后天染著,也自然失去光彩宝色。“来时本性秦”这一句,秦者,脂研斋已逗漏出“情”也,又是本性,故“情”字即道也,大道也。人人皆从虚廓大道而来,最后又归返虚廓大道。至此《红楼梦》“大旨谈情”更加显明地揭示大旨是讲述大道。
    例如“无可奈何(无可如何)”。《红楼梦》第五回中“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第十六回中“宝玉便扫了兴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第十七回中“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等等。特别是上述第十七回中有脂研斋批道:“每于此等文后便用此语作结,是板定大章法,亦是此书大旨。”何以“无可奈何(无可如何)”亦是此书大旨?小乘人恐怕很难理解。其实“无可奈何”是道语,是圣人修真之功夫,可等同于道。如“为无为”,请问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法无法”到底是有法还是无法?“心无心”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你绝对不能执著于一边而“如何如何”,否则即是佛家所说的边见,系缚。《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微妙心法皆是古人不传的秘密。《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第一,天生下来这一刁钻古怪的脾气,如何使得?”圣人当然使得!
    又如“闺阁”。《红楼梦》一开头便明言“使闺阁昭传”,读者至此应该存疑,即“闺阁”到底是何意?若是其表面意思“女孩子的住室”,显然是不会令人信服的。读《红楼梦》须知曹雪芹“真假”、“正反”、“表里”的艺术写作手法。在《红楼梦》的关键章回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姑的一段话至为重要,原文是:“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于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在句句道机的此段文中出现“闺阁”二次,“仙闺幻境”一次。可惜世人多知识分子,百人中可抓一把;而极少知道分子,百万中难以挑一。最近看到《人民论坛杂志》提出的“中国战略知识份子”,我认为很好。但是,今天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能否成气候则难说。中外历史经验证明,在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下,思想会死掉,艺术会死掉,大道就更不必说了。二十世纪初,法国雕塑家罗丹就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是技师和厂主的时代,……。人类是兽性的,用不着艺术家。心灵、思想、美梦再也没有人提了,艺术死了。”其实“闺阁”即隐寓“大道”也。当然咬文嚼字、胶柱鼓瑟去理解,即道家的“瑶池紫府”、“蓬莱胜景”,佛家的“西方极乐世界”,皆是得道之人的境界。“意淫”是道语,是圣人修真之功夫。小乘人说什么“博爱论”,说什么“高雅的爱情论”等等,可笑可叹,冒充“吾辈”,真正是意淫曹雪芹的“意淫”二字。《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云:“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而慧能大师在《真假动静偈》中又云:“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试问,既以无念为宗,又须努力用意,六祖慧能大师是否自相矛盾?请深思;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云:“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又云:“为此道者,重加意焉。”这与慧能大师的话语难道不是一义吗?“淫”者,交媾也。若只识外在男女之交媾,即脂批的“真狗畜之识耳。”退一步讲,若不识“意淫”二字内涵,中国上古以来圣贤文中“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者,什么东东呢?惟“大道”也。可怜曹雪芹的“意淫”二字竟然打趴下国人二百多年,苍天!
    警幻仙姑这段话即是告诫道心人贾宝玉应弘扬治世大道,而不是仅仅用心于个人大道,独善其身。闺阁中多个得道真人或得道高僧来增光,于世何益,于世何补,而应大道济世!这与秦钟临死前留给贾宝玉的两句话是一义。原文是: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若以为秦钟这段话是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显然是肉眼之识,只看见表面而已,也是与《红楼梦》中贾宝玉常批驳仕途经济相矛盾。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睛雯的一句话亦深寓此意。原文写道:
    “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明公正道即是老子李耳的治世大道(见后文“老明公号山子野”的解释),由于并未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和执政方略,所以说“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当然治世大道不能多作发挥,否则便有干涉朝廷之嫌,指责廊庙之疑,古今如此。而个人大道在《红楼梦》中则千皴万染。
    同时这里我如如散人设第二关,即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与秦可卿云雨之事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有无彻悟之人、达道之士来指明?千万不要说这是世间男女梦交之俗事、常事而笑掉我的大牙,可要赔的哦!亦省得小乘人常常拿此事作种种翩翩浮想!在本文中我只设二关,取名“如如关”。按传统惯例,还应设第三关,但我想只此二关足可剑寒天下,“打”遍天下,何用第三关!那些以“中国文化大师”、“佛子”、“道人”、“高僧”等自居的人来吧,来应战吧!曹雪芹能“毁僧谤道”、骂“国贼禄鬼”,莫非这干人今天与时俱进了不成?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何理解这种“魏晋狂傲”之气呢?请看《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紫词”中薛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多。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关于《红楼梦》中一些诗词曲赋等隐寓的大道思想与丹道功夫详见后文。薛宝琴这首词,众人评价为“声调壮”,即是“狂傲”之气的表现形式。薛宝钗又评说是“终不免过于丧败”,为什么呢?诺大一个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竟然是“几处”、“谁家”彻悟得道?竟然是“江南江北一般同”,大家彼此彼此,皆是浊物而已!当然是丧败之气的伏尸万里!“离人”即道心人也,亦自然恨重!
    若过第二关,自然可更深刻理解曹雪芹“意淫”之内涵,又可以看见曹雪芹隐晦的一个妙号。从《红楼梦》可以看出曹雪芹的号有“空空道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等。就贾宝玉而言,还有三个号,即“混世魔王”、“绛洞花王”、“遮天大王”,但这是肉眼之人看到的。法眼之人只看到一个号,且一目了然,不假思索。这个妙号,可概括人世间社会百态,雅俗共赏,凡圣情尽。曹雪芹有此妙号,方见得不仅仅是说理的文学奇才,而且是真正的通理高士!请问,这个妙号是什么?还能进一步解释这个号吗?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