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说贾宝玉之寓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贾益珍 参加讨论

    曹雪芹历尽家庭变故,饱尝世态炎凉,又因其家族文化渊源深厚,其自身文化修养宏厚博大,他便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世事的全部看法和体会,托言寓意,凝聚成了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伟旷典??《红楼梦》。因此,《红楼梦》中无论是甄贾之姓,还是补天顽石之数、金陵女子之数;无论是补天之石,还是风月宝鉴,都是寓意深远,玄奥无穷。探讨《红楼梦》中人事之寓意,很有助于我们把握此书之主旨,深入了解曹雪芹之思想。笔者不揣浅陋,先对贾宝玉之寓意略作剖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贾宝玉之名寓意深刻
    贾宝玉姓贾,“贾”即“假”的谐音,“姓”即“性”的谐音。“以假作真真亦假”(太虚幻境之联语),则贾宝玉,即“真”宝玉;甄宝玉即“假”宝玉。姓贾,即“性”真也。通观雪芹所著前八十回《红楼梦》,宝玉实乃第一真性情之人。不管是其在众姊妹中之言行,还是对待贾府里其他人事之态度,无不是真性情的流露。
    按曹雪芹的设计,贾宝玉原是无才可去补天的一块顽石,自经煅炼后有了灵性,于是便幻形入世,来至人间成为贾宝玉,其实是真顽石。这里就寄托了曹雪芹想去“补天”而不能的遗恨。作者虽不能去补将倾的封建社会之“天”,但自信还是一块“宝玉”,既“贵”又“坚”(第二十二回林黛玉语)。便将自己不能补天的遗恨都寄托于宝玉身上。
    贾宝玉一生下来,“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①,这便是雪芹“君子”思想的寄托。我们知道,玉本是由自然界产出的一种矿物集合体,有硬玉(以钠铝矽酸盐为主要成分的辉石类)软玉(以钙镁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角闪石类)之别。是“石之美者”。中国人对玉的钟爱,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从那个时候起,玉便用于祭祀、佩饰,逐渐的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便有了很多的比赋意义(《诗经》里就有比君子的说法),积淀了非常深厚的人文内涵。“圣人被褐怀玉”②“古之君子必佩玉”③“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④,《礼记?聘义》里赋予玉以“十一德”,《管子?水地》又概括为“九德”,《说文解字》释玉亦有“五德”之说。这样,玉便和“君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玉便为“君子”所独有,甚而至于联系于“圣人”。王弼在注《老子》时说圣人怀玉是“宝其真也”,这或许是曹雪芹命名贾宝玉这一人物的文化渊源。如此说来,贾宝玉便有了“真君子”的寓意。雪芹即是通过宝玉的“怀玉”“宝其真”,来抒写对自己所怀君子德行的肯定和褒赞。更近一步说,雪芹《红楼梦》中是以“贾宝玉”之名,来寄托自己的“真君子”理想的。这从书中所写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来。
    《红楼梦》中有好几处似贬实褒的将宝玉称之为“王”。第三回,王夫人就说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第三十四回,薛蟠也说“难道宝玉是天王”;第五十四回,贾母也称其“魔王宝玉”。第二十七回,雪芹又将宝钗比作“杨妃”,将黛玉比作“飞燕”。这些“比类寓意”⑤其实都暗示出,作者是将“宝玉”当做“王”来写的。什么是“王”呢?班固的《白虎通义》里说“仁义合者称王”⑥,也就是说作者自信是仁义兼备的真宝君子,这一深远寓意便通过贾宝玉以作寄托。
    这样一个具有君子之德,仁义兼备的“圣者”“王者”,却不能去补将倾之天,遗落尘世间,被世人当做“贾(假)宝玉”,常遭“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贫穷潦倒,其遗恨可想而知了。
    二、贾宝玉言行之深远寓意
    《红楼梦》第二回里就写了宝玉这样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十回写到,宝玉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不啻是对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的揶揄;宝玉这些对女性的见地,实际上就是曹雪芹的女性观。甲戌本第五回有一则脂批也说“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⑦。在《红楼梦》之前,还没有哪一部书中给予女性如此之高的赞扬。
    曹雪芹遭家庭之变故,由“饫甘餍肥”沦落为“瓦灶绳床”,这期间,他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看清了世事,看清了为官做宰的这些所谓的堂堂须眉,不过是些国贼禄鬼、须眉浊物而已。作者的社会理想被这些沽名钓誉的浊物已撕碎,悲痛之余,便将一腔心愿寄予女子。这些女子中既有能说会道“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的王熙凤,也有锐意思考勇于改革的贾探春。“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不仅是作者对历史对现实的感慨,更是作者自身的悲哀,时代的悲哀。
    作者托宝玉之言而寓意的女性观,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这客观的体现了作者世界观超时代的进步;但作者要表现的却是自己德才兼备而不能补天的无奈和悲哀,是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处诉说的旷古遗恨。
    作者还借宝玉之言行,托词寓意,寄予其理想的爱情追求。第五回写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其云雨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这就是说,作者理想的爱情对象便是要兼有薛宝钗和林黛玉之美。事实上,《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既痴情于林黛玉,又不能忘怀薛宝钗的。第二十八回写宝玉看宝钗从腕上褪下红麝串子时,“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这段文字就是前段文字的具体写照。宝玉即想要薛林二人之美兼于一身。写宝玉如此之追求,自然是托词寓意,其实就是作者审美追求和爱情理想的体现。当然这种“兼美”的理想爱情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只能在梦里在太虚幻境里才能实现。作者在现实生活在爱情理想破灭之后,便将这理想的爱情寄寓于梦里的太虚幻境。
    三、宝玉所历幻境的寓意
    贾宝玉本为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自经煅炼之后,因慕尘世繁华,幻形入世,历尽种种情欲繁华。太虚幻境闻美乐,品仙茗,饱尝声色情欲;大观园里珠围翠绕,欣赏宝黛之仙姿,领略袭晴之嗔笑,享尽物欲繁华。到头来,终究是世事多变,现实残酷;大厦既倾,猢狲云散。复入太虚幻境,终归青埂峰下。
    宝玉一生所历,万境皆空,一切归幻。这便是作者的托言寓意,正如书中第一回所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综观雪芹《红楼梦》全书,宝玉之名,宝玉之言行,宝玉一生所历,皆是作者托言寓意。雪芹对人生、对社会、对世事的看法与体会包含在整部《红楼梦》里,也寄言于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之中。当然《红楼梦》作为一部博大精深,寓意深远的经典,书中托言寓意者很多,贾宝玉形象只是其中之一。
    注:
    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1版。37页。本文所引原文均出此本,不另作注。
    ②《老子?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1版。17页。下文所引王弼注也出此处,不再另注。
    ③、④陈?注《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1版。172页,173页。
    ⑤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1版。95页。
    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白虎通义》。6页。
    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1版。卷五,十页朱眉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