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与刘大櫆《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晚晴簃诗汇》中,录有刘大櫆《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一首诗。且不论刘大櫆是何方人士,单论其诗,收藏有罗密扇面石画,应该跟罗密有密切交往。从其《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一首诗文中推知,他作此诗,是看到《石头记》之后,他已推测出《石头记》出自谁手。因为该诗,已将石头来历、石头拟人化、石头转化成罗生、罗生转化成张君、罗生张君石头为一体等,表述得非常清楚。 《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清诗总集,于1929年编成,有退耕堂刊本,编者徐世昌。徐世昌(1855年——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入民国以后,曾任袁世凯临时政府国务卿,后被段祺瑞“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至1922年被直系军阀所黜。《清诗汇》由其门客、幕僚协助编成,该汇网罗全清诗歌加以选录。《凡例》中说:“不分异同,荟萃众长,□尚神思,务屏伪体。自大名家外,要皆因诗存人,因人存诗,二例并用,而搜逸阐幽,尤所加意。”按凡例所说,该汇编集清代全部著名诗人的一些代表作,也包括流传不广的难见作品和一些不知名诗人的诗和资料。“务屏伪体”表明,他编写的诗汇,有很严格的审查,不存在伪体。罗密诗及简要资料、刘大櫆《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一首诗,就被选入该汇编中。 刘大櫆《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原文: 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我闻昔日女娲链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 从题目看,说的是,名罗的一个书生,在一把扇面上画石,扇面上的石头象系船的石墩。碇,基本字义是:系船的石墩。扇面为张碇山,有两解,一可理解为:张碇山本身是一座石墩般的山,扇面上呈现的大石头,即张碇山本影,也即罗生本影。也可理解为:名罗姓张的书生画在扇面上的石头,是系船的一个大石墩。石头详容,要看其具体描述。 解读诗文: 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罗生用十日工夫画一石,嶙峋万重,有一股雄浑劲头,不亚于千仞山。 嶙峋千仞山,源自神女峰、巫山神女神话传说故事。说巫山神女,又必然要有神女传说故事作史料支撑。神女的传说,源出《山海经·中山经》:“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荛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中山,即昆仑山、龟山。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王母宫阙:“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阙之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康熙朝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年-1741年)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载:“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神女,原是上古神话中的帝王之女,名女尸,死后化成能自动生风防腐的荛草。荛草子如菟丘,菟丘(菟丝)是一种药草,治眉炼癣疮,有美容功效。《山海经·中山经》中,又载帝王之第三女:“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战国时鄢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则把化为荛草的帝女女尸和第三女瑶姬合二为一,转化为神女峰之巫山神女瑶姬,并对神女峰、巫山神女有细致描述。巫山神女是个媚人,令他在梦中产生云雨之欲而浮想联翩。此后,有不少诗人也作“神女赋”。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红楼梦》中的姽婳,即出自这里。跟梦中云雨、眉炼、姽婳有关的钗,自然是秦可卿、林黛玉、林四娘。古代众多骚人墨客,又渲染神女峰、巫山神女传说。从唐朝开始,巫山神女,跟大禹治水传说捆绑到一起,唐人建的巫山神女庙,即为巫山神女治水功德而建。唐宋众多诗词对神女峰、巫山神女也有浓重渲染,此时的巫山神女,已是助大禹治水的神女了。神女峰、巫山神女无论有何种传说,均源自青藏高原的地质冰期活动。古代无法解释这些地质现象,便赋予众多神奇美丽的传说。总归,巫山神女是帝王之女。 千仞山,借自宋苏轼《神女庙》诗:“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诗文中说的,便是巫山神女庙。苏轼诗,所歌惟神女,“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未表大禹。其弟苏辙《巫山庙》,却有大禹露脸。当日,地陷东南发大水,“山中庙堂古神女,楚巫婆娑奏歌舞……尧使大禹导九州,石陨山坠几折股。”大禹治水,久治不效,昆仑山西王母之女授书大禹之处。于是,西王母之第二十三女瑶姬助大禹治水,终于成功,后建巫山神女庙祭祀。 尧舜禹禅让传说中,舜考察禹种种功德,禅位于禹。千仞山,带出尧舜禹禅让传说故事。神女庙,最早见于战国宋玉《高唐赋》,是为祭奠西王母之女瑶姬修的庙宇,也即祭奠巫山神女所立之庙,位于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从战国宋玉二赋中产生的瑶姬,也被某些骚客喻成妓女。但是,到了唐朝,瑶姬就不是善勾人云雨之欲的神女了,成为治水功神。清朝康熙间,在巫山县城宁河东岸的高龙嘴箜篌山麓,又建了一座神女祠,是为祭祀掌控云雨兼治水的神女瑶姬。清代著名诗人王士桢持节出祭,拜谒过此庙。罗生画的石头,嶙峋不异千仞山,带出巫山神女峰传说。 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这一巨石,似乎刚从姑臧地来。姑臧,地名,也称盖臧,少数民族语,古凉州之地,今甘肃武威民勤县,河西走廊东端,天水、贺兰山、祁连山、腾格里沙漠一带。姑臧地,是西王母之地,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域。二十八宿,是古代占卜、天文、谶纬、玄学中的二十八个星区。一块石头上现二十八宿,只是一种比喻,意谓罗生画的石头内涵丰富。 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七月炙热行路难,此石已转化成人。石头拟人化,相当于石头在苦行。 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画石头的罗生,已经转化成张君,因罗密取姓张。张君持此石,是仙风道骨“动摇微风发”,石头气韵随张君仙风道骨般的气力散发出一股寒风。张君持此石在行,带石头落入尘世间的一僧一道出台、现形。逻辑对应关系是:罗生即张君,张君携此石落入尘世间。 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再看罗生画的石头,只见石气携冷风,使我倍感凛冽寒风,突然觉得衣衫单薄。 我闻昔日女娲链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我以前听说过女娲链石补青天的故事,今手中拿的罗生此石画,即女娲链石补天被遗弃的一块石,感觉这一块石沧桑而沉重又坚固。 坚石,也引申出《韩非子·外储》说中的坚瓠。坚瓠,是一个巨大、无缝实心、状如硬石、于国于家无用的大葫芦。齐国一居士田仲,跟坚瓠一样,于国于家无用。此石,大概也有这样的沧桑坚瓠感。逻辑对应关系是:罗生、张君、此石,便是于国于家无用的坚瓠。 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一朝大风突然从北面袭来,把你(指石头,实指罗生)吹落堕入尘世间。拟人化的石头,即罗生——张君。一朝大风从北来,对应罗密《闭户》一首诗中的“一夜雨声急”句,也对应书中王熙凤“一夜北风紧”。 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落到溪旁,指画上石边是溪。画上石头是碇山,也即系船的石墩。溪旁久卧,即此处“溪”是海边碇泊处。胡不起,借自李白套用汉代乐府歌辞作的《战城南》诗句:“问君胡不起?”李白诗是沉痛哀悼那些不幸阵亡的边塞士卒。本诗中的“胡不起”,是说石头落入此处何不再起?直看后面是否有鞭追者。所谓的鞭追者,自然是指“一朝大风、一夜北风”。《战城南》,也引申出初唐四杰之一、官员杨炯诗。杨炯诗以艳浮、出塞诗文著称。其《战城南》、《出塞》诗,颇具边塞气势。 胡不起,也是双关。石头是从西域姑臧来,姑臧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史籍记载西方、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石头来自西域。一朝大北风将它从姑臧吹落堕入海边,怎么就落此处再不起? 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驾桥渡海,是佛教过奈何桥或金刚桥比喻。东看日出榑桑边,典出元文宗图帖睦尔《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诗句:“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元文宗诗句“犬吠竹篱人过语”,对应罗密《访孤超和尚》诗句“犬吠隔疏篱”。元文宗代表元朝,罗密代表北元。榑桑,即扶桑,指海外大桑树。东看日出,即东边日出的地方。对元朝而言,“东看日出榑桑边”也是海上桑莲——佛教海莲花喻。驾桥渡海、日出榑桑,喻新的奉佛教的朝代产生。这个朝代,当然是清朝。 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石头说,何不和风细语滋润芬芳惠及四海?徒留一个空架子置高,不如学唐尧能顺考古道而行之。东汉《白虎通义》说:“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尧,高也。荛(ráo),柴草,薪也。神话传说故事中,荛、尧,都是一种圣草,能自动生风防腐。出自《山海经·中山经》的帝女女尸、治水的瑶姬,则合二为一,是化为荛草的神女,也是美女峰、巫山神女峰。杭州的灵隐寺飞来峰,则有元朝密宗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玛哈噶喇造像。《说文》说:“若稽古帝尧”。帝尧,即唐尧,名放勋。稽古,指帝尧考察古代事迹,明辨是非。石落此处,于石头而言,是考察古代事迹,决定入新朝了,类似于禅让。元朝传国玉玺和来自西域的玛哈噶喇金佛落入东南方后金,蒙元灭,后金立。1636年,漠南蒙古四十九个领主共同拥立皇太极为蒙古“博格达·彻辰汗”,皇太极改金为清,称帝。蒙古汗国,将自己的传国玉玺和金佛禅让于清。 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我今斋戒,突然发现罗生往昔所作扇面石画。应该说,我相当于得到金简玉书,读出罗生画中秘密了,好生收藏起来。罗生此扇石画,是借自九疑山和东南宛委山传说。九疑山(也叫苍梧山),在湖南。传说舜帝从遥远的北方南巡至九疑山去世,长眠于此。 斋戒、金简玉书,均出自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故事。大意是,唐尧禅位于虞舜。虞舜时,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舜命鲧(姬熙,黄帝裔)治水,鲧堵水治流未成,反倒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难。舜杀鲧,命鲧之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抗洪,禹也未成。唐朝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的《仙苑编珠》中说:“禹乃退斋,季庚之日,登苑委之山,发石,果得金简玉书。用以治水。”金简玉书传说中说,禹治水无良策,正在忧虑之际,看到《黄帝中经》中说到治水宝册。晚上做梦,梦见一绣衣人指点他,去苑委山(今浙江绍兴)一巨石下,有治水的金简玉书。禹斋戒第三天,登苑委山,果然在石下岩洞里得到治水宝册。大禹按宝册指点治水,不塞堵,疏分流,功成,造福百姓。黄帝裔孙鲧、禹,甘心受虞舜命治水,父子都兢兢业业。之后,虞舜禅位于大禹。 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要不然,如若宋国无知人一样,在梧台(今山东淄博)东边得到一块跟瓦片无别的燕石就当宝贝珍藏起来,有什么观赏的价值。 缇巾十袭、无殊瓦甓,出自“燕石藏珍”典故。李白《古风》诗有“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句,即燕石藏珍典故。北宋《太平御览》,也载有此典故。大意是,宋国有一个无知的人,从山东梧台东边得到一块燕石(燕山产的一种玉石),就夸耀为天下奇珍异宝,讥笑赵王和氏璧远不如自己的燕石,珍藏起来了。缇巾十袭,指宋人用橘红色的布把燕石层层包裹起来,很宝贝。无殊瓦甓,指宋人斋戒又整冠衣带,很是隆重地拿出珍藏的这一枚燕石供人观赏,观者发笑说,此石跟瓦片没有区别。 罗生此扇面画石,是把元朝传国玉玺(秦传国玉玺)和西域玛哈噶喇金佛联系起来的画面,此即来自西域的石头故事,也即一僧一道故事。一僧一道是罗密一人幻化出来的,一是罗生本人,一是取姓张的罗生本人,罗生即张君。张君携此石苦行,七月炎热生冷风,罗生、张君、石头,全部是作画者罗密本人。 看刘大櫆《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一首诗,敦敏文字中的“芹圃”画的石头,就收藏在他手里。从诗文中推知,他推测出《石头记》作者是谁,才作此诗。扇画是他早年间得到的,否则,不应该是“我今斋戒发取视”,此诗应该是他看到《石头记》之后所作。看出石画秘密,他要珍藏起来。 诗文中也很明确,罗生此石画是在扇面上作的,怪不得《石头记》中总拿扇子说事。单从扇面画石上看,刘大櫆如何读出石头来自姑藏?跟《石头记》内容完全吻合的女娲链石补天和传国玉玺故事,只在罗密私书《博尔济吉特氏族谱》中。《族谱》非官方族谱,是私人家族史,外界无人知晓。刘大櫆能够从罗生石画联想到女娲补天、姑藏和石落东海等,至少听过罗密石画点滴。 刘大櫆者,不知何人,若是安徽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也是个自比坚瓠的人物。《淮安府志》载,康熙间,罗密任理藩院员外郎期间,也任淮安知府。淮安,即江苏淮阴。《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怀古诗,也有《淮阴怀古》诗谜一首。《淮关统志》载,乾隆间,罗密子伊龄阿任两淮盐政、浙江巡抚、工部侍郎等。淮阴、苏州、杭州、扬州一带,都有父子二人足迹。刘大櫆雍正初进京,乾隆初也在北京,该诗何年所作,年份不详。他是否在进京之前就跟罗密有交往?刘大櫆在北京的时间,正跟罗密有交集,二者应该有密切来往。 注:本文是《<红楼梦>作者是北京作家罗密》之第十篇摘选 2008年初稿,2012年9月5日修改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