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艺苑的又一朵奇葩—— 评新编黄梅戏《红楼探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冯先中 参加讨论

    
    金秋时节,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在历史文化名城黄梅戏之乡安庆隆重开幕!同时公演了由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创作改编的大型新编八场黄梅戏《红楼探春》。
    这是近几年在众多黄梅戏剧目中脱颖而出,文学剧本创作改编的比较成功的一部戏。演出时剧场爆满,观众反响热烈,给予很高评价。这充分说明一个艺术作品只有被观众认可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中国文学名著,文学艺术价值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它犹如一颗具有强大引力的磁石,吸引着各种艺术形式,汲取着它的营养。中国戏曲的各个剧种也都下足功夫,将它改编成自己的经典保留剧目。
    将《红楼梦》原著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舞台银幕上完美还原出来,还要保持本剧种的特色,这是所有各戏剧剧种改编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其中改编最成功的要数越剧版的《红楼梦》了,公演后轰动全国,剧中徐玉兰的经典唱段“宝玉哭灵”曾令众多观众看后感动不已、鼻酸落泪。
    1991年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的新戏《红楼梦》不同于以往的演出本,它没有沿袭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恋情婚姻纠葛的窠臼,而是以宝玉的个人境遇为主线,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倡扬个性解放的必然。
    黄梅戏《红楼探春》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演出,该剧由上海著名剧作家薛允璜与上海戏剧学院陆军教授共同执导,戏服设计是著名学者范曾的女儿范小慧。
    同样,黄梅戏《红楼探春》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编导对“探春”这个在大观园诸小姐中最有光彩最有个性的人物内心进行了艺术诠释,对探春和赵姨娘的尴尬母女关系进行了艺术渲染,刻划了探春对赵姨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爱恨交加的复杂心理。
    《红楼探春》的编导在题材设计上,舍弃红楼梦主要人物黛钗湘,只将稍次人物贾探春作为全剧主线,这无疑是一个睿智之举。
    该剧比较完整、清晰地塑造还原了原著中,一个既自尊、自强、自傲,但又自卑,内心世界充满矛盾痛苦交织的,这么一个“探春”。
    检验一个产品要有质量标准,同样评价一部文艺作品也得有一个依据,所以我评论《红楼探春》,重点放在原著里贾探春和她的母亲赵姨娘身上,要看原著是怎样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从而充分理解其在全书中的文学描写,这样方可判断整个剧本的改编效果是否成功?
    戏剧艺术是一门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综合视觉艺术,是由多种戏剧因素共同参与组成的,所以顺便说明一下,本文主要是从《红楼梦》的思想和文学赏析角度,也就是从编导演来评述《红楼探春》的,其他方面诸如音乐美工涉及较少。
    一. 读懂探春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以风筝喻射探春。这四句谶语诗准确清晰的点明了探春的全部人生及最后命运结局。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是才貌双全。而且并不只局限在文诗画上。他费尽心机,刻意要塑造出这么一个超过男人的脂粉英雄,具有非凡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形象——探春。
    “女人堆里写出一个这么一个有政治风度的探春小姐,其创作动机不过是想稍稍
    补偿一下自己心上的缺憾于万一罢了!”
    ——王国维
    书中描写:
    “贾探春”——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小姐,
    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细读原著,可概括出曹雪芹写探春的几个鲜明特征:
    1.红楼才女,头脑聪颖机敏,素质。
    2.性格刚烈好强.敢作敢为,有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人生目标,一个标准的女强人形象。
    3.自尊心极强,追慕虚荣。
    探春是一个心高气傲才识超群的官宦小姐,在大观园金陵十二钗里,无论才与貌都是排在前几位的。连大观园另一个女强人凤姐都很佩服地说:“敢上哪个有福气的,不挑正庶娶了她去”。
    可是因为探春是一个庶出女儿身份,在那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一出生就比嫡出的矮了半截,这种与生俱来的出身歧视,就如一个老鼠,时刻在啮噬折磨着她的心灵,成了她终身都挥之不去的一个巨大阴影。
    书中描写她为此敏感,气恼和无奈,但又不服输,极力要摆脱上天不公允的命运安排,“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才识过人,性格泼辣,有主见,对自己的尊严非常敏感,只要有人稍稍触及到她的人格,她便毫不客气,抄检大观园打王善保家的那一记耳光,打得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令人拍手称赞。(红学家评论说这记清脆的耳光响彻了几百年)
    她极力钻营往上爬,竭力巴结王夫人,非常虚荣,鄙视赵姨娘,不认舅舅赵国基,划清界限,但是,王夫人毕竟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关键时刻还是将她当做维护贾府利益的牺牲品。
    高鹗续书说她成了外邦王妃,荣耀还乡探亲,根本违背了原著主题思想,纯属败笔。还有人说五十二回宝琴所描述的那个通中国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所谓“真真国色”的外国女孩,是隐射未来的探春的,也是不合原著,牵强附会,缺乏依据道理。
    再来探寻一下探春的个人感情世界,与黛钗湘一样,她也是一个美貌可人,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不同的是,她没有自由寻觅到一个如意郎君,没有明确的感情寄托。最后成了封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被迫远嫁海外,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掩面泣涕而去,只落得“每日清明涕泪,江边远望家乡的亲人众姐妹。”
    她的命运结局无疑也是很凄惨的。幸运的是,在封建主义桎梏重压下,她是金陵十二钗里幸存活下来的几个人之一(李纨,惜春,巧姐)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红楼梦》八十回篇幅,书中大小人物有好几百个,书中着重写探春的只有区区几回。但就这么一点内容空间,曹雪芹居然写的是大放异彩,把探春的性格特点刻画到了极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极有性格特点的女孩形象。读后回味无穷。放射着永久生命力。这就是一部伟大经典作品的力量。
    二,读懂赵姨娘
    说到探春,就不得不说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了,赵姨娘是书中描写的最不堪的一个人物。原著把她们这种复杂的,奇特的,畸形的,充满着激烈矛盾与冲突的母女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异常出彩。
    书中的赵姨娘做了三件坏事:
    伙同马道婆用巫术陷害凤姐宝玉二人,凤姐宝玉奄奄一息几欲死去的惨烈之状。
    唆使贾环向贾政告状,致使宝玉挨打,差点丧命。
    如果说害凤姐还有一点以毒攻毒,反抗与报复的道理,那么害宝玉那纯属是为了个人野心,一已私利,运用恶毒卑鄙的小人招数,妄图实现害死宝玉后,儿子贾环就成为贾府的唯一继承人,她也可享受荣华富贵。
    “一个君子坦荡荡,一个小人常戚戚。”曹雪芹为什么要把这二个反差极大的人物,作为亲生母女关系硬捏合在一起?难道冥冥之中,我认为是曹雪芹借此来表达他的庄子哲学思想,即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等等。另据有关曹雪芹生平考证,在曹雪芹真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个他深恶痛绝的赵姨娘原型人物。
    三.改编成功与不足
    有了上面的解读,再来评述此剧的改编成功与不足。
    《红楼梦》八十回中专门写探春的有三回(五十五,五十六,七十四),分别写了三件事:
    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为发放舅舅赵国基的抚恤金数额,与亲生母亲赵姨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与争吵。
    锋芒毕露,尽情发挥才干,兴利除宿弊治理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时,愤起反抗,怒打王善保家的。明眼洞察出贾府衰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显出她与众钗不同的大智大慧。
    探春个人命运归宿:远嫁【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剧本改编者基本领悟了《红楼梦》思想内涵,文学结构和审美价值和人物塑造,把握了舞台剧的特点并突破艺术表现手段上的限制,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开幕第一场就从这三回开始切入展开,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探春赵姨娘的情节对话和唱词,写出了原著精髓。这一点就不需要多述了。
    下面着重来谈一谈改编者所扩展发挥的部分:
    在戏的结尾,创作了探春远嫁,启程前与母亲赵姨娘离别的这段戏写的非常精彩感人,我以为这一段的精彩表现,完全可以与越剧版经典唱段“宝玉哭灵”嫣美。
    这一改动,并没有违背原著原意,反而是有所突破。
    新编黄梅戏《红楼探春》是由青年演员领衔主演的,其中探春的演员汪莉的表演,更是倾倒了所有现场观众。
    她身段娇好,表演传神,唱腔甜美。演出结束谢场时,我亲眼目睹此时的汪莉,才刚刚从剧情中走出来,为自己的成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流下了激动的泪花.....
    汪莉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学校,20多年她从不懈怠,每天练功,努力提高自己的表演。在黄梅戏艺术之路上是苦苦追求孜孜不倦。
    汪莉早就想有自己参与的一部黄梅大戏,从2005年开始,她多次赴上海戏剧学院,找上戏创作室主任陆军和国家一级编剧、年逾七旬的薛允璜老师,两位老师在观看大量汪莉演出资料片后,被她的那种艺术的追求深深打动,答应为汪莉“量身定做”一部大戏,最后选择了《红楼梦》中探春这一人物,共同创作了新编黄梅戏《红楼探春》。
    探春是个人物性格复杂的角色,想把握好并演好她很不容易。
    剧中还有两个悲剧性的人物迎春和惜春,演员郑玉兰和夏圆圆演绎处理得也非常得当,迎春嫁与孙府,受尽夫君凌辱折磨最终命殇黄泉,惜春也因此深受感触,又得知元春已薨,而看破红尘,出家为尼。这三姐妹不同的悲惨命运直接影响了探春接受做出远嫁决定的事实。一句“怨只怨我生不逢时春难探”唱出了四位封建女子的凄惨和无奈。
    在团领导、导演以及全剧组人员的帮助和鼓励下,通过艰苦的排练,《红楼探春》这朵红楼梦艺术奇葩,终于美丽绽放梨园。
    演出虽说是成功,但也有不足:
    贾府人人雍容华贵,但剧中人物服饰制作粗糙,视觉欠佳。
    剧本台词缺少古韵,文学色彩不浓。
    音乐震撼力不够,现场演唱效果不能打动观众情感,产生共鸣,与越剧《红楼梦》宝玉哭灵相比,有较大差距。
    因为是首创演出,相信以后该剧经进一步完善修改,一定会成为经典戏剧作品。
    后记说明:
    这篇红学研究小文是在2008年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观看完《红楼探春》后,将脑海里即刻形成的对该剧的一点感觉抓住,匆匆写出。但我认为,仅仅看了一次,就写评论文章,无论是赞赏或者是批评,都是对该剧创作人员的不尊重,所以一直没有写完。
    岁月飞逝,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即将开幕,我才又想起了此稿,不忍弃之,于是将这篇半成品稿从收藏夹中拿出,并且再次观看了一次演出视频,对照原著重新修改后,终于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