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真的是一个天才,是一个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奇书、谜书、史书。清末读者戚蓼生说它是“一喉二歌”的“神乎技矣”,“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霍国玲同志说它是一部史书,其正面是“假语村”,其反面隐写了一部真实的历史。说它是作者用写作小说的形式写成的一个特大谜语,看似一部小说,实则一个特大谜语。这个特大谜语是作者用“文备众体”写成的。其中的“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27种文体”,无不具有谜语的特征。书中的环境、人物、故事,还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年龄、姓名、职业、住址等无一不是谜语。下面我们就按照霍国玲同志的研究思路,看一看小说人物薛蟠是怎样的一个大谜语? 一、薛蟠的姓、名、字是一个谜语。薛蟠:姓薛名蟠,字文龙。蟠:蟠龙的蟠,“龙蟠虎踞帝王州”的蟠,隐龙字。字“文龙”。龙乃中国帝王之代称。薛,谐音“雪”,“丰年好大雪”的雪。雪龙,喻好景不长。雪,白色,喻“白蛇”之意。“蛇”俗称“小龙”。薛蟠是薛家的独生子,“薛”、“子”二字合起来是个“孽”字。小说人物薛蟠的反面隐写的(谜底)是一个帝王,作者斥之为“白蛇”,“孽子”。 二、薛蟠在家中的地位是一个谜语。薛蟠是一个独生子。作者还令其父早丧。所以,薛蟠是薛家唯一的承业继宗者。所以,薛蟠的反面隐写的是一个承袭帝位的人。这是作者使用了“以家喻国”之法。 三、薛蟠的职业是一个谜语。薛蟠的职业是一个“领取帑银行商”的“皇商”。“皇商”谐音“皇上”。第五十三回,乌进孝说“那府(宁国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贾蓉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在书里,作者是把皇帝称作“万岁爷”、“皇上”的。把皇贵妃贾元春称作“娘娘”的。谜底:薛蟠是一个领取国库银两的“皇上”。 四、自“护官符”看薛蟠之家是一个谜语。第四回,护官符:丰年好大雪(甲: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1)紫薇舍人有二解:一是一种官职,即“中书舍人”,是代行皇上旨意,掌管全朝文武百官诰封、赦免、生杀大权的专官。二是居住在紫微宫之人。紫微宫即天宫,天子居住的地方,也叫紫禁城。这是说,紫薇舍人薛公是皇上,薛蟠是薛家的承业继宗者,当然也是皇上。(2)帑银,即国库之银。领取国库银两行商的商人称为皇商,谐音“皇上”。薛蟠是一个皇上。(3)共八房分,喻指清王朝以八旗制管理国家。总而言之,薛蟠隐写的是一个清朝皇帝。 五、薛蟠为秦可卿提供棺木是一个谜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薛蟠为其提供棺木。棺木为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万年不坏,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该棺木“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摈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贾珍问“价值几何?”,薛蟠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贾政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秦可卿反面所隐之人是一位皇后,即“非常之人”。薛蟠反面所隐之人是皇上。皇上为皇后无偿提供棺木乃是理所当然。 六、薛蟠的泥塑小像是一个谜语。第六十七回,写薛蟠从南方采买货物回来,宝钗看见一个薛蟠的泥塑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据考证,雍正有一个泥塑小像,如今仍然保存在故宫中。在《故宫新语》(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中有该泥塑小像的彩色照片。根据霍国玲同志的研究,薛宝钗、林黛玉、秦可卿等正副十二钗都是历史人物竺香玉的分身。竺香玉作为雍正帝的皇后,一定见过这个小像。曹雪芹从竺香玉口里听说了此事,把它写入了书中。书中贾宝玉曾骂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现在看来,这是作者用来骂雍正一人的,不是骂所有男人。 七、薛蟠垂涎黛玉美色是一个谜语。第二十五回,写宝玉与凤姐遭赵姨娘等人陷害中邪,贾家上下一片忙乱,中间插入了一段与主题无关的话:‘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人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句话,在正面文字中属于“谬误”,用小说理论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通的,只会“越研究越糊涂”。只有从反面看,才能研究明白。小说人物薛蟠隐写历史人物雍正帝,小说人物林黛玉是历史人物竺香玉的一个分身。薛蟠瞥见林黛玉“已酥倒在那里”隐写的是雍正帝见到竺香玉时的表情,预示了雍正帝与竺香玉二人之间的关系。 八、薛蟠夺走冯渊的香菱是一个谜语。第四回,写一个父母双亡的乡绅之子冯渊,看中了一个被拐卖的丫头香菱(甄士隐之女英莲),后来,这丫头又被薛蟠看中了,为此,薛蟠与冯渊发生了争执,薛蟠仗势打死了冯渊,抢走了香菱。霍国玲同志的石学《红楼解梦》破解了曹雪芹《石头记》这个千古之谜,论证出了雍正十年,雍正帝选秀女时选中了曹雪芹的恋人竺香玉,纳为皇贵妃,从曹雪芹手里夺走了竺香玉。薛蟠夺走香菱的这段故事,正是全书寓意的缩影。冯渊寓意“逢冤”。甲戌本夹批:“真真是冤孽相逢”。甲戌本脂批:“虚写一个情种”。秦钟谐音“情种”,“见宝玉是真情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本夹批:“非作者为谁?……乃石头耳”。作者曹雪芹才是真正的“情种”。是“情种”曹雪芹“逢冤”,是雍正帝夺走了曹雪芹的“命根子”竺香玉。香菱是十二钗之一,也是竺香玉的一个分身。香菱即是甄士隐家丢失的“英莲”。甄士隐家隐写了作者曹雪芹的真正之家。英莲、香菱隐写了曹雪芹真家的女儿竺香玉。 九、薛蟠进入贾氏家族家学读书是一个谜语。第九回,贾家办义学,专为训课子弟。这学中“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俗话说得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说薛蟠也假来上学读书,不过是日天打鱼,两日晒网,不能有一些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了手。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生得妩媚风流,一个“香怜”,一个“玉爱”,因惧怕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这里写的“家学”,实隐清皇宫的“府学”。这段话正面骂的是薛蟠,反面隐写的则是雍正。 十、薛蟠之死是一个谜语。第四回,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接手的第一个案子便是薛蟠为了争夺香菱,打死冯渊一案。门子为其献策:……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追索已死。这是一段名副其实的假话,欺人之谈。因为薛蟠没有死,也没有病。但其反面有“真事隐”,作者借此披露了雍正帝“死于无名之病”、“暴病身亡”的历史史实。使读者明了雍正的死因,正是由于他夺了曹雪芹之爱,被曹雪芹追索而死。这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雍正的死,在清史中是一个不解之谜。《雍乾嘉三帝事记》中记载:皇上暴病,……皇后至,面泪容。……面请皇后安,后咽道:好端端人,为什么立刻暴亡?……但雍正帝暴病,当时讳莫如深,不能详考。霍国玲同志据此认为,雍正帝暴亡,正是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毒杀所致。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写出“报薛蟠死于无名之病,以了拐卖一案”,正是借机透露,雍正夺走曹雪芹的竺香玉,最终是以雍正的暴病身亡了结此案。关于这一点,《石头记》中也有暗示。宝玉曾谎称,薛蟠要吃他所推荐的药。第二十八回,宝玉说,他配了一个方子,药名古怪,“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王夫人说宝玉撒谎,凤姐说宝玉不是撒谎,还说薛蟠亲自问她寻珍珠配药,是宝玉的方子。这里暗示薛蟠(雍正)之死是吃了宝玉(曹雪芹)配制的药的缘故。 十一、宝玉失玉与失而复得是一个谜语。在《石头记》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中,作者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宝玉所佩之“玉”曾遭人“误窃”,遭窃之玉被丢在院子里被大雪覆盖。是凤姐将大雪扫除,捡回了埋在雪中的那块玉,故而使“通灵宝玉”失而复得,物归原主。在前八十回文字中,作者是通过脂批告诉读者的。在第八回,甲戌本有夹批: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在第二十三回,甲戌本有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处,一丝不乱。这是作者使用了“回风舞雪,倒峡逆波”之法,把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翻过来重复写在了前八十回。这是一个谜语。下面是逻辑推理:概念:贾宝玉=作者。通灵宝玉=红玉=竺香玉。雪=薛蟠=雍正。判断:贾宝玉失“玉”=作者失去了竺香玉。“玉”被大雪覆盖=竺香玉被雍正帝带进宫中。凤姐扫雪=竺香玉毒杀雍正帝。凤姐捡回了“玉”给宝玉=竺香玉又回到了作者身边。这个谜语与“薛蟠夺走冯渊的香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全书寓意的缩影。作者反复的利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隐写一个历史事件。这就是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毒杀雍正帝。【1】 红外人刘振兴2015年2月21日作于新疆伊宁市 注: 【1】霍国玲《红楼解梦》第三集(上)中国文学出版社第83-12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