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哈姆莱特父亲的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余凤高 参加讨论

    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悲剧,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表现“君主的薨逝”,如罗森格兰兹所形容的,“不仅是个人的死亡,它像一个漩涡一样,凡是在它近旁的东西,都要被它卷去同归于尽;又像一个矗立在最高山峰上的巨轮,它的轮辐上连附着无数的小物件,当巨轮轰然崩裂的时候,那些小物件也跟着它一齐粉碎。”(朱 生豪译)
    正是这“君主的薨逝”,也就是哈姆莱特父亲的死,引发全剧主要人物无一例外的死亡,所以对这个作为全剧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基本动因的死的描写,是最至关紧要的;哪怕有丝毫难以置信的不妥之处,都会影响到整个剧作的真实性、可信性和感染力。但他的死,据死者鬼魂对哈姆莱特的交代,情况是这样的:
    “……当我按照每天午后的惯例,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你的叔父乘我不备,悄悄溜了进来,拿着一个盛着毒草汁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我的耳腔之内,那药性发作起来,会像水银一样很快地流过全身的大小血管,像酸液滴进牛乳一样把淡薄而健全的血液凝结起来;它一进入我的身体,我全身光滑的皮肤上便会立刻发生无数疱疹,像害着癞病似的满布着可憎的鳞片。这样,我在睡梦之中,被一个兄弟同时夺去了我的生命、我的王冠和我的王后;甚至于不给我一个忏悔的机会……”
    一般所知,毒死人的办法,大多是设法让对方在不知情的时候服下砷即砒霜或含砷的有毒物质:喝下致死量的液体可急性死亡,微量吸收只能慢性死亡。像哈姆莱特父亲这样的死,可以说是十分奇特的、从未见过的写法。那么这是不是莎士比亚凭空想象出来的呢?如果是莎士比亚的虚构,那么又是否具有科学根据?事实是虽然研究者似乎尚未发现历史上有像克劳狄斯毒死他长兄或他人这样的投毒手法,但完全可以认为莎士比亚所写的投毒致死手法在生理学上是说得通的。关键是在于流进耳孔里去的毒物,其毒性能否“会像水银一样很快地流过全身的大小血管”。至于流过全身大小血管之后,会不会使血液凝结、皮肤发生疱疹,满布鳞片,最后致人于死,这完全由毒物的性质而定,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了。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内耳深藏在颞骨岩部,又分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形状复杂、回旋弯曲,所以又有“迷路”之名;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和平衡器官。
    在法国耳科医生普罗斯佩·梅尼尔(Prosper Ménière,1799-1862)之前,人们对内耳作为平衡器官的作用,是不了解的。
    1861年,当时负责“帝国聋哑研究院”的巴黎医学院助理教授梅尼尔在《巴黎医学杂志》(Gazattemédicalede Paris)上发表了一篇题目很是谦虚、却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有关内耳损伤的一段札记》(Anoteon Lesion of InnerEar)。在这篇论文中,梅尼尔描述说:
    “一位身体强健的年轻男子,事先毫无觉察,就突然感到眩晕、恶心和呕吐,一种严重不适的状态使他极度的软弱无力。他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表明下一次的发作开始了。常常是病人在站立不稳、头晕目眩之后,便跌翻在地、无力再起。他躺在地上,不想睁开眼睛看四周物件在空中旋转。他的头,哪怕是最轻微的动一动,都会眩晕和恶心得更加厉害。病人一试图改变体位,就会再次呕吐。这些情况与他的胃是饱是空无关,完全出现在健康良好之时。症状只持续一个短时间,但其性质让被请来的医生们错作出大脑出血的诊断,并开出与之相应的处方。”
    普罗斯佩·梅尼尔在这里所说的病,即是因为是他历史上第一次描述,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梅尼尔氏病”(Ménièredisease)。后来医学家进一步的研究,查明疾病的症状还包括双耳涨满感或压力感和严重影响听力等,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内耳受损、致使蜗管内的内淋巴液过多。
    莎士比亚对于梅尼尔病的病因大概是不了解的。但他无疑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此病发作的情形,甚至认识到它与耳朵有关,并把它写进自己的剧作中。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裘力斯·凯撒》中说到,凯撒“素来就有”一种“晕了过去倒在地上”的病症。莎士比亚写的并非他的杜撰。在古罗马的文献中,对凯撒的这种病症,曾有多处提到。这到底是什么病,从莎士比亚的描写,说他发病时,“嘴边冒着白沫,话都说不出来”,有人相信是癫痫病。但是梅尼尔病专家考索恩(T. Cawthorne)在1958年的《皇家医学学会会刊》(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ne)上发表论文,认为凯撒这病是“梅尼尔氏病”;而不是癫痫,也并非因为人多众杂、热气难闻,以致被熏昏了过去。考索恩特别提到,《裘力斯·凯撒》中写到凯撒与安东尼谈话时,凯撒曾说:“跑到我的右边来,因为我这只耳朵是聋的。”认为这正是凯撒患“梅尼尔氏病”的根源所在。
    医学史家提到,在莎士比亚时代,一般人因为不注意卫生,随意挖耳朵时,又不细心,或者其它原因使耳朵受伤,从而受到感染,引发耳炎的疾患相当普遍,极少有一个孩子会不患上耳炎、鼓膜穿孔而能长大成人的。鼓膜穿孔之后,在洗头发时不慎,脏水进去,不但可能引发内淋巴液积聚过多,产生“梅尼尔氏病”;如果受到细菌感染,严重的可以使毒性顺着血液循环使人中毒而死,弗朗西斯二世的死就是一个例子,莎士比亚可能注意到这类情况。
    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Ⅱ,1544-1560)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卡特琳·德·美第奇皇后的儿子。1560年11月,这位少年国王在卢瓦尔河畔游玩时,不慎被冬日的冷风一吹,着了凉,同时一定还受到感染,随后便耳朵红肿,出了脓水。后来,病情的严重性甚至使这感染波及颅内。从1552年起,历任四位国王御医、有“近代外科之父”之称的昂布鲁瓦兹·帕累(AmbrouisePare,1510-1590)主张切开他耳朵背后的脓肿来医治。玛丽是唯一赞成并准备接受帕雷的这个方案的。但是小国王的母亲,专断而又令人畏惧的卡特琳·德·美第奇不准做这手术,责令御医将一种液体或粉剂注入耳腔。结果由于注入的东西起不了消炎的作用,而脓肿中原有的毒性却通过全身血流的作用,引起并发症,使可怜的孩子于1560年12月5日死于卢瓦尔省的省会奥尔良市的市立医院(Hotelde Ville)。这也说明,耳腔穿孔可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通。
    虽然弗朗西斯二世死的这年,莎士比亚还没有出生,但他对苏格兰玛丽女王这个夭折了的儿子的故事可能也有所涉猎,从而想到中耳受伤会引起全身中毒。因此他描写有毒液体从耳腔注入,毒性便会很容易地进入中耳,然后通过咽鼓管流过咽喉,再由此进入胃,使他中毒而死。无疑,莎士比亚这样的写法,虽然有些奇特,在科学上还是可以成立的。只有大师才能做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莎士比亚是一个医学知识异常丰富的剧作家。研究者们相信,莎士比亚的医学知识得之于他的女婿,苏珊娜(Susanna)的丈夫,约翰·霍尔(Dr.John Hall,1575-1635)。霍尔是莎士比亚家乡斯特拉福的一位著名内科医生和草药医生,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写的《莎士比亚传》中说他就读于剑桥大学的“女王学院”,医术“深受上流社会的欢迎”,像有很高身分的诺桑顿伯爵、伍斯特主教和托马斯·坦普尔等都是他的病人。医学史家皮尔斯在2004年的《医学传记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约翰·霍尔医生与莎士比亚的医学》(Pearce JMS:Dr John Halland Shake speare’smedicine)中认为,莎士比亚的医学知识大多都来自于他。
    令人惊异的是,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提到有关医学的问题,据统计,竟多达七百多处,以至在英国,已经出版了好多部“莎士比亚与医学”这类专著。只要看他在《雅典的泰门》中对梅毒的描述,在《麦克白》中对梦游病的描述,在《爱的徒劳》中对天花的描述,在四大悲剧中对精神病的多种症状的描述,还有他应用古希腊医学家的“体液”理论来描写人物的生理和病理表现,等等,都是何等的生动;他写到的有些病症,甚至要在几百年之后才为医生学者所知晓,但是莎士比亚凭着他深刻的现实主义的观察和研究,在当时就已经是相当的了解。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7-6-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