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生活在格子里的白领只喝酸奶一样,城市中产阶级的爱猫只吃煎得嫩嫩的小牛肝。乡下的亲戚住着什么样的房子,怎样过日子,他(它)老早就不记得了。 要重新想起乡下猫咪的生活,就来看看《特别的猫》第一章好了。那时,作者莱辛女士生活在非洲的一处农庄,完全不知道自己后来在88岁的时候会拿个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事。在非洲的大地上,不管是人、或是猫、或是哪个种群,都找不到遮掩,没法躲藏,只能与自然之力狭路相逢。 这里是一些记忆的碎片: 鹰群无论任何时间都在头顶上盘旋,把莱辛家的养鸡场当作补给站。有这样的空中优势,人也奈何不了。但有时刚出生的小猫也被当成可口的猎物。还有蛇,会用毒液喷射对手的眼睛,然后悄悄带走一窝小猫。比较微妙的是野猫。它们乘着夜色钻进养鸡场,不但大快朵颐,还和农庄里的家猫交配,引诱这些温顺的居家动物去风餐露宿。在一次清算野猫的行动结束后,莱辛女士找到了两年前失踪的宝贝米妮的尸体,她已经转型成不折不扣的野猫,生下一群与人类为敌的猫崽。 这样的猫后代只能被清除掉。再说,家里养猫,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猫。为了维持人和猫之间适当的平衡,处理掉一些也是不得已的,当然也包括农庄里受伤的和体弱多病的动物。这宗讨厌的活儿总是交给母亲来办。终于有一天,母亲大人罢工了。不久,房子里外就充满了各种年龄的猫,家猫和野猫混在一起,患有皮肤病的老猫,畸形的小猫,这下变成非采取行动不可了。先是用氯仿,后来用左轮手枪。一场大屠杀以后,农庄又恢复了平静。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猫的绝育手术。 莱辛女士11岁的时候,她最心爱的蓝灰色波斯猫掉到肮脏的烫水中染病身亡。那时还没有抗生素。猫咪的尸体被扔进一个干涸的井坑,作为她一生的了结。 显然,这一章从头到尾都是猫的死亡。非洲农庄里的猫咪直接暴露在巨大的生存之网下,有时候被人关照,有时候惹人烦恼,有时候为不是自己的过错送了命。他们要直接和死亡打交道,不是生,就是死,这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些活生生的死亡塞满了野性的生命力,叫人没有空隙想起生命消散的虚无。而比较一下会发现,第二章以后对猫咪死亡的描写刻意地模糊了。这些猫生活在城市里,住在主人家,过着我们熟悉的生活。这种生活不会每天考虑生死。所以,当我们想象“猫咪应当如何生活”的时候,完全不会想起偏僻的乡下,有一些猫还有这样鲜活的人生。 我们居住的城市还有许多没有被人收养的猫。他们也有自己的住所,用谈得拢的规则寻找伴侣,据说也分配着管理各自的地盘。他们好像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落。 不过,有了《特别的猫》,我们以后边喝酸奶边喂猫的时候大概多少会想想他们的乡下亲戚。 《特别的猫》,多丽丝·莱辛(英)著,彭倩文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原载:《东方早报》2008-05-0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