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飞辩骋辞客,说破三国梦——《三国演义》与传统重说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潘承王 参加讨论

    说既指语言的现实化过程即言说,又指语言的现实化产物即言辞。无论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一部分的前者,还是人类精神产品之一的后者,“说”的文化意蕴都彰明昭著,显示出强烈的民族特征。《三国演义》作为民族文化长期孕育的一个胎儿,它积淀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重“说”文化。
     一、丰富多彩的《三国演义》说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今人的看法;古人则相信语言才是心灵的现实。例如,汉代扬雄就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①书是言的书面化和艺术化,亦属言的范畴。因此,加强言说过程和说辞的描写历来是我国叙事性文学作品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三国演义》继承了这个传统,它的说描写极其丰富多样。
     根据说的场合和对象的不同,它的说描写可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谏说。是臣下劝谏君王或部卒劝谏主将。这又有成功和不成功的两情况。不成功的谏说如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沮授劝谏袁绍,彝陵之战前夕赵云劝谏刘备,刘备入成都前王累劝谏刘璋等等,作品对谏说经过和说辞内容都作了详细描绘;谏说者忠心耿耿,舍生忘死,坦诚直言;谏词理由充足,言之凿凿,但都药石无效,终成千古遗憾。这一方面固然在于受谏者的昏馈莫明、刚愎自用,另一方面也在于进谏者的一味情真理直、理过其辞,缺乏针对受谏者心理特点的相应技巧。而某些成功的谏说表面上有以上之长而无以上之短,但目的并不在于表现受谏者的英明宽仁,从善如流,相反,既暴露了受谏者的首鼠两端,惑于辞令的鄙陋心态,又写出了进谏者机谋谲诈、擅长唇舌的个性。如第16回陈宫与陈珪抱着完全相反的动机,先后说动吕布速嫁女于袁术和速拒婚于袁术,在二人完全相反的说辞之间,吕布患得患失、六神无主、听任摆布的性格暴露无遗;而陈宫与陈珪各怀鬼胎、老谋深算、玩吕布于股掌之上的个性亦十分突出。统观全书,这两种情况下的谏说都不是理想的谏说。
     第二类是论说。论者就某个问题阐述看法,有战争之论,如第18回贾诩对刘表等人论说战争的关键在于“乘其不备我更迫之”;有对立双方形势对比之说,如同一回郭嘉向曹操分析,尽管暂时敌强我弱,但操有十胜,绍有十败,最终操必灭绍;有统观全局,总体论说天下大势的,如第38回孔明“定三分隆中决策”时对北操、东吴、西蜀大势所趋的分析。这三次论说的描写,前者侧重论说过程,说辞要言不烦,字字千钧;中者侧重说辞内容,雄辩精微,洋洋洒洒,后者兼顾论说过程和说辞内容,在三顾茅庐、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期待中,孔明出言不凡,声震四座,那高屋建领、一泻千里的说辞有力地表现出孔明“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的盖世英姿。这一类说描写虽然次数不多,却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内容之一。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