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简谈越南汉文赋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潘秋云 参加讨论
在对中国赋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越南汉文赋逐步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形式方面,越南汉文赋借鉴了中国赋的各种体裁,从骚赋到俳赋、律赋、文赋,这些赋的特点在越南汉文赋中都有所体现。在艺术手法方面,越南汉文赋借鉴了中国赋的描写、虚构、夸张、渲染等基本表达手法。在内容上,它使用了中国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吸取了中国赋歌颂、讽谏为主要内容这一特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讽谏和歌颂历来被认为是赋的主要功用,但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讽刺和歌颂是赋的具体内容。题材方面,它吸收了中国赋原有的咏物、纪行、抒情等重要题材并根据自身客观的创作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化。本文将从内容的借鉴和题材的发展上简单分析中国赋对越南汉文赋的影响以及越南汉文赋的创新。
    一、内容方面的借鉴
    1.历史与文化知识
    因受汉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越南汉赋中跟汉文化相关内容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虽然这些内容并不全都来源于中国赋中,但总的来看,其对越南汉赋形成的影响非常大。
    在本文所搜集到的百篇左右的越南汉赋资料里,有四分之一直接体现出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使用。其中有一部分篇名所表达的意思就来源于中国诗歌和典籍,虽然内容相关并不大。如莫挺之的《玉井莲赋》篇名来源于韩愈诗《古意》;阮梦荀的《洗兵雨赋》篇名来源于《洗兵润兵流粟流麦·说苑》;吴时任的《逍遥游赋》篇名来源于《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邓宣的《松柏后凋赋》篇名来源于《论语·子罕》;阮天纵的《鸡鸣赋》篇名来源于《孟子·尽心上·鸡鸣章》;而李子构《三益轩赋》中的“三益”来自《论语·季氏》。还有一部分不仅篇名相关,内容上也或多或少直接谈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故事或者人物。如范迈《千秋鉴赋》写唐关于玄宗时张九龄献《千秋鉴录》的故事;阮公瑾《蟠溪钓璜赋》写关于吕望辅佐周文王的故事;阮汝弼《观周乐赋》则写鲁襄公二十九年吴札请观周乐的故事;阮法《勤政楼赋》写关于唐明皇的故事;《汤盘赋》描写商汤王刻着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脸盆;《董狐笔赋》则写东周列国董狐史官直笔的故事;史希颜《斩蛇剑赋》写关于汉高祖刘邦斩蛇的故事;梁如鹄《博浪锤赋》写关于张良为刺杀秦始皇而派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在博浪沙路旁的故事;阮伯麟《掖庭乘羊车赋》写关于晋武帝享乐的故事;而段阮俊《岳阳楼赋》和吴时任《登黄鹤楼赋》则写关于中国的名胜古迹等。
    此外,在越南汉赋中还使用了很多中国文史上熟悉的地名、人名、典故等等,而且用来对比的事物都是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绮欤西越兮,西汉匹休;似沛公师兮,灭吴复雠。蓝山肇迹兮,至灵疑命;会稽芒碣兮,先后辉映。
    阮梦荀《至灵山赋》
    可见,在某些程度上,越南文人已经把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跟越南历史的结合起来。
    2.讽谏
    讽谏也是赋的重要内容之一。越南汉赋,尤其陈、胡、初黎这些朝代的作品当中,讽谏内容被体现得很充分。陈胡汉赋现存的十六篇赋里面,有十篇带讽谏思想,其内容跟中国的基本相同。士大夫与文人常常表达对君主统治的讽喻之意,或劝统治者修养德行,以称为天下君(《汤盘赋》、《千秋鉴赋》);或劝统治者远离色欲,勤俭廉政,懂得重用贤才(《勤政楼赋》、《玉井莲赋》、《观周乐赋》、《叶马儿》二赋);也有规谏劝统治者以德治国《景星赋》、(《斩蛇剑赋》)。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因为逐步规模化的越南封建制度需要更多规矩和标准来作为榜样。另外,当时活跃、宏阔的社会文化思想气氛使士大夫和文人能够公开地展现其真实志向与感情。黎朝赋则多在宣扬君上仁义之德并竭尽忠孝之道的内容上加以讽谏:
    崇高既极兮,艰难不忘;八珠在前兮,犹念糇粮。九重深舍兮,尚想风霜;念兹在兹兮,乾德自强。
    阮梦荀《至灵山赋》
    夫治必有乱,成必有亏。固国不在溪山之险,域民不以刑罚之威。必用贤才以为之桢干,必立礼义以为之藩篱。思制治於未乱,保邦家於未危。夙宵匪解战竞自持,以杜其渐以防其微。以建亿年无疆之治,以开万世太平之基。何必赋寿域之美,以长君心之非者乎?
    李子晋《寿域赋》
    同时也通过典故和历史人物榜样表达作者思想:
    彼局北山而邀高价兮,徒取怨於猿鹤。以终南为捷径兮,未闻粉饰乎治度。倘有图於斯图兮,岂不恀於斯人。寥寥千载兮,运幸际於右文。旁求俊艾兮,弓旌玉帛。左右臣邻兮,以引以翼。莘野传岩兮,岂非其人。渭水南阳兮,岂非其俦。微臣今日亲见之兮,原叫阊阖以敬献斯图者也。
    阮伯记《四宣图赋》
    黎朝之后,越南汉赋的封建思想沉浮不定,作品有时虽表达方式直接、强烈而严肃:
    君不见,古之遗爱,若公子侨,乘舆可济,民力当饶。言能行此,盍戒之憍。抚斯民如赤子,跻斯世於皇尧。
    裴杨历《淇江桥赋》
    但更多的却是妥协、无所谓或自我安慰,这使讽谏味道变得越来越淡。
    总之,越南汉赋中讽谏内容的发展与中国赋史有这样的共同点:即在赋繁荣时期,讽谏思想都被重视并广泛运用,而随时代变迁,其愈来愈被忽视并渐渐消失。但越南汉赋的讽谏始终没有那种汉大赋常见的“劝百而讽一”或“曲终奏雅”,歌颂就是歌颂,讽谏就是讽谏,这一界线在越南汉赋往往被划分得很清楚。这也是越南赋在对中国赋借鉴过程中的自我发展的明确表现。
    3.歌颂
    同中国赋一样,越南汉赋早期作品的歌颂主要发挥在物体上,并且通过赞美这些具体的花草、楼阁、器物、人物或历史事件来体现作者的审美、道德观念和愿望。如上面已介绍,赋中所反映的大部分事物都跟中国文化有关。为本国事物歌颂的赋作只有《白藤江赋》和《叶马尔》二赋。黎朝赋体现着在歌颂内容上越南跟中国文化因素并存的时代。在黎朝的汉赋里面,文人经常把黎太祖黎利比喻为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并把蓝山、至灵山这些义军起义抗明朝的地方比喻为会稽、芒碣:
    此至灵山相我皇之兴运,有如会稽之栖甲盾,芒碣之拥瑞云。视会稽而兴越主,芒碣之启沛公。与斯山成我皇灭吴之志,世虽异而符同。(…)蓝山肇迹兮,至灵疑命;会稽芒碣兮,先后辉映。
    《至灵山赋》阮梦荀
    此至灵之山所以得名,而功业之成,可比於会稽芒碣者也。
    《至灵山赋》陈舜俞
    比喻成越王勾践,因为黎利跟他一样,曾经忍辱负重并千方百计的假意讨好明军,经过多少年卧薪尝胆之后,终于把明军打败,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比喻为汉高祖刘邦,因为黎利在战争期间开始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由于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地发挥部下的才能,还注意联合各地反明力量,终于反败为胜。这一点又跟刘邦抗项羽的情景非常相似。而更重要的在于,刘邦是西汉——中国史上长达两百多年、强大辉煌的朝代——的开创者。当时的士大夫与文人也希望黎太祖所开创的黎朝也能如此长久。
    黎朝是封建集权成熟和鼎盛的朝代,也是越南汉赋中以歌颂主要内容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时期。初黎时期,赋的歌颂多半集中于歌颂民族的力量与精神,帝王的武功与圣德,如《至灵山》、《蓝山》、《昌江》等赋。之后,内容则转为歌颂太平盛治的生活,并出现大量的从正面宣扬儒家政治思想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作品。
    当封建制度走下坡路时,士大夫不再为君主献上歌功颂德的作品,渐渐地将笔锋转向知识分子自身的生活内容和个人情怀上。后来,歌颂内容还是有,但没有前代的那么明显与热烈。
    爰有:缓带轻裘,纶巾羽扇。屹二镇之长城,壮三军之冠冕。赋诗退虏,实我不才;参幄筹边,匪公有彦!偷闲胜日,相携放鹤之楼;连理高吟,如跨鸣凤之院。然则登斯亭也:抬头碧汉,骧首青云。仿佛钧韶之响,依稀霓羽之神。挥吐风霆,干连曦轮。缩山河於顾盼,扫阃塞之妖氛。一将授成,三陲受命;层梯直上,万里无尘。实节度公之奇勋,吾有不能尽其云云!
    吴时任《耀武亭赋》
    除了这篇赋中对具体人物歌颂之外,其他同时代作品凡有歌颂内容的,几乎都以越南景色和历史作为主要歌颂对象。《登隘云山》、《梦天台》、《续隘云》、《赏莲亭》等赋都是这方面的好例子。我们可以说歌颂内容在对中国赋借鉴的同时,也日益展现出越南文化精神上真实面貌。
    二、题材方面的借鉴与发展
    1.咏物
    中国赋的创作题材最集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某一物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具体描写。越南赋在最大程度上借鉴了此点。越南咏物赋在越南赋当中占的比例大约为有三分之一。历代咏物作品的题材大至天地岁月、山川自然、京邑宫苑,小至日常器具、果木花草、禽兽虫鱼,大多数都被越南赋作家精心描绘过。他们不仅学习中国赋的具体写法,还结合本国自身特点进行了更符合国情的借鉴和运用。如写天地岁月的《景星赋》(陶师锡);写自然景象、胜迹战地的张汉超之《白藤江赋》,阮伯聪之《天兴镇赋》,阮梦荀之《蓝山赋》、《至灵山赋》、《洗兵雨赋》,李子晋之《至灵山赋》、《昌江赋》,陈舜俞之《至灵山赋》,黎圣宗之《蓝山梁水赋》;写楼台亭榭的《勤政楼赋》(阮法),《登黄鹤楼赋》、《赏莲亭赋》(吴时任);写果木花草的《玉井莲赋》(莫挺之),《叶马尔赋》(段春雷),《叶马尔赋》(阮飞卿),《松柏后凋赋》(邓宣);写器具的《千秋鉴赋》(范迈),《董狐笔赋》(缺名),《四宣图赋》(阮伯记),《景星赋》(陶师锡),《汤盘赋》(缺名),《斩蛇剑赋》(史希颜),《义旗赋》(阮梦荀),《方诸赋》(邓宣),《博浪锤赋》(梁如鹄);写乐律的则有《黄钟为万事根本赋》(缺名),《观周乐赋》(阮汝弼);写日常生活方面的有《鸡鸣赋》(阮天纵)等等。
    与其文章篇幅的规模不大的特点相同,越南赋所咏的物体都比较小,而且形态表现也并不是很丰富。这跟越南国家现实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越南地方小,人口少,战争连绵不断使国家财力人等方面消耗和损失严重。就算在封建制度最兴盛的时代,其丰盛的物质资料也无法跟中国汉、唐等朝相比。这是决定越南赋外在形式上的客观因素。然而,在精神上,越南人的气魄和想象力并没有被物质现实所限制。因此,我们从创作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到,虽然是咏物,但越南汉赋中具体物体出现的比例相对较少,而非物体的东西出现得较多,如一场战争,一个典籍故事,一种日常生活的表现,等等。这就说明越南赋作家的写作能力并没有被客观物质条件所束缚,而是在本国文化土壤上,对赋这种体裁进行了充满个性色彩的运用。如在《鸡鸣赋》中,阮天纵就把日常生活描写得很具体、生动而有趣:
    忽先唱以司晨,警醉眠之响彻。乍咿唔以嗷嗷,渐噌訇而啁哳。缓则鸣鸣类洞箫之希声,密则洋洋恍钧天之乐阕。既不杂而不哗,亦有伦而有节。唤回醉梦之南柯,惊觉庄周之蝴蝶。
    咏物赋的描写对象是“物”,这样一来,难免要对所咏之“物”作一定的描绘和刻画,以求其逼真,这种刻画可以曲尽物之体态,尽可能达到形似的目的。但越南的咏物赋总是不停留于“形似”,而是在细致地刻画“物”的色彩与形态的同时,积极地借以抒怀兴感。赋家咏物,常常希望能借物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或者表明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这便是寄托。如陶师锡《景星赋》虽然表面上是咏景星,但篇幅内关于景星的只占三分之一,绝大部分篇幅而用来谈论安危治乱;《汤盘赋》写商汤的脸盘,但其重心表达对君主懂得加强自身修养的期望;吴时任的《登黄鹤楼赋》在欣赏与赞美景色的同时,也表示作者的思考与感受:
    繄天地之开辟兮,假顽凿乎吾人。仙得景而成名兮,景有人以长春。蹑层楼兮巍峨,凌云霄兮直上。望块圠兮无垠,溥博兮浩荡。涤名利兮尘襟,想鸣皋兮遗音。匪仙人兮无言,实独会兮予心。
    通过咏物以求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中趔赋共有的特色。而越南汉赋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2.纪事
    《文选》将赋分为十五类,其中“纪行”和“游览”,这两大类都以纪事为主。这两类赋对越南汉赋都有深刻的影响。“纪行”与“游览”,一般都是记述行旅中的所见所思。纪事的题材,既易于发挥辞赋传统的铺写特长,又便于抒发感情,自由灵活,是中国赋当中重要的题材之一。根据越南汉赋现存的作品来看,越南纪行、游览赋到了阮朝才有了较大发展空间。其原因有二:
    第一,之前,越南文人所生活和写作的范围并不是很广。越南国土小,又不断被强敌所威胁与侵犯,因之历代文学力量都放在发挥维护独立、自由和完整的领土上。因此,在文人能够创作赋的时候,已经有更重要的题材与内容可以写,纪行、游览这类题材就暂时便被搁置一边。其实,在陈朝的《天兴镇赋》,黎朝的《蓝山赋》、《至灵山赋》、《洗兵雨赋》(阮梦荀),《至灵山赋》、《昌江赋》(李子晋),《至灵山赋》(陈舜俞)等作品里面,已经表现了较强的纪事性,但其主要属于记载历史事件,而非记述行旅中见闻的新鲜事物。故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纪事。唯有黎圣宗的《蓝山梁水赋》是记载作者亲自去看蓝山与梁水这些名胜古迹,然而由于其描写性强烈而突出,所以上面已把它归入咏物这一类。
    第二,从十六世纪之后,南部封建割据势力阮氏推行垦荒政策。这一开垦工作逐渐改善了越南南部的面貌,使顺化以南地区的经济有了重大的发展。越南土地有所扩大,交通亦随之发展,这便给当时文人提供了更多的行旅机会。
    不过,现存的作品中所反映文人在国内旅行的作品并不多。作品数量最多的还要数越南文人兼使官在出使的过程中记述下来的赋作,这种作品的留传可能跟作者特殊的职位与创作条件有关。
    在越南汉赋题材中,纪行方面较为突出,而游览方面则不太明显,或已跟纪行融为一体。越南纪行赋的代表作有《淇江桥赋》(裴杨历),《五险滩赋》、《岳阳楼赋》(段阮俊),《雪月疑赋》(吴时任),《登隘云山赋》(吴时智),《耀武亭赋》、《临池赋》(吴时任)。其中的亮点在于一些记述身处越南疆外的行旅,进处多为在中国与越南边界:
    趁薰风之好时兮,随天节而北游。指星河於万里兮,泛明江之上游。访伏波之古迹兮,经五险之激流。山两岸而峭立兮,水一派以渺思。石万状而罗列兮,波千级而迥纡。
    段阮俊《五险滩赋》
    而远处多为中原的名胜古迹:
    庚戌菊秋之月,安南海客,自燕台回轺,泛舟江汉。登黄鹤,怀费吕之遗踪;经赤壁,访孙曹之故事。
    段阮俊《岳阳楼赋》
    从这些记述上能看出两点:其一、当时越南人的世界与眼界已变得较为开阔;其二、国事,包括边疆和外交方面都已基本安定下来。
    跟咏物题材的特点相同,在描写旅途景色的同时,作家感情也被渗入其中。而且,由于行旅心情的影响,作者情感在纪行赋中往往表现得十分投入:
    倚树枝以移时,望美人兮未见。明道去兮谁归。盆水鱼兮清浅!天生意兮浑然,慨圣贤之既远。夫韶光犹逆旅,天地一浮槎。
    吴时任《临池赋》
    文人当时的或兴奋激昂,或落寞惆怅的心情,都在作品中反映得感性而强烈,与咏物赋中的那种理性、平静的表达大相径庭。
    3.抒情
    中国赋对抒情类题材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直接书写了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怨和安贫乐道的自我宽慰;二是涉及到一些能反映封建制度本质的灭绝人性的妇女问题,倾诉了妇女被人抛弃的痛苦和哀愁,比如宫怨、弃妇等题材。在这两方面,越南汉赋只吸收了前一方面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有关赋的题材,即对繁杂现实的厌倦而期望回到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明哲保身等等,这是历来越南抒情汉赋的主要题材。
    思美人兮渺何之,怀故国兮徒引领。知旰食兮羹墙,顾霄衣兮衾影;愧长大之无才,空感愤於光景。寄竿竹以生涯,安此生於有幸;对云水以终年,乐烟波於万顷。期不负乎渔乐半生中,畅予怀而诗歌三十咏。
    鄚天锡《鲈溪闲钓赋》
    不争众以从怀,独尔清其谁妒。能润物以灌溉,生养德之悉具。害弗畜其鱼虎,俯冯夷而无惧。匪洋若之能激,将风姨其曷怒。兼吾人之忘机,合渔农而成趣。昔有乐于愚溪,吾今取夫义柱。
    吴时黄《溪桥秋咏赋》
    在越南汉赋的后期发展阶段,越南抒情赋产生了不少佳作。这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越南赋作家的自我意识,并体现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得更加清楚、透彻和深刻这一明显特点:
    当五月兮初吉,值薰风兮南来。感时鸟兮变声,悦佳卉兮芳滋。循层城以凭眺,佳童冠以来思。历岗原之逦迤,忽予心兮增唏。曾年代之几何,罗坟冢之累累。佳城闭而复启,荆棘翳而莫治。纷白骨以狼藉,辨贤愚兮某谁。惟至仁之博爱,扩掩骼之鸿慈。更旧木以新槥,换颓莹以崇基。聚遗骸於既散,还灵魂於已离。屹丰碑以日丽,蔚松阴以夏移。谅姬昌之至德,越千载而在兹。彼枯骨而必收,曾生人其见遗。何猾吏之恣暴,浚膏血以自肥。手持柚而体冻,足于耜而腹饥。虽纩息之未定,同泉台之已归。邀繁泽於秋杪,孰若荷微惠於春晖。伊草木其且然,矧夫人之有知。激余衷以慷慨,爰舒翰以摛辞。虽见笑乎壮夫,聊以抒乎我哀。
    阮通《义冢赋》
    十七十八世纪是越南赋开始衰落的时期,但同时也是越南文学人道主义思想走向高峰的时期。阮通《义冢赋》恰好是两者之间巧妙的结合,它在保持赋形式的同时,也给了抒情题材添加了美妙而动人心弦的一笔。
    总体说来,越南汉文赋抒情题材作品不多,但这并非因为越南文人不重视这一体裁,而是由于抒情题材的相关内容早已被诗歌所担任,并一直持续。据现存的材料所显示,有些抒情赋会跟题材内容相同的诗歌同时出现。如:鄚天锡有《鲈溪闲钓赋》和《鲈溪闲钓》诗七首。换句话说,有些作者在写抒情诗时,为了把情感宣泄得更具体、详细、更具感染力,便换用赋体进行写作,而内容和感情思想的表现没有大多改变。
    另外,如上面所说,在咏物和纪事两种题材中,已经有不少抒情表达的成分,导致纯正抒情题材的作品相对减少。目前所搜集到的抒情赋有:《鲈溪闲钓赋》(鄚天锡),《三益轩赋》(李子构),《山海径赋》(吴时智),《农话赋》、《溪桥秋咏赋》(吴时黄),《天君泰然赋》、《梦天台赋》、《续隘云赋》、《逍遥游赋》、《为之赋》(吴时任)、《义冢赋》(阮通)。
    三、小结
    所有借鉴过程都要根据文学自身的基础、特色与倾向,所有借鉴因素都要符合借鉴主体原有的体式与需求。然而,除了借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才是文学真正有生命力的要素。在越南汉文赋对中国赋的借鉴和发展这一具体例子之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容方面,虽有创新,但越南赋对中国赋的承继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题材方面,越南汉文赋则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色,使越南汉文赋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为越南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贡献。
    原载:阅江学刊2009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