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心灵鸡汤”是否适应网络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韩浩月 参加讨论
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编辑的《心灵鸡汤》系列书,影响了全球6600多万读者,在中国期刊界具有盛名的《读者》杂志,就是颇富“鸡汤”味道的代表刊物,其最高月发行量曾突破一千万册,近年来《读者》在关注现实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增加了不少的厚重感,但仍然是一本“中国人的心灵鸡汤”。早期《读者》的轻灵和新颖,已经被一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文摘杂志所继承,这其中的代表刊物是一本名为《意林》的杂志。
     《读者》之所以长盛不衰,和其“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的定位不无关系,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意林》,则简洁地喊出了“小故事,大智慧”的口号,在诸多文摘中,《意林》更是有意无意地迎合了它所诞生于网络时代的特点:文章篇幅短小,甚至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这对喜欢“速食”的年轻读者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要知道,在网络上,长篇大论要比几百一千字的短文阅读率要低得多。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意林》:它就是一本删减版的《读者》,而《意林》刊名本身就是《读者》中的一个小栏目也似乎说明,巧妙的模仿和融合也会取得成功。
     同样是模仿,《意林》之后一拥而上的“心灵鸡汤类”期刊运气却没那么好,其后市场上有多达30余种类似杂志在销售,但最后只有一本《格言》杀出重围站住了阵脚。《意林》的成功在于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格言》的成功在于它另辟蹊径,走出《读者》庞大的身影笼罩,拥有自己独立的杂志品格,这才是《意林》未被众多抄袭者击倒的原因所在。《读者》二十余年杂志风格、栏目变化不大,《意林》也是长时间以不变应万变,这些曾被质疑的特点,其实也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坚持。
     同样被严重质疑过的还有《读者》、《意林》们的“心灵鸡汤”特征,一些评论和观点认为,这些杂志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制造虚假浪漫和感动,没有实际的借鉴意义,读多了能让人智力下降,甚至有人将“心灵鸡汤”改成了“心灵馊汤”大加嘲讽。这种批评意见也引起了文摘杂志的重视,一些观点老旧、没有现实意义、虚假空洞的励志故事明显减少了许多,而如何跟上时代脚步和人们日新月异的思想变化,成为它们努力的方向。
     网络时代还需不需要“心灵鸡汤”?答案是确定的,任何时候,人在寻找心灵宁静的方式方法上都不会停止。作为价格低廉的大众读物,《读者》、《意林》在平衡人们心理、帮助读者休憩内心上有着其他出版物所不具备的优势。网络的出现给传统出版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多是针对报纸、图书,文摘类杂志反而凸显出其可贵的特点来:帮读者节省了时间;提供快速且有价值的阅读;在繁杂烦乱的垃圾信息堆里,那些相对精良许多的文字,起码还可以减少一些人们内心的浮躁。
    原载:《文汇报》2007-11-13
    
    原载:《文汇报》2007-11-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