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中国高等影视教育双簧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新磊 参加讨论

    本科阶段:呼唤电视剧学院

    
    

    电视剧学院?对,就是高校中的二级学院,专门进行电视剧教学和研究——尤其是本科阶段的教研。现在没有吗?然也!中国之大,高校之多,迄今尚无一家“电视剧学院”。现有的多为“影视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甚至“广播影视学院”,其总体特征是将电影与电视剧糅在一起,混为一谈。尽管这样做可以相互借鉴,为电视剧提供可资壮大的空间和土壤。但是,数十年来的本科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融合其实欠妥。
    

    这种弊端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一方面,学生轻电视剧而媚电影,思想深处总是拿电影作为审视电视剧的圭臬。另一方面,电视剧作为艺术和媒介的双重属性被抹杀,难以彰显电视剧的艺术个性和美学特质。学生总想玩点艺术,不切实际,既无效益观念,也无传播者的使命感,毕业后十数年都出不了作品。不乏有人试图闯入电影界,可终究头破血流,一事无成。大量毕业生干脆一出校门就干起了新闻和专题栏目,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为例,该校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设有电视剧导演本科班,近10年来又有了硕士层次,迄今少说也毕业了300多人。但据统计,毕业生在从事或能胜任电视剧运做的居然不到4%,95%以上都在搞新闻或专题栏目,此乃教育的巨大悲哀!
    

    我国高校将电视剧与电影混合教学有着深刻的历史根基和理论渊源。历史上,电影主管部门曾几易其手,国家最终还是将其与广播电视合为一家,这就在制度上形成了电视剧与电影的粘连性。一方面,电影先于电视50多年,电视幼年的基础理论借鉴了一些电影理论,譬如“长镜头理论”,至今仍遗臭于电视纪录片。不久将淡出学术舞台的我国第一代电视学者很多是从电影界“退伍转业”至电视的,他们的潜意识中总是习惯仰电影鼻息,这也是电影界至今仍有那么一点看低电视的原由。第二方面在于电视本身。时至今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艺术的分类仍难以统一,几个学术权威碍于门户和颜面各执己见,“电视文学”“电视文艺”之类含混而芜杂的概念贻误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使得创作界也不知所从。第三,一般来说,电视艺术并不排除综艺节目。但是,综艺节目素来艺术水准不高,尤其是近年来游戏、游艺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媚俗、低俗甚至自暴自弃,使大量观众及部分电视学者对电视艺术感到失望,遂继而对寄期望于电影。
    

    但是,少数人的卑贱并不能妨碍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电视如今的巨大影响和传播魅力不言自明,电视剧近50年来的繁荣更有目共睹。尽管理论界至今对电视艺术的分类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谁都不排除且器重电视剧,即使极少数至今仍顽固使用“电视文艺”来取代电视艺术的学者,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就是电视艺术的代名词。电视剧是电视艺术最主要的类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电视剧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完全不同于电影。尽管电视剧创作队伍中,电影从业人员长期占据着不小的比重,但他们时刻都很清醒自己是在拍电视剧而非电影,他们时刻都很清醒如果完全用电影的那套观念和手法来运做电视剧必将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电视剧理论业已形成了初步框架,产生了真正属于电视剧的基础本体学说。以方法论为例,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与传播学并驾齐驱,经济学、管理学观照正走近电视剧研究,一个多学科立体探究电视剧的学术格局初露端倪,就连电影对此也垂涎不已。此外,教育部从来就没有将广播电视艺术学与电影学混杂在一起,广播电视艺术学从学士到博士各层次目前正在全国高校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对于电视剧生产和发行的管理体制,也迥异于电影,其主导思想、职能部门、审查机制等均与电影判若云泥。即使对于学生来说,从报考那一刻起,他们就很清楚自己是在选择电影还是电视剧,没有谁会分不清这二者。
    

    事实上,电视剧教学有着很多不同于电影之处。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和综艺两大类型,前者突出传播艺术,占七成强,后者突出艺术传播,占三成弱。)是属于媒介的艺术,媒介的职责在于传播,媒介有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媒介也是一种工业甚至后工业文化。因此,未来的电视剧学院应该开办真正体现电视媒介特性的科系,比如根据电视剧生产的非线性原理,设立投资系、制作系、发行系和播映系等。要坚决反对简单复制和抄袭电影院校的做法,弄出什么导演系、表演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系等,这种凸现各门类艺术个性和个人棱角的观念,对于电视剧来说,好看、好听但不中用。
    

    笔者热切地呼唤我国第一个电视剧学院的早日诞生,那将真正焕发影视本科教育的生机,迎来电视剧的又一个春天!
    

    
    

    硕博阶段:张扬影视学大纛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以数字艺术为先锋的当代艺术方兴未艾,传媒的产业化已成不可逆转的大势,大传媒对21世纪的电影、电视艺术提出了新的课题。
    

    全国各地的高校目前正在掀起一股创办影视艺术学院、传播学院的高潮。但是,这里却隐藏着很大的盲目性。在我国,可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关于电影的学科是电影学,学科代码为050406,关于电视艺术的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代码为050407。由于电影、电视的相近性和密切关联性,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早就提出了打通电影、电视艺术的影视学,尤其是在博士阶段。
    

    研究对象 影视学的研究对象是电影、电视艺术和广播艺术,即作为艺术的广播、电影、电视。很显然,电影学的研究对象只是电影,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自然不包括电影,它们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研究目标 首先,影视学要揭示作为艺术的广播、电影、电视的美学共性及特质。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者长期难以融合,隔岸相望,最终形成电影鄙夷电视艺术、电视艺术的类型长期难以厘清、广播剧沦为理论死角、“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等含混而芜杂的概念多年来误人子弟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其次,影视学要揭示作为传媒的广播、电影、电视的传播共性及特质。这三者和报刊、网络甚至广告一样,都是媒介,媒介自然有共同的属性,影视学要着力对其进行传播客体分析、传播者分析、媒介分析、效果分析、受众分析等典型的传播学观照。最后,影视学要揭示作为产业经济和工商管理企业的广播、电影、电视的管理学、经济学规律,探究传媒产业化的途径和策略。
    

    研究视阈 影视学和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相同的研究视阈是文学 - 艺术学 - 美学,或云文艺美学视角。不同的是,影视学更突出传播学视角,且兼及经济学、管理学视角。因此,影视学的研究视阈具有三重立体的多维特征。
    

    主要课题 影视学的主要课题应包括三个系列:一是影视语言系列,二是影视历史与理论系列,三是影视技术系列。语言系列,影视学主要探讨视听语言的一般规律,即以摄影画面为主的视觉语言规律和以音乐音响为主的听觉语言规律,还要探究这些规律在这三种艺术中的具体运用法则。当然,影视专业外语也应在此系列内。影视学历史与理论系列之历史层面,较易理解,那就是电影史、电视史,不仅涉及中国的,也要涉及世界的(西方和东方),还要进行比较研究。理论层面,重点从影视学的三个研究视阈入手,突出文艺美学、传播学、产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在这三种艺术中的形下特性,建设影视美学、电视传播与电影传播比较研究、影视产业经济学、影视投资学、影视发行学、影视工业管理学等亚学科。影视技术系列,既要巩固摄影、录音、剪辑等基础技术,还要立足于数字技术,熟悉胶磁互转和计算机非线性后期制作全程,打通电影和电视的技术壁垒,为制作数字电影和高清电视作品扫除技术障碍。可见,影视学是对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整合和提升。
    

    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层面看,影视学可甄选和吸纳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哲学思潮,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博弈论、结构主义、符号学、生态学等。从方法层面看,影视学具体和有效的操作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和定量(Quantitative)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包括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前者如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的文本研究、话语分析、语境考察、接受美学、比较研究、女性研究等,后者如人种学、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外景拍摄)及人物志、地方志(如电视剧的文化地理特征考证)等。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行为科学,包括实地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学、个案研究(拉片)、拓扑数学、非线性代数(如TV nonlinear edit)等。影视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系统,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综合把握、整体运用的。
    

    学科优势 影视学的优势就在于她的共通性和融合性,她发扬了电影学理论比较深厚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技术比较宽广这两方面的长处,既未放弃在二者均着力的领域继续深凿,也未回避在二者互相推委的中间地带另起炉灶,可谓十分广博,十分通达。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高校在教学、科研中能做到只顾及电影学或只顾及广播电视艺术学,所有的高校均是不得不双管齐下,很多电影学的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生导师,反之更甚。少数学者1980s年代提出的“影视分流说”早就因偏冷生硬而销声匿迹了。影视学不仅可以打通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还可吸附戏剧戏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更有力地接近,进行影视与戏曲、文学与传媒之类边缘问思。
    

    建设影视学的提议早就有了,但多年来,不少来自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阵营的保守派学者不愿放弃自己业已熟悉的研究领域,担心这种融合会掉自己的身价,会遭对方白眼。其实,这些陈见是多余的。更多的时候,理论应该要实践学习,看看蒸蒸日上的电视电影、层出不穷的电视台电影频道以及不计其数的演员、导演、摄影的影视双栖诸现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影视学呢?
    

    
    

     [作者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讲师,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客座教授。
    

    
    

    
    
    
200859修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