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世界文学构成中国当代文学的背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季进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中国文学之所以在海外影响力不尽如人意,其重要原因在于语言文化的天然隔阂。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形式和叙事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学之间巨大的鸿沟。我们看来十分优美动人的篇章,也许在外国读者眼中是连篇累牍、不知所云的“天书”。译者也许可以费尽心思越过语言的关卡,但未必能跨过文化的鸿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对中国的兴趣从单一的政治与经济领域开始转向文学与文化领域。同时,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输出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在世界上不断形塑自己的文化形象,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与地位有所改善,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中国当代文学是否“走向世界”,“世界”都已成为当代文学的深刻背景。
    中国文学走出边缘困境
    1949年以来,当代文学的英译与传播大概呈现出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政治性向审美性的转变。80年代以前,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不少从属于“地区研究”或“中国研究”,往往将当代文学作为了解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社会学文献来阅读,一直到新时期文学的一些翻译,这种取向依然明显。这一现象在80年代有很大转变,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更多地基于文学与审美层面的考虑,知名作家与代表作品得到较为全面的关注。二是从边缘向热点转移。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只局限于很小的学术圈子,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以及文学交流的频繁,中国当代文学也开始不断得到国际重要媒体的关注。三是从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转变,呈现出多元的格局,从经典的纯文学到商业化操作的流行文学,各种流派、风格和层次的作品都有译介。当代文学翻译成为展现中国现实、透视中国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多向度的复杂意涵。
    总体而言,中国文学开始走出被冷落、被边缘的困境,显示出不一样的文学特质。但若冷静观察,可以发现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首先是文学交流的不平等性。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与熟悉程度,与我们对西方文学的关注相距甚远。西方出版社每年翻译、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远远无法和我们每年引进、出版的西方文学作品相比,西方对中国文学少有主动了解、热切拥抱的愿望。其次,虽然当代文学开始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但在英语世界基本上还是小众化的文学,很难成为大众畅销读物。这与英美读者阅读的趣味直接相关,法文、德文、日文的作品翻译到英语世界,同样很难成为大众畅销读物。所以还需经过慢慢积累,不要急功近利,才可能逐步帮助西方读者认识中国文学。再次是中国文学本身的巨大变化,有时超出了西方理解与想象的范围。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国外的某种趣味而刻意改变自己。如果放弃自己的个性,成为西方所熟悉所想象的中国文学,反而会被西方所忽视。
    中国文学代表世界文学的重要层面
    中国文学之所以在海外影响力不尽如人意,其重要原因在于语言文化的天然隔阂。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形式和叙事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学之间巨大的鸿沟。我们看来十分优美动人的篇章,也许在外国读者眼中是连篇累牍、不知所云的“天书”。译者也许可以费尽心思越过语言的关卡,但未必能跨过文化的鸿沟。文学作品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码间的精准转换,更何况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之间并无绝对的意义对等。因此,当代文学的翻译,更为有效的方式或许是由以西方语言为母语的国外专业翻译家、汉学家或代理人、出版社自主选择、自主翻译,由此可能更容易获得西方读者的亲睐,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葛浩文、杜博妮(BonnieMcDougall)、蓝诗玲(JuliaLovell)、白睿文(MichaelBerry)、罗鹏、杜迈可(MichaelDuke)这样的译者。除了翻译实践的层面,还可以从其他技术层面加以推进,创造更多交流的可能,比如组织文学参访活动,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展会,组织作家到西方高校进行巡回演讲,使当代文学作品更频繁地参与到世界性的文学生产、流通与阅读之中。
    那么,中国文学究竟要以何种面貌居于“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认为,在强调全球化、强调资本与商品跨国流通的今天,更应关注中国文学的特殊性和基本的中国立场。否则有可能走向浅薄的全球普世主义,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现实,削足适履地置于“与全球化接轨”的想象之中,从而导致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大大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差别意味着不能作出独特的贡献。这并不是要固步自封,和全球化的潮流相抗衡,而是希望承认“世界文学”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内在多样性,强调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这个“第三世界文本”的特殊性和丰富性。中国文学本身就代表了世界文学的一个面向,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面向。中国作家用独特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写下自己对国家民族、对世界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独特感受,以个体化的经验丰富了全体人类的经验,以自己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文学共同体增添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学早已是“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一方面,世界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生存与发展的背景与语境,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场域受制于世界文学的话语,我们应以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自己的参照;另一方面,我们应重返中国文学的传统,以自身独特的文学实践参与到世界文学的进程之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