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了几个世纪的《 红楼梦》 ,的确是越说越玄。孙逊先生在《 文学评论》 1990 年第4 期撰文《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 ,谈到《 红楼梦》主题的三重层次,即第一层次文学审美层次,第二层次政治历史层次,认为所反映的是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内容,第三层次为哲学最高层次,而且认为这三重主题说是“作者创和意图的自我表白和客观体现。”见解不可谓不新鲜,但也越来越离谱,令读者越来越糊涂, 承认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形象所展示给读者的往往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评论家所说的形象大于思想。文艺评论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历史地正确地评价一部作品,既能够说明作家的创作意图,又能够从作品提供的信息中,分析其客观意义。尽管如此,作品的主题,只能是作者在他的时代所可能提供的东西,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不能因为读者变了,评论家变了,主题便随时代发生变化,因人而异,异彩纷呈,那么,我们便无法确定一部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题应该有它属于本作品形象所显示的固定的内容。正如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毕竟只有一个! 究竟什么是《 红楼梦》 的主题?从主观上说,作家在作品中可以说是提出了两个间题,即“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烷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己酉本)中所说:“爱夫谱华青之兴衰,列名媛之动止。”也就是说作者是想写出家族之兴衰与“当日的闺友闺情”(甲戌本凡例),这是基本的事实,孙文所说的第一层次与作者的主旨相去尚不甚远。至于客观上《红楼梦》 所写的是什么,可以说各有各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也不宜太离谱。我们首先反对的是说作者有意识的地在描写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阶级科阶级斗争的观念的产生是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李嘉图等人的贡献,那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相当发达之后;《红楼梦》 在李嘉图等半世纪前就产生了,中国社会还是封闭式的封建社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工业极不发达,商品经济也相当落后,贾宝玉早晨是用青盐擦牙,连牙膏都没有.《红楼梦》的作者,怎么可能有什么阶级斗争观念?而且“创作意图”居然是反映社会阶级斗争政治斗争?这一点,吴组细、石昌渝先生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 有关《 红楼梦》 的评价中说得很明白,兹不赘述。也有人讲,明代中国沿海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因之断言在文学上就必然有民主主义的萌芽。《红楼梦》 有如此成就,而“初步民主主义”的桂冠就顺理成章地给作者戴上了。有人甚至夸张说,《 红楼梦》 不仅是反对封建主义的作品,而且成了彻底的反封建的作品,予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这种说法无疑是在拔高古人,作者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作者不可能触动封建社会的本质,也不可能提出什么“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等属于资产阶级成熟时期的反封建的口号。为了自圆其说,在这些名词上加上一个“初步的”修饰语。因为这些同志在用以上名词的时候,总感到不大理直气壮。 持《 红楼梦》 是在描写阶级斗争观点的同志们,忘掉了一个最起码的常识.清初文字狱、顺、康、雍、乾四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尤以乾隆朝为盛,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封建专制统治经常采用的主要政治措施。而《红楼梦》 居然是在写阶级斗争,在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那还了得,岂不被处以极刑。 还有人特别强调的是第四回有关“护官符”的描写,说这是反封建的明证。其实这种徇私枉法,官官相护的内容,在元杂剧中已写得明明白白,这的确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得是很深刻的,但也就是元杂剧水平,与彻底的反对封建制度有本质的不同。 还有的研究者指出乌进孝交租是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以此作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明证。其实揭露封建社会的剥削压迫,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有着不胜枚举的诗文。杜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难道杜甫揭露得还不够深刻?《红楼梦》 中的乌进孝交租这种描写并非针对封建制度(说详后),正如杜甫一样,《 红楼梦》 的作者从来也没有达到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 我们必须从作品中的形象出发,结合作者的时代所能提供的信息去研究问题。上文已说过,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说,确是在写贾家这一大家庭的兴衰,贾家也确曾经历了“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之盛,作家描述了贾府兴旺时期的情景:建筑之巍峨,园林之优美,祭祀之肃穆,长辈之慈爱,姊妹之浓情,饮食之讲究,器物之丰富… … 这里确有中国几千年物质文化生活的精华,作家难道不正是写出家庭的富贵风流吗?这里面不是有不少评论家所赞赏的红楼文化和人情味吗?今天许多专家和食客们所赞赏的红楼宴不是又再现人间了吗?作家在写这些的时候,不是充满了赞美之情吗?所以当写出这个家庭衰败的时候,作家表现了何等悲怆欲绝的感情,即鲁迅先生所云:“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 中国小说史略》 )也即甲戌本所载“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从这一角度看,《 红楼梦》 又何尝不是对于家庭衰败的无可奈何的挽歌?“悲剧是将那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鲁迅语)《红楼梦》 不是一个单纯暴露的作品,而是既表现了丑又歌颂了美的巨著,成为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作书式的作品。 《 红楼梦》 的批判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家庭衰败原因的探讨上。要按作者的原意是要写出贾家彻底败落,剩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么大的一个家庭为何有这种结局呢?作品中的人物曾这样感叹:“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第七十四回,探春语)这或许是贾家败落的最主要的原因,可惜这部分只写了“自杀自灭”,而没有写出结果;作家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曾谈到贾家渐不景气的原因,一是“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日用排场又不肯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就是说入不敷出,硬撑门面,无人谋划;二是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以上三点正是贾府败落的致命伤。在揭示贾府衰败的时候作者的批判精神确实触及了封建社会许多本质方面的东西。我们首先感到的是荣宁二府的花天酒地的生活,婚丧吉庆,节日寿诞,豪华奢侈,难以尽述,作者充分描写了贾府的危险而首先就是贾府的寄生性,这个坐吃山空的大家庭已濒临危险的边缘。而维持其家庭生活则主要靠田庄的收入。乌进孝交租一段,乌交了那么多的银两粮食和珍奇物品,贾珍还骂庄头乌进孝是“打擂台”, “真真是叫别过年了!”作者的目的不是写贾府剥削田庄,主要是想说明贾家是“黄柏木做了馨褪子― 外面体面里头苦!”贾府甚至紧张到如贾蓉所说:“果真那府里(指荣国府)穷了,前儿我听见二婶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尽管贾珍为之掩饰,贾蓉说的却是实情。 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日用开支浩大,应酬来往又多,成为贾府无法摆脱的困境,而更可怕的是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作者确实写出了对荣宁二府男主人公的失望,从作品中展示的形象看,只有“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的贾政,算是标准的封建士大夫外,其余男性大多为偷鸡戏狗之徒,贾政却又不理家事而且年近半百,无人可能支撑贾府曾经显赫数世的家业,不得已由王熙凤管家,熙凤病了以后由探春当政。作为《红楼梦》 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还处在少年时期,家务事的担子根本不会落到他肩上,他压根儿也不想管家,别人一提“仕途经济”他便抬脚就走,他是“富贵闲人”, “混世魔王气王夫人语),贾宝玉固然不等于作者,但作者确实在甲戌本中样说:“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纹箱之时,饮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镣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现在不少研究者,都把这话当作作者的创作原旨,否定《红楼梦》 有一些自叙传性质,恐怕也有点不顾事实的味道。贾家最终败亡,由于作者没写完,结局并非高兰墅所言“兰桂齐放”,具体情形不得而知。从贾宝玉的形象看,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一块顽石,无才补天,很可能是作者预料到大厦将倾,一块顽石又有何用?经历过一场幻梦之后,最终落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石上所记,如同一梦。所以就宏观上看,《红楼梦》 无疑是写家族的兴衰,既感念其兴,又感慨其衰。写家族兴旺之时,不遗余力,心血俱尽,写得文彩风流“博大”、“富丽”, (第五十三回批语)追怀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回目都有“几令批书人哭死”之语,不是非常怀念刻骨铭心,又是什么?写家庭衰败,正因上文所叙浩大的开支与子孙不肖,总有一天要树倒猢狲散,未来寂寞冷落之迹,自然透出。人生似幻化的感触,无可排遣的悲伤,笼罩在许多回目中。《红楼梦》 只能是封建社会贵族生活的缩影和总结。作者在《 红楼梦》 中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赞美与行将失去的家庭的幻灭之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回光反照的烂熟的繁荣和不可避免的衰败的写照。作者不是象果戈理那样微笑着向过去告别,而是对行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 导致家庭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子孙们的不肖。作者不仅刻划了贾家的不肖子孙,而且旁及贾的亲朋好大,揭露了他们坐吃山空,聚赌宿娼,乱伦无耻,欺压良善……,作者先写焦大恶骂于前(第七回),后写祖宗长叹于后(第七十五回),可见作者的用心。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焦大的骂,并非要打例贾府,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去罢了… … 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写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 离骚》 之类.” (《 伪自由书· 言论自由的界限》)作者当然不会象焦大那样头脑简单,但是作者对家庭衰败的不可名状的痛苦,与对子孙不肖的痛心,又与焦大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应当承认作者在鞭苔不肖子孙的时候,在客观上确实揭露了封建社会许多本质方面的东西,如贾家的豪华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田庄的基础上的,封建社会官官相互,互相包庇互相勾结,豪门贵族结成亲眷,一荣俱荣,一损俱报,豪门压迫寒门,豪门弟子横行不法,封建贵族子弟的道德上品质上的堕落已无可挽救”… 这些确实表现了《红楼梦》 一书对封建社会的深刻的批判。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说明作者在是有意地揭露封建社会,恰恰相反,这些却正是作者不愿见到的东西,是他深恶痛绝的东西,从行文和批语中我们都看出了作者与批书者的痛心疾首的感情。对家庭来说作者更不是毫不可惜它的溃灭,而是深深的惋惜,经历了一场梦幻,把书中绝大部分人物的下场归结为命里注定。以《红楼梦》为书名,正与作者创作的主旨一致。 《 红楼梦》 创作的主旨,除了写家庭兴衰外,就是写出“当日的闺友闺情”。把“我半世亲越亲闻的这几个女子”的“事迹原委”写出来。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数目看,应有三十余人.那么多数量的人物,写出她们的品格、事迹,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作者有什么目的呢?按甲戌本卷一所述是让世人“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看来,作者的目的有二,一是以小说家的立场写人物的命运,使读者受到感染,以免做无聊的追求;二是作者自负能写出与“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不同的内容。从《 红楼梦》 整体上看来,作者的确是在赞美他笔下的女性,或因才情或因美貌,或因贤淑,或因清高,… … 尽管作者对她们有明显的褒贬,但这些女子没有一个不具备某种值得赞美的品性,而她们的命运又是那样的不幸,因而作者都寄予她们很大的同情.或许正是因为作者所描写的这些令人赞美的女性,《红楼梦》 才有着极其动人的魅力。在这里我们也得承认,这许多人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生活,她们的不幸大多是社会造成的,然而作者同样不可能是在自觉地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的本质.在解释她们不幸的根源时,作者只能说是前生的恩怨和所谓幻缘。“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由此引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显然,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传统的定法都是赞美富贵,歌咏飞黄腾达、夫荣妻贵、子孙绵长、万古流芳;而《红楼梦》 恰恰是写出人生无可奈何的悲剧。主人公是富贵中人却不愿谈仕途经济,“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茶毒了!” (第七回贾宝玉语)富贵并不是人生最可贵的,最可贵的是人间的真情。在闺友闺情中,作者所描写的最集中的是贾宝与林黛玉的爱情。林黛玉是中国小说史上处境最可怜的女性。父母兄弟俱无,无财无势,无依无靠,寄人篱下。尽管她有那么多弱点,爱使小性,无端生气,体弱多病,都没影响了贾宝玉对她的爱,贾宝玉面对家财万贯、美貌健康、豁达随分的薛玉钗,仍然苦苦地爱着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确闪耀着异样的光芒.不计较金钱势力,惟以心心相印作为爱情取舍的先例,在中国文学史戏剧与小说形象系列中并不多。宝黛爱情与一般描写爱情的作品都是团圆式的结局又不同,《红楼梦》 中宝黛的爱情是悲剧结局,显示了特有的缠绵与悲苦,因而其感人程度愈深。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宝黛是否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人物形象?如果承认他们有民主主义思想,不管是初步的还是成熟的,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比较,都应属于一个新的档次。但总揽宝黛形象,还是应归入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系列。他们属于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或者说近似俄罗斯文学听“多余的人”的形象。 从贾宝玉、林黛玉所受的教育看,他们都是受传统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其思想体系属于封建思想体系无疑.庚辰本己卯本有正本脂批都一致认为“宝玉目中犹有明明德三字,心中犹有圣人二字,又素日皆作如是等语,宜乎人人谓之疯傻不肖。”贾宝玉的确是对“仕途经济”感到厌恶,不喜读书,很可能因为对所接触到的士大夫感到失望,他除了爱林黛玉外几乎没有什么理想,他的人生观就是活一天和姊妹们玩一天,死了化灰化烟。对封建家庭的安排,他也不敢反抗,有钱也不随他使,偶有越轨行为便有人报告,他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尽管一切都有人伺侯,但却活得憋闷。对黛玉的爱,也是在封建秩序的空隙内,偶然有点小小的表白。至于婚姻大事他除了逆来顺受,看不出他为争取自由做过任何斗争。他自己的个性都是被紧紧的地束缚住,何谈关心别人的个性发展。林黛玉所受的封建思想的束缚比宝玉更甚,除了在心里爱着宝玉外,不敢在任何人面前吐露心迹,包括她极为知心的婢女紫鹃;一旦宝玉对她表示爱情的话过于直率,便会遭到她的申斥,她只能把对宝玉的爱埋在心底,尽管和宝玉的爱情就是她的一切。而小说所描写的仅此一点她也没有得到,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形象系列中的确是够悲苦的了。 贾宝玉、林黛玉是生活在高度繁荣接近腐烂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有一些朦胧的迫求爱情幸福的自觉,但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茫然地在富贵家庭过着无可奈何又耽于安乐的日子。他们不可能有什么锋芒,也不可能什么好的结果。他们的爱情也不可能象新的阶级新的人物一样给人以鼓舞.作者写了林黛玉,也是对过去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女性的一些甜蜜而又苦涩的回忆。 总之,《 红楼梦》 就作者的创作意图看,其主题是对家庭兴衰所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过去生活的怀念,又是对家庭衰败的无可奈何的挽歌,同时写出作者所接触到的一些女性,写了她们值得赞美的品质,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与怀念。而其中特别写了贾林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极端的珍视.《红楼梦》 由于作者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生活,所以客观上明显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证明了封建社会的无可挽救。因而也就成为封建社会的镜子,成为描写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原载:《晋中师专学报》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原载:《晋中师专学报》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