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暖哟哟”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舒展 参加讨论

    我们每天说话,不知道要用多少“虚词”。其中介词和连词,这里姑置不论;我想说的是语气助词、叹词、语音词和象声词这类虚词,它们在艺术语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强大表现力。可惜在众多《红楼梦》 辞书中,有关上述虚词,不设词条,显然是被忽视了。最近买到一部《 红楼梦语言词典》 (商务1995 年版),使我大长了见识。红楼人物中,在前八十回运用虚词之多之妙,真是达到了活脱脱出神入化的境地。高鹗的后四十回则相形见拙了。
    曹雪芹笔下的兴儿形容迎春: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暖哟”一声(第65 回)。这里的“暖哟”假如说成“戳一针也没啥反应”,那就显得平淡呆滞多了。又如众公子在冯紫英家饮酒作乐,薛蟠唱曲儿:“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的“哼哼韵”(第28 回),呆霸王憨态显灵矣。还有林黛玉发现宝玉对宝钗丰泽的肌肤和雪白的酥臂产生性感而发愣,说是她看见一只呆雁,“武儿”一声飞了(第28 回),如果不用这个象声词" ,“忒儿”,就失去颦儿所独有的俏皮讥刺的风韵了。
    《 红楼梦语言词典》 中还列举出许多运用“暖哟”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的例子。最著名的莫过于红玉说“奶奶”那一段绕口令似的学舌,引起李纹的惊叹:“暖哟哟!这些话我就不懂了… … ”(第27 回)这个“暖哟哟”出自一贯稳重平和的青年寡妇李纨之口,就显出惊奇的程度了。
    整部红楼皆是美文,但美文不排除埋语、歌谣、怪诗和俗话,当然也包括生动形象的大量的虚词。比如象征凤姐的《聪明累》 那只曲子就两次运用了象声词:“忽喇喇似大厦倾… … 呀——”(第5 回)此外诸如“呸”“哗啷啷”, “咭咭呱呱”, “咕咚”, “喊喊喳喳”, “吱喽”一声,“嗖”的一声,鼻子“嗤”了两声,“咧咧的”落下雨来,“啪”的一声耳光… … 等等。
    让我们再看看鲁迅,他写阿Q 的秃,在“亮起来了”之前,用了一个“哈”字,气氛豁然出来了;在讽刺烂情诗时,他写道:“阿呀阿嘀,我要死了”,这叹词凭添了许多庸俗;在别人赠给他雅号和恶谥时,他反问道:学匪乎?世故老人乎?刀笔吏乎?… … 紧接着写下“乎?乎?乎?乎?乎?” ( 《鲁迅全集》 第3 卷第380 页)。我们看文学名著往往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运用,而忽视上述虚词。在写作中也用得很少,即令用,也缺少灵气,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物的鲜活毕俏的神情。不闻其声,怎见其人呢?其声不地道,怎么会够味儿呢?懂中文的老外说相声,我们总感到欠火候,原因就在于许多叹词、语气词“呢啊吗喂”和象声词的四声掌握不好,弄得走了味儿。
    艺术语言的修辞,与论理语言的修辞有很大的不同。法律文告、科技论证和逻辑推理等文体只要准确清楚,表达平实,词达而已矣,使人懂得即可;判决书中是不能出现“暖哟哟”的。而小说、杂文、诗歌、戏剧则不然,需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用语要有言外之意,余音绕梁的魅力,言之无文(采),行之不远,此之谓也。论理语言是个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的问题,而艺术语言则是表达得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前者是使人明白,后者是使人感动。当然,二者分工并非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现“破体”也是常有的。
    原载:《民主》 1997/08
    
    原载:《民主》1997/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