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中心情节,是描写以荣宁二府的贾家为代表的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冲击下,走向没落和崩溃的过程。曹雪芹在形象地展示这一过程时,独具匠心地通过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所见所闻,展开对这“钟鸣鼎食之家”奢侈豪华生活的描绘,点明当时社会贫富、贵贱的悬殊,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生活的罪恶和腐朽,反映了贾氏家族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必然崩溃的趋势。可以说,作为第三者的刘姥姥,是贾府兴亡衰败的见证人。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这个“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氏家族已经结束了兴盛时期,不可挽回地进入了衰败阶段。这正如古董商冷子兴所说:“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作者在描绘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府时,起笔于“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与贾府略有些瓜葛”的刘姥姥,并以此理出个头绪,是有着深刻含义的。刘姥姥走进荣国府,亲睹了这官僚贵族之家人肉筵席的奢侈豪华,“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见到的人“遍身绫罗,插金戴银”,“美服华冠,轻裘宝带”。珠光宝气,富贵风流的寄生生活,对长期生活在农村,过着贫困生活的刘姥姥说来,犹如到了画儿里一般,使得她“头晕目眩”,坐立不安,难于应对。刘姥姥亲眼看到,贾府的主人是如何奴役府内的奴隶,是如何挖空心思追求生活享受:王熙凤一出动,就有一二十个奴仆伺侯。贾母动一次游园的兴头,又有多少奴仆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刘姥姥在荣国府中,时时、事事、处处用所见所闻与当时贫苦农民的生活作对比。贾府一次光吃螃蟹的小宴会,用去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心里一惦量:“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联系到贾府婚丧喜庆,生辰筵宴的挥霍无度、煊赫繁华,日常生活的锦衣美食、纸醉金迷,不正鲜明地体现出列宁指出的:“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红楼梦》就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阶级对立。 供荣国府主子寻欢作乐、恣意挥霍的巨大财富从哪里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的乌进孝的一张收租单子作了形象的回答。毛主席指出:“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荣国府占有大量的土地,每年要从农民那里搜刮来数目惊人的地租,即使在荒年欠收的情况下,他们也毫不放松对农民的剥削。残酷的剥削造成了农民的极端贫困。自耕农刘姥姥一家“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辛勤劳动,还穷得过不了冬。那么,广大贫雇农过的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更加可想而知。荣国府里的主子们挥霍的哪里是白花花的银子?那是广大农民的血汗。大观园里“说不尽的太平悬象,富贵风流”,正是建筑在农民的累累白骨之上的。然而,农民劳动的成果如何能满足大大小小荣国府主子们无限膨胀的贪欲?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地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农民还没有生产,他们就先索取地租。农民被压榨得膏血殆尽,荣国府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经济上逐步破落。《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写到刘姥姥第三次来到荣国府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的“瞬息的繁华”,已经消逝了。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荣国府这个百年旺族已经“一败涂地”。它在经济上濒于瓦解,但又硬撑大架子,硬摆大排场。为了维护庞大的开支,于是只得靠“典房卖地”和折卖贾母生前的遗物来支撑。你看,刘姥姥坐在屋里还没有走,贾琏就叫平儿拿来钥匙“将柜里东西搬出”,好去折卖。偌大的荣府“凄凄惨惨戚戚”,真好比“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正如当时人民群众编的一首民谣所唱的那样:“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所表现出来的贾府的经济衰败,是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濒于崩溃的象征。生产力受到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无论封建统治阶级如何加紧搜刮,也不能克服它自身的经济危机。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趋于崩溃了。 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不仅从经济上,而且也从政治上,展示了封建阶级必然衰亡、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趋势。刘姥姥一开头就接触王凤姐,她是荣国府的实权人物。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从周瑞家的口中知道她“少说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第一次见面,在一、二十个奴仆簇拥之下,王凤姐谈笑风生何等威风。刘姥姥第二次来时,王凤姐为了在贾母前讨好,施展了她媚上压下的全部本领,把刘姥姥作为取笑对象加以嘲弄,以给百无聊赖,精神上极度空虚的贾母等大小主子消愁解闷。那时的王凤姐可真是说话伶俐,做事爽快,“杀伐决断”、飞扬跋扈了。荣国府上上下下,谁敢说个“不”字!然而,隔了不多时间,在荣国府内外阶级斗争的冲击下,王凤姐心劳日拙,外强中干、色厉内在的纸老虎本质就彻底暴露出来了。刘姥姥第三次来到荣国府时,王熙凤已病入膏育,“骨瘦如柴,神情恍惚”。这使她也大为惊叹:“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份儿?”王凤姐不是一个人,她是一个阶级的代表。她生理上和精神上所害的不治之症,正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所害的不治之症。她身上集中了封建没落贵族阶级最贪鄙、最狠毒的阶级本性。她不仅残酷地迫害荣国府中的奴仆,而且勾结官吏,包揽词讼,逼死人命,拿奴仆的“月例”放高利贷,重利盘剥城市贫民。为了巩固既得权益,她排斥和打击贾府主子中的其他派系。王凤姐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必然引起荣国府内外被压迫者的反抗,引起荣国府内部主子的倾轧。《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所描写的“王凤姐力础失人心”,正是阶级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一种合乎逻辑的结果。贾母的丫环鸳鸯曾产生疑问:“头里作事,何等爽利周到,如今怎么掣肘的这个样儿?”是王凤姐才尽了吗?不是。而是因为“凡鸟偏从末世来”,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世”,固有的各种矛盾斗争已经尖锐化了。荣国府在政治上已经衰败,再多几个王凤姐也无力挽回江河日下的颓势。想当初,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时,曾雄心勃勃地说:“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曾几何时,她竟然也要刘姥姥替自己在神灵面前祷告了。她还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由此可见,刚愎自用的凤辣子屠刀的“杀伐”,已无法抵挡精神上的极度危机,终于乞灵于菩萨了。“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灵空”。 王凤姐精神上的极度空虚、软弱,象征着这一个贵族之家在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浪潮冲击下,在政治上已经处于土崩瓦解的绝境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红楼梦》所反映的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处于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走向最后崩溃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从表面看来似乎一片“河清海晏”的景象。实际上,在这“天下太平”的背后,已经伏下了不可挽回的灭亡危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斗争日趋激化,其他种种矛盾也相随加剧,形成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社会的强大革命风暴。这是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总崩溃的根本原因。贾府是清王朝的百年望族和皇亲国戚,它和其他王公贵族扭结在一起,构成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它的衰败,正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典型概括,。《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展现的封建社会生活画面是众多纷纭的。单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描写中,我们就可看到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崩溃的必然趋势。这种必然崩溃的趋势,生于十八世纪没落贵族之家的曹雪芹,是无法正确理解的。由于他的阶级偏见,在描写自耕农刘姥姥时还存在着嘲弄态度,这也是应该加以批判的,然而,我们可以从《红楼梦》这面镜子中看透一切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的虚弱本质和崩溃的命运。这种必然崩溃的命运,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帝逃脱不了,吹嘘为“发达社会主义”的苏修也逃脱不了。两个超级大国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悲兆频报,迟早也必定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研究和认识这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总结有益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历史经验,这正是我们今天阅读《红楼梦》的重要意义。 原载:《朔方》1974/05 原载:《朔方》1974/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