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边脞语》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端木蕻良 参加讨论

    有的人说如今的“红学”,已经成了“曹学”了。按说,研究曹雪芹,就应该名为“曹学”才是。可是“红学”这个词儿,既然已经叫开了,并为世界所公认,大可不必再加改动了。因此,有的学者也常愿把外国研究莎士比亚的“莎学”来和“红学”相提并举。这个并举我看大有好处,可以互相比较,找出他们和时代的关系来。在研讨方法上,还可以交流借鉴。何况,“莎”“曹”两人还有个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实质上都是诗人!
     据说,现在由南京黄龙副教授提供的笔记中证明当年曹頫曾听欧洲人向他介绍莎士比亚的某些情况,曹頫的儿子因“窃听”而被责打。姑不论这孩子是否就是曹雪芹,但莎士比亚其人其事,总是敲过曹府的大门,未被大门前的两座石狮子给拦住,这恐怕是事实。莎士比亚作品向中国传播的经历,至今似乎还没有人理出个头绪来。如果能从这儿打开一个缺口,倒是很有戏剧性的一桩妙事儿。
     这些年来,“红学”成为显学,同时,也有人认为是“险学”。碰上它,难免有跌了跤子的危险。有几位老朋友开玩笑告诉我说,他们研究红学,是在打外围战,决不打攻坚战。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能多注意观察,审慎的作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总是好的。近年来,研究资料继续出现,真假不分,大可使人神惑目眩。同时,也使人感到棘手。
     可喜的是,《红楼梦》的法、日、英文的全译本、校订本相继问世,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大喜事。它使国内外读者更便于领略原文旨意,给研究红学的人们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从而促进红学向纵深发展。但是,个人耳目所及,总是有限的。各种情况,纷然杂陈,有些东西须要澄清,有些东西须要商榷……这也是必然的现象。胡文彬同志在研究红学过程中,发现些问题,随时记下来,汇集成书,题名为《红边脞语》。用这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来传达感情和意见,是很及时的。应该说,我是怀着作为先睹者的喜悦心情来读的。它不仅起到正误备考的作用,还可以说是一种启发和引线,因为思想本身藏有继承性的,明白前人的得失,也就会明白自己的取舍。
     文彬同志原是继承中国传统读书札记的作法,写出这些条目的,称得起:言简意赅,不枝不蔓,有的放矢,与人为善。
     就我自己来说,我是个学习写作的人,在阅读《红楼梦》时,为了学习,迫使我作些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因此,对各家的论著,便不能不有所涉猎。转益多师是吾师,我不能有外于这个规律。
     在“脞语”里面,使我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现在单举《<释自首双星>补证》这一条来作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后半部原稿迷失,因此,对“白首双星”的涵意,就有了不同的解释。中国过去在婚礼、祝词中常有“白头到老”的字眼儿。人们把老人常尊称为寿星。因此,对《红搂梦》原稿中,持史湘云和贾宝玉有白头偕老情节的论者,就为数不少。老实说,我同意“双星”即“牛郎织女”的解释。汉代造昆明池,把牛郎织女的石像,分设两边,就是“双星”形象化的最有力的说明。
     文彬同志在“补证”中引用《补红楼梦》来作佐证。该书虽是续书,作者并没有理解曹雪芹的思想意旨,但距曹雪芹时代不远,对“双星”的解释,有其接近的一面,文彬同志不以人废言,我觉得这态度是可取的。
     对“双星”两字的解释不同,看来是件小事,但都牵扯到一系列问题:对原稿的推断,对续书的辨析,对《红楼梦》人物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
     以上只就一个例子,略加说明而已。其它方面,恕不涉及了。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脞语”不拘一格,信手拈来,看了如和作者对面谈天,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一九八三年元月二日
    原载:《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5期
    
    原载:《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