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吕启祥 参加讨论
在《犬窝谭红》所据引的“残钞本”的异文中,有一则颇有趣——它让李嬷嬷甩掉了手中的拐杖。
    那是在第十九和二十两回中,异文如下:
    其一:“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残钞本无“拄拐’二字,《犬窝谭红》的著者批曰,宜删。
    其二:“谁知老太太来了,混输了。”
    残钞本“老太太”作“嬷嬷”,批曰,宜从。
    其三: “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杖,在当地骂袭人。”残钞本无“拄着拐杖”,批曰,宜删。
    其四:“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手帕子”,残钞本无二句,批曰,宜删。
    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删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都是为了让李嬷嬷丢掉拐杖,变得年纪轻些。
    本来,嫌李嬷嬷太老,于事理不合,这几乎是《红楼梦》读者的共识。清代的评者早就指出了这一点。例如晶三芦月草居士在《红楼梦偶说》“李嬷嬷绛芸咆哮”一节中认为,“事有大可疑者”,“夫以杖乡之年,例之李嬷,尊龄似当在花甲以上,且龙钟之态,亦甚相符。惟斯时,宝玉不过十二三龄耳,则回计小乳哺,李嬷嬷已年逾半百,恐其血气将衰,变乳有限也”。并且举出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作为旁证,以为赵嬷嬷虽则年高积古,然笑谈之间,尚不至如李嬷嬷昏聩,况贾琏还比宝玉年长若干,故“益可疑矣”。又如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也说:“李嬷嬷龙钟潦倒,度其年纪,在贾母之上,不足为宝玉乳也。”
    作为宝玉的乳母,其年龄应当在王夫人以下才合情理;按小说的描写,李嬷嬷则像是宝玉祖母一辈的人,无怪人们嫌其太老。也许作家为了突出这样一种“老背晦”的特点,却在不经意中拉大了她和宝玉之间的年龄差距。这种疏失是十分明显的,毋庸讳吉。
    因而,就事论事,残钞本的这种删改是合乎情理的,弥补了原来的疏失,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改动又是无所依傍的,查遍了所有的本子,从脂本到程本,李嬷嬷都是拄着拐杖的,一副老态龙钟倚老卖老的样子。也就是说,使老嬷嬷甩掉拐杖而“年轻化”并无版本的依据。也许可以说,这个异文独出的残钞本就是依据,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残钞本本身,而只是一系列的转引和说明,这些说明,几乎都是着眼于文情事理,并不涉及版本的诸多因素。人们有理由揣想,这些改动很可能出于后人对《红楼梦》中矛盾和疏失的拾遗补阙,当然是出于好意,并且要具备相当的识见和功力。像“李嬷嬷的拐杖”这类的增删改动可以举出一大串,这个例子是有代表性的。对此,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认为它合于文情事理而缺乏版本依据,未可贸然断定它是来自某个早期的钞本。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犬窝谭红》中还有另一种例子,这就是大家已经熟悉并且十分看重的,第十二回“这年冬底,林如海因身染重疾”,“残钞本‘冬底’作 ‘八月底’,‘八月’二字,并写在一格内,字迹微觉模糊,却似一‘冬’字。”这就不单是从事理,而且是从版本角度所作的说明,即此而论,又很像是版本有据的。
    既然如此,对《犬窝谭红》所引“残钞本”还是采取一种审慎的开放态度较为适宜,笔者无力也无意作出判断,却乐于聆听热心于此的新老朋友的高见。
    写于1996年10月
    原载:《中国农工报》1996年一期
    

    
     相关文章
    
    
    依稀梦境同——半个世纪前一次关于《红楼梦》的座谈
    湘云之美与魏晋风度
    花的精魂 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含和造型特色
    悲喜相映 庄谐互出 ---谈《红楼梦》的喜剧因素
    散馥沁芳 青春常驻——漫话红楼女儿的美容
    解得其中味 度与寻梦人——读蔡义江校注评浙版《红楼梦》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 ——体悟《红楼梦》
    胡适与“红学”---为纪念胡适诞辰百年而写
    楚辞大师的“红楼"情结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未收论评索引
    感恩•忆旧•图新——写在《红楼梦》新校本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
    《金锁记》与《红楼梦》(上)
    《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前言
    《金锁记》与《红楼梦》(下)
    绍兴会馆里的学术拓荒人----鲁迅与“小说史略”及《红楼梦》
    
    
    

    原载:《中国农工报》1996年一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