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论诗的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庭平 参加讨论

    《红楼梦》书中的诗词是小说语言表现一个重要特点,可称为一绝,其数量之多,内容广泛,格意新奇,并成为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的诗词,就像艺术宫殿中的名画,光彩夺目。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红楼梦》除了以诗词代文外,在第37回、第38回、第48回、第49回、第64回、第76回、第78回等章节中,通过大观园结诗社题诗写诗活动和香菱学诗的故事,作者借宝钗、林黛玉、宝玉等人之口,精辟地论述了诗的创作理论。这些诗论,对于弘扬经典文化,普及中华传统诗词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细心揣摩经典名诗
    《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上述的诗人是指唐朝王维(字摩诘)、杜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应玚(东汉建安诗人)、谢灵运和谢眺(南北朝诗人)、阮籍(魏晋正始文学作家)、庾信(梁朝诗人)、鲍照(南北朝诗人)。他们留下的作品都是古典文化的精品。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学诗要先学名家的经典诗。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揣摩经典名诗,在第48回香菱回答林黛玉的一段话作了最好的说明。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 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这样的揣摩,这样的品味,诗功自然水到渠成,难怪香菱很快学会 作诗了。揣摩诗意,细品诗味是学诗者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了基本功又能品味,就像贾宝玉评价香菱那样“会心处不在远”自然可以作诗了。
    二  起承转合很重要 格调规矩是末事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对香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古代词的分类只有虚、实两类,应该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林黛玉虽然说的很轻飘,但掌握起承转合很不容易,正如元朝范德玑在《诗格》中写道:“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做到这几点必须要有基本功,还要巧妙地构思意境,只要词句新颖,可以不讲究平仄和词句对仗格调规矩。香菱经过林黛玉点拨恍然大悟:“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当然,律诗是有特定的规格的,平仄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的在于声调的合律。除律诗外所谓古体诗也就相对自由了.。用现代语言来说写诗不要受到格调规矩的约束,关键要掌握起承转合的方法。
    三 立意要紧,词句新奇为上 
    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中时还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说的 “第一立意要紧”这句话,可谓深得诗中三味。第37回薛宝钗在与史湘云商议如何设东拟题时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林、薛认为写诗都是要先立意,可见写诗立意的重要。所谓“意”,即是诗的主旨,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寄托。诗有立意,任客观事物千形万状,任凭主观畅想百怪千奇,无不随意吞吐,舒卷自如;诗无立意,就像泥牛木马、陶犬瓦鸡,形体虽备,但已无生气可言了。诗不患辞浅,所患者意不深,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所谓炼意就是创造诗的意境,也就是立意。
    《红楼梦》第78回贾政回府后与众幕友谈及前代恒王被杀,林四娘以死报恒王宠爱之恩的故事,令贾环、贾兰、贾宝玉按题作诗。宝玉立意不同、构思新颖、词藻尽美受到了众幕宾的大赞。众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不同此等的了。"宝玉笑道: "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 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这题目名曰《姽婳词》,且既有了序, 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李长吉(李贺)《会稽歌》,或拟白乐天(白居易)《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 始能近妙。"这一段赞美之词阐明了诗的立意,首先从体裁入手要从多角度来审视题意,以期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力求达到视野宽阔、真实动情的意境,或合乎情或合乎理。然后用词藻点缀点缀,词句新颖、 新奇为上,自然就是一首美诗。同样的道理林黛玉在大观园菊花诗会上,以居高临下之势,提出“孤标傲世”“举世无谈者”高昂音调,可谓格高韵远,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获得了第一。第64 回薛宝钗在评价林黛玉“五美吟”诗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 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故此,诗的立意就是从高、真、新出发,要站得高,望得远,力求做到形式美、情感美、音乐性美、形象美、最终达到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相结合的意境美。
    四 不为韵所缚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古人的诗大多是押韵的。但也有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薛宝钗却不主张限韵,因作诗限韵而束缚人的做法。第37回宝钗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呢, 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倒是小家气。”史湘云问菊花咏“该限何韵?”,宝钗答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于是湘云听后说:“这话很是。”在宝钗看来,诗不必限韵,如限韵定会束缚人,这就不会做出好诗,显得小家气派。第38回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薛宝钗、贾宝玉在作诗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表明,在作诗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她们更重视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也是正确的诗理论。其实南宋诗人杨万里、魏了翁都曾明白反对在平常吟咏中也一定押《礼部韵》,也许《红楼梦》的作者受其影响,大胆 反对限韵。今日作诗大多未受韵的约束,如现代的朦胧诗、口语诗很多无韵。但近体诗必须用韵,民歌大多有韵,有韵的诗好记,易于流传。何况今日的韵比古代的韵更易掌握。
    五 放开胆子,寄兴写情
    香菱初学写咏月诗宝钗看后说了一句感叹的话:“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这句话耐人寻味。有位老师对学生说写作文要有胆量,不怕胡说就怕不说,写诗也是一样。细想香菱也不是胡说的,还是黛玉说的明白:“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苦志学诗,静血诚聚,终于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诗。所以写诗也要放开思路,大胆的‘胡说’,然后精雕细刻,寄兴写情。 寄兴写情是薛宝钗总结的古人写诗的经验。第37 回大观园里结成了诗社,除了李纨外,大家都未曾欣赏到新抬进的两盆白海棠,做起诗来确有难度,于是迎春提出疑问:“都还未赏,先倒做诗。”这时宝钗说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为此,脂砚斋对此评曰:"真诗人语!”
    所谓寄兴写情,“寄兴”也称“兴寄”,“兴”就是感物生情,托物起兴,是一种联想的形象思维方法。“寄”就是寄托。“情”的范围比较广,含有感情、激情、物情、心情、爱情••••••等等。情与景的结合就达到了诗的意境。古代诗歌大多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并成为评价诗歌的一个标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 ,宝钗的观点无疑是可取的,也是值得现代诗歌学习一项重要创作方法。
    《红楼梦》就像一部长诗集,是诗的传播者,是几千年诗文化的结晶,永远值得人们去探讨学习。
    原载:《红楼梦研究辑刊》创刊号
    

    
     相关文章
    
    
    论《红楼梦》的风格
    《红楼梦》书名与古诗的渊源
    《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小说?
    
    
    

    原载:《红楼梦研究辑刊》创刊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