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史学及其它 ──也谈余秋雨散文兼与胡晓明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钱洲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作为文化历史散文的余秋雨散文以历史承载的文化和人生为主旨,带给当今人们以历史性的思考.评论余秋雨散文,首先应了解他的创作主旨和他的傲文的独特休式,其次应分清文学与史学的根本不同;只有这样,批评才能公允到位。而胡晓明先生把文学和史学,文艺性散文和学术性散文这两对概念混为一谈,难免导致以学术性眼光和历史学观.点来观照秋两散文,指责他的散文的失实失误,这是不会允的。
     跋涉于广阔的文化历史空间的余秋雨的散文,发掘历史遗迹,评价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在艺术的叙述描写中,对历史与文化进行着透析与思考,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着理性的批评,成为当代散文的顶峰之作。余秋雨的散文带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那几处古迹,几段往事,几位文化人的人生片段,它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历史般冷峻的思索。理所当然,他的散文不但成为当今人们的阅读焦点,而且成为评论的热点。
     有幸在文汇出版社的“海上风丛书”中的《感觉余秋雨》一书中读到了胡晓明先生的《知识、学养与文化意识》一文。文章在肯定了余秋雨散文是“将自家生命敞开来,在贴近文化的大生命,去倾听历史或沉重或细微的足音”,是“高明、优美地探入中国文化的心灵底处”;在欣赏击节之余,提出了大量的不满和遗憾之处,同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的确,余秋雨的散文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反对对名作家或作品只褒不贬;能坦诚地提出批评是件好事情,但我以为批评总应中肯而精当。我读胡晓明先生的这篇批评文章,在赞叹他的一些深刻的见解,广博的学识和真诚的学者风度的同时,也发现:由于作者对余秋雨散文定位的失当,以及对散文、文学的特点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了他对余秋雨散文提出的批评出现较大的疏漏,有些批评甚至是强加的。有感于胡先生在文中提出的:“……对于读者,对于中国文化这码事,多一种声音,却自然是有益的事情”这句话,我作为一名挑剔的读者,也想来谈谈余秋雨的散文,与胡晓明先生商榷,也算是别一种声音吧。
     首先,在胡先生的文章中把余秋雨散文称为“学术性散文”,这种定位法既显得含糊,也有颇大的漏洞。余秋雨散文应属哪一种散文呢?我们可以从散文的分类入手来探究这个问题。散文的概念,习惯的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概念古今又有不同。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即除韵文(诗、词、曲)之外的文体都属散文范畴。在现代,散文概念有所缩小,明确地把散文当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看待,是相对诗歌、戏剧、小说来说的一种文体。胡先生所提出的“学术性散文”的“散文”概念是意指“现代广义说”的散文概念的。关于狭义的散文,金汉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它不但区别于韵文,区别于小说、戏剧,也区别于通讯、特写、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是一种以突出作品审美功能为主要特征,或侧重于客观世界审美因素的发掘,或注重作家主观情感和情绪的抒发,特别讲究语言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散文。我们一般称这类散文为文艺性散文。从余秋雨散文的总体特点来看,是抒情意味浓郁,哲理深邃,文采华瞻,形式自由,结构灵活的文学作品,很显然是属于文艺性散文。再进一步来看,文艺性散文又有很多体式,为多数人认同的现代散文体有:周作人的闲谈体,朱自清的抒情体,冰心的“小诗”体,梁遇春的随笔体,丽尼的独语体,徐志摩的自由体,秦牧的“杂文”体,刘白羽的政治抒情体等。余秋雨的散文应是什么体呢?秋雨在散文领域中开辟出一种新的体式—文化历史散文体。刘俊江先生说得好:余秋雨的散文“取材亦史亦文,又非史非文,文中有史,史中有文,文史融杂,同时又凝聚着作者独有的观感议论,它既从前人的道地的游记散文与纯粹的历史散文中产生,又出离这些文体的圈囿,演绎成一种新的体势……。”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浙江师大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