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也谈《辞海》的编纂问题——与王震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其厚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中华书局编纂《辞海》始于1915年.历时20多年.于1936-1937年出版期间数易主编.分别为徐元浩、舒新城、沈颐、张相.参与其中的编辑人员前后达百余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著名的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书局同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王震先生认为舒新城一人“三次挽救了《辞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关键词 《辞海》;编纂;中华书局
    《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编纂的大型工具书.也是其品牌文化工程之一。以至在今天的人们心目中.一提到《辞海》.无不想到中华书局.并为其对此付出的艰苦努力而钦佩和赞叹。关于《辞海》编纂的缘起、出版和惠及学人的重要作用.有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和纪念性的文章.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这部辞书问世的大致历程。但近来王震先生撰成《舒新城三救<辞海>》一文(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皆引此文).[1]其中某些论断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为还历史之真.避免误导更多的读者.因而有值得一辩的必要.不当之处.请王先生多加赐教。
     论及《辞海》的编纂.理应追溯到1915年。是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字典》.成为民国建立后出版界推出的第一部重要辞书,深受人们的称誊。而为之付出不少心血的徐元浩.及时提出在此基础上“续编大辞典”.得到总经理陆费逵和编辑所长范源廉的赞同和支持。陆费逵早年自学成才深得辞书之益.曾立志编写适时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辞典.与徐元浩的建议可谓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于是.他们当机立断.“准备编一本以字带词.普通词语和百科条目兼而有之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当时便讨论体例.进行选词”。[2]以普通辞书定位.目的“在供给人人必备之工具”.确立了广收博取的原则.“故所选之辞类.以能应人人之需要为主”。[3]此后.中华书局为编写这部收词更多、规模更大的字书.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百川归海之意.定名为《辞海》。
     但是.编撰规模浩大的《辞海》.决非三载五年之功。具体实施起来.所遇到的困难实是界外人士难以体味的。期间.中华书局遭遇“民六危机”.资金周转不继.几至关门倒闭。加之范源廉出任民国教育部长.尔主持《辞海》编纂的徐元浩随政局的变化.也几进几出.屡任公职。更重要的是.中华书局的竞争对手商务印书馆的《辞源》出版在先.并占有很高的工具书市场份额。陆费逵等人认为.《辞海》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性.则很难赢得读者的青睐。因而对《辞海》的编著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做出了“《辞海》不得不出.不必造出”的决策.[3]在收词范围、引用书籍.以及解释方法等方面下真功夫。这样.总计徐元浩主持期间.《辞海》的编撰己过去了十年有余.在大字典的基础上己收词几万条.达数十万字.其“文辞的大部分.总算有了一个毛坯了”[4]。1927年.徐元浩任职最高法院.到底离开了中华书局。而性格果断、坚毅、勇于进取的陆费逵决不会使这项工作半途而废,决定聘请舒新城出任《辞海》的主编。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