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折衷”的方法论一度成为论者关注的焦点,迄至今口,有关“折衷”的探讨依然热力不减。就目前情况来石,仅从方法论的角少支来探讨似乎再难有深入的开掘。而“折衷”实等」飞“折中”,即折」飞中国固有的“中”文化。以“中”的变动生成观来解读《文心雕龙》的“折衷”论而求其承载的文化涵义或许能更有效地展示中国文论的特色。 关键词 折衷;折中;中;变动生成 《文心雕龙》“折衷”的方法论自20 11 I_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少支成为论者关注的焦点,迄至今口,有关折衷论的讨论依然热力不减。综观近20年诸家之论,可谓众说纷纭而又各出机杆,折衷论在不断的阐说中亦斐然成采。周文勋、张少康首先拉开探讨“折衷”的序幕。周文通过考究词源,定“折衷”为儒家的研究方法,认为刘姗所受影响之玄学亦是用老庄观点阐述的儒家学说「1」 (PI- 29)。张文并未否定折衷语意源出于儒家,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认为“刘文的‘折衷’论吸收了儒家(主要是荀子)、道家、佛家的方法论的优点,融会贯通,而形成自己具有独创性的,在当时可以说是最科学、最进步的研究方法”「2」 。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指出壁肌分理,惟务折衷,确实是贯穿《文心雕龙》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论的根本出发点即是“主张文学既要符合儒家的正道,又要有美丽的文采”,基于这一点,则刘勰在复古与新变之争中趋向新变一派[ 3] ( P609- 612)。刘文忠继其响,“把折衷从方法论上升到刘勰美学思想的核心加以认讼”「4](P114- 131)。近年来的折衷论研究大体上未脱“方法论”视闽,但并未津津于此道。陶礼天把前述方法论探究视为“形上”的讨论,他自己则是在尚“中”的方法基础上研究用“中”的策略.具体阐述“折中”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5]。刘勰从南北文化的交合中寻求“折衷”思想的形成原因,认为刘勰“思想意识上尚北”,“审美意识上宗南” [ 6] 。高华平认为“折衷”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儒家的研究方法“折中”,认为:“‘惟务折衷’的‘折衷’,乃折之于‘素心’,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7] 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折衷”的确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揭示出《文心雕龙》一书得以建构一个严整系统的理据。但仅从方法论角度来探讨“折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再难有深入的开掘。然而,“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理论基源,其在多元文化中所独具的意义却有被不断发现、阐释的可能,所以探究“折衷”的文化意义,揭示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井存,且又渴望对话与交流的时代,或可成为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