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学批评面对着一个新的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学术环境,这个环境由什么构成呢?这个环境由大学构成,现在批评家也在转移,说是由作协向学院转移,现在的学院评价体系深深影响了文学批评期刊的办刊方针。现在有一些特别有名的,像《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等和大学联办各种各样的会议,这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或者是一种主流性的倾向。由于我们整个的大学教育和产业化的教育、教育化的设置,给大学的学术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大学的学术后面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大学又依赖于这种评价体制,于是达成了一种共谋关系,这种共谋关系有它的积极意义,使过去的文学批评期刊非学术化向学术化转移,但是转过头来看看有多少的学术含量。现在学院化的批评,大学评价体制下的批评好像能够扭转非学理化倾向,但是我们看到大多数都是伪学理,貌似一副学理的样子,好像有逻辑、有层次,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发现都是空对空,都是非常表面的,甚至是极其平庸、陈旧的观点和方法渗透到其中。这对文学批评期刊的活力是有影响的,好像资金上可以得到一点缓解,但是实质上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学评价体系使得我们的文学批评期刊和文学批评本身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板结僵硬。我们看到80年代批评家写的文章,那种激情四射的东西现在是非常少的。就是因为被这种体制所要求,你必须要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否则你就是没有学问,你这种学问还要有无数个注释来支撑,如果有一些文章送审的话注释少是通不过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博士论文注释的文字比正文还要长,觉得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 如果当代文学这样做的话,就是有一种病相了,完全可以写一个现代文学的病相报告了。现在大学评价体制所导致的大学文学教育的病状,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一种扼杀性的传染,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清醒的话,我们的文学批评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另外,在文学批评期刊里面展现的趣味,我觉得文学批评期刊的主编编辑趣味是极其重要的东西。一个评论刊物有一个集中的趣味,容易造成一种文学史事实,所以编辑的趣味有一种潜在的文学领衔的职责,甚至是文学史经典化的运作。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期刊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文学史在形成期的材料库,所以文学批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个主编是什么样的趣味对当代文学建设的影响太大了,我觉得在这里面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有眼光的主编们。 对于文学思潮的影响更大,可以说一个期刊,你会看到这几年一个文学期刊的心电图,如果我们有责任的话,文学期刊还是能够办好的。由于这样一个大学评价体制,对于文学批评期刊有一种相当消极的影响存在,使得很多人有盲目体系性的诉求,当前文学批评期刊体系性的诉求也是越来越明显的。如果现在的作者为了体系性诉求而写文章这也是一个问题。现代文学批评大家我最敬佩的是李健吾先生,他写的一般都没有4000字,也没有多少注释,但是里面那么旁征博引,他说批评是独立的艺术,批评家是艺术家才行,所以跟艺术家一样必须有诗意。而现在的批评太缺少水分了,太干瘪,像一个干果,这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原载:《文学报》2008-06-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