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补说“无友不如己者” ——答栾贵川、蒋国保、倪祥保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金坤 参加讨论

    拙文《〈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之正诠》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争鸣”版发表以来,先后引发了栾贵川、蒋国保、倪祥保三位先生的质疑之文,这是始所未料的学界美事。三位先生就拙文进行甚为切实认真的商讨,促使我对“无友不如己者”释义问题不得不再作进一步深入而全面之思考,以弥补拙文论述之不足。
    《论语·学而》篇第八章云:“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章是讲君子修养的重要性与方法。
    栾文与蒋文皆列举《论语·季氏》第八章作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之佐证。全章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将可交朋友从品性(直)、人格(谅)、学识(多闻)方面分为三类。在这三方面,若有一项符合,孔子均会“见善如不及”地与其交友的。这可谓“无(毋)友不如己者”交友之道的有力佐证。由此来观照蒋文所说的“孔子的交友之道,就交友目的讲,是‘以友辅仁’(《颜渊》),主要是为提升道德境界,而非只为扩充见闻,增加知识。”然而,窃以为,孔子“益者三友”的交友之道,是从进德修业、德才兼备两方面来立论的,而非“主要是为提升道德境界”。孔子从各个侧面来强调学习诸多朋友的胜己之处(没有朋友不如自己的),正是为“提升道德境界”而行。
    栾文中特别引用了《吕氏春秋·观世》的一段话来作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佐证,这是欠妥的。栾文中提出:“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于处也,礼之也。”周公的所谓“不如吾者”,指的是各方面都不如他的人,“吾”当然“不与处”;所谓“与我齐者”,指的是各方面都没有胜己之处,换言之,则无可学之处,“吾”自然也“不与处”。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即要与有胜己者(哪怕是某个方面或某几方面)友好相处。一旦出现有胜己者,他就会迫不及待而格外礼遇。他对于那些慕他而来的各怀优长的贤士们所表现出的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正是其求贤若渴的最好明证,以至于曹孟德在《短歌行》中还念念不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见贤即“礼”的处友爱才之举,才真正启发了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之道。
    倪文有别于拙文与栾文、蒋文二说,认为“将‘无友不如己者’句理解为‘不要与不同类的人交朋友’无可厚非。”从而指出:“其中不应有社会经济地位、知识能力水平、道德修养品格等在‘我’之上或在‘我’之下方面的考量,关键在于对方是否真正具有自己所崇尚的那种道德品格。”这个结论,似有两点不妥,一是说孔子交友不应有社会经济地位“在‘我’之上或在‘我’之下方面的考量”,这是对的。如果说孔子交友不应有知识能力水平、道德修养品格等“在‘我’之上或在‘我’之下方面的考量”,就不妥了。根据“无友不如己者”之释义“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以及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之道,孔子所交之朋友或在“德”或在“才”等方面皆各有胜己之处,此所谓“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之意也。二是孔子交友不唯在“真正具有自己所崇尚的那种道德品格”方面,对于道德或才学只要有胜于己者,他均好之友之。因此,倪文所解依然不是“无友不如己者”之本义。
    以上所述,不知能否对“无友不如己者”之释义——“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所补益?“嘤其鸣矣,以求友声”。(《小雅·伐木》)诚祈诸君鉴而教之!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