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近日发布了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在文学方面,儿童文学和网络文学占据了重要位置,被认为集中反映中国当代文学水准的严肃小说作家依然是缺失的。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从经济回报的角度来衡量人们的劳动成果是无可非议的,文学写作也不例外,但经济回报只是观察文学的角度之一而已,并不意味着文学等于经济回报本身,或者文学附属于钞票。文学有文学的价值体系,文学的内在价值应当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得到评价。但在某些拜金主义盛行的场合,金钱回报就是一切,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作家富豪榜”本身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它所引起的争议恰恰反映了文学写作的价值评判系统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受到“金钱决定一切”这一观念的大举侵蚀,因而变得混沌不清。 这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氛围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的复苏,我国文学呈现看好势头,一批文学期刊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一批批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执着与痴迷犹如朝觐者那样不绝如缕,那堪称是文学春风得意的美好时代,没有因市场经济而来的商业化写作和商业化出版。那时,文学就是风流浪漫神圣和蔑视尘俗的代名词,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蹈风华,虽然显得稚嫩,但纯真烂漫。文学中人为了文学的纯真理想而写作,少有经济上的功利目的,他们会为精神上的富足而引为自豪。随着社会逐渐步入正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重视个体权利,维护个人经济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文学创作者注重个体劳动的经济回报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品“买卖”关系的确立,文化产品创作者的“读者”意识也在恢复。 但是,真理与谬误往往只差一小步,如果斤斤于一时的经济回报,图求市场的“暴利”,自然会催生出畸形的文学写作。完全放弃文学的坚守,一股脑儿地匍匐在金钱之下,就意味着文学的变味,那不是普及文学,而是变相地出卖文学的尊严,就是对良心的背离。文学不排斥那些尚显幼稚的写作,也允许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但以文学的名义打压文学之精神,透支文学之体能,消解文学之意义,给文学贴上“富豪”的标签,则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留在纸上的文字并不都是文学,那些以“富豪榜”为导向快速炮制出来的文字制品终归要消散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以销量排行作为考察文学的一个角度自有合理之处:一部文学作品再好,文学价值再高,如果没有一定的读者群,其杰出的价值就无法发挥出来;以销量排行考察文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不少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一时半会的市场排行能够完全反映出来的,它们也许并不“畅销”,但却“长销”,它以其独特的内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人不反对“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不反对以经济的角度看待文学。文学富豪不等于文豪,作家富豪排行不等于文学排行,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学依然要有精神的坚守,这种精神力量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它不拒绝金钱,却超越金钱的裹挟,不为金钱所笼罩。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的境界。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4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