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新论辑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十年来美国文学关注什么
    李玉瑶在2011年第5期《外国文学动态》上以《直面·反思·关注》为题,对新世纪美国文学十年进行了回顾。作者认为,十年来,美国作家不仅对恐怖袭击事件本身进行了阐释,对战争进行了反思,而且重点关注了深陷困境的凡俗众生。这些直面“9·11”的作品,其人文关怀体现在本土性和全球性上。本土性侧重在书写以纽约为背景的都市悼歌,描摹普通人的灾难体验,对“9·11”事件后蔓延整个西方世界的焦虑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全球性指的是这些作品发散到历史和社会的全景,对全球化时代暴力、仇恨和恐怖的隐史及逻辑进行批判。同时,社会问题的突出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近年来美国文坛上出现多部以老年和死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们通过人的生老病死,对老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予以关注,探讨逆境中人生的质地,凸显对人性本身的思考。
    别林斯基之后的俄国文学批评
    朱建刚在2011年第4期《外国文学评论》上撰文指出,即使到了今天,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这三驾马车对于国内多数学人而言依然是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但结合近年来俄国出版的诸多历史文献,可以发现上述看法不免简单,而且有片面之嫌。传统的文学批评研究一再强调,革命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但是对于斗争的另一方却又语焉不详。同时,进入21世纪后的俄国思想界流行文化“寻根热”,试图从中觅得“俄罗斯思想”复兴的力量,这些被遗忘的思想家正得到更多的关注。作者从安年科夫的文章开始,继以波特金、德鲁日宁德文章为论述重点,阐述“审美派三巨头”对激进主义文学批评的反驳,展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之外的另一道风景。
    “小说”大体有四种内涵
    2011年第6期《文学评论》上刊出了谭帆、王庆华的《“小说”考》,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内涵纷繁复杂,歧义丛生,既有历时性的发展演化,也有共时性的交错并存。从纵横两端梳理,大体有四种基本内涵:一是无关于政教的“小道”,指谈说浅薄道理的的论说性著作,宋代以来又指与“杂家类”相近而又相区分的笔记杂著;二是有别于正史的野史、传说,是指与“杂史”、“杂记”等相近而又相区分的叙事性作品,此义界的形成与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唐代史学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三是作为口头伎艺名称,指民间发展起来的“说话”伎艺;四是虚构的有关人物故事的特殊文体,主要指通俗小说。
    短篇小说如何“做大”
    林霆在2011年第6期《文学自由谈》撰文指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还存在着缺憾和可供成长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作家缺乏对于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存在状态的考量,这直接导致了小说境界的矮化。世界优秀小说作家的创作业已证明,一部杰出的小说以其形式的丰富和进入存在内部的深度,所提供的知识,不亚于一部百科全书。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显然还缺乏这种丰富性和深入性,这种关于人的存在的诗性深思和对世界可能性的冥想。
    原载:《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0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