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定二元对立吗?--从《蟒古思故事论》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中华读书报》2008-01-30 陶虹 参加讨论

    可能是受到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父母的熏陶,我从小格外喜欢民间文学,后来到出版社工作,就经常注意民间文学方面的作品和学术研究著作,也经常希望自己能够编辑这方面的图书。后来,钟敬文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化探索丛书”由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的都是钟敬文先生的几代弟子在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 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结晶,有老一代许钰先生的遗著,有董晓萍教授的新著,更有近几年在中国民俗学研究领域活跃的赵世瑜、杨利慧、萧放等青年学者的力作。“中国民间文化探索丛书”在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几乎全部著作都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学术著作一二等奖,这说明了该丛书是一套有明确的学术思想包含在其中的学科建设的著作系列,而不是目前那种浮躁的系列图书工程。有幸的是,我编辑了该丛书中的《蟒古思故事论》(陈岗龙著,2006年)。该书出版之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
    《蟒古思故事论》是系统研究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民间流传的说唱文学——“蟒古思故事”的学术专著。蟒古思故事是在蒙古族游牧文化、汉族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相交融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文学。在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基础上,蟒古思故事集英雄史诗、本子故事(蒙古族民间艺人根据中原汉语历史章回小说译本改编的说唱文学)和佛教神话传说为一体,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学和文化内涵。虽然国内外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但是因为蟒古思故事的边缘文化特征,至今还没有全面系统研究蟒古思故事的学术著作出现。本书是作者长期潜心研究蟒古思故事文本文献和多次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蟒古思故事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三编,共八章。上编“概论编”概括介绍了蟒古思故事的演唱民俗、蟒古思故事说唱艺人及其演唱的蟒古思故事的基本内容,并评述了蟒古思故事的搜集整理与科学研究的情况。中编“考源编”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详细考论了蟒古思故事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分别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本子故事和佛教神话传说在蟒古思故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编“比较编”从神话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蟒古思故事“天神下凡人间降魔除妖”的神话主题和叙事结构,并对蟒古思故事和《格斯尔》史诗进行了影响比较。
    在民间文学研究中,对文本的界定非常重要,《蟒古思故事论》的作者中肯而严肃地批评了过去搜集整理蟒古思故事的做法,提倡全面记录,具体表演背景下的史诗文本,并提出了“具体表演文本”和“想象中的文本”的概念。长时间以来,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但把它们与朝戈金所提出的史诗文本类型、巴莫曲布嫫提出的史诗的格式化等概念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钟敬文先生的弟子,他们的学术思想可能都有密切的联系)考虑,对科学认识民间文学文本和了解民间文学文本形成过程就显得很重要了。作者自己也说,研究蟒古思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想象中的文本,也就是蟒古思故事的口头传统。而“想象中的文本”在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中都有普遍的借鉴价值。实际上,研究民间文学或者口头传统的学者们不正是这样通过“具体表演的文本”的田野调查和分析研究,来探讨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的“想象中的文本”吗?
    过去,一谈论民间文学就会想起二元对立论,或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对立,或者民间与上层精英对立,从而把口头传统和作家文学断然割裂开来。而最近,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实际上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一直是人类社会中并存到今天的。《蟒古思故事论》中结合各种书面文献和图像资料,深入研究了蟒古思故事形成的过程,对于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的关系研究来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些佛经文献中的故事或者母题如何进入到蒙古英雄史诗说唱传统中,汉族章回小说的内容怎样变成蒙古说书艺人的演唱曲目,又怎样通过本子故事的表演再进入到蟒古思故事的内容中,作者在梳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联系当中比较清晰地探讨了佛经文献、佛教口头传说、佛教造像学文献和图像资料、汉族章回小说和蒙古本子故事之间的借鉴、传承和转化关系。这种研究,把民间文学作品放在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并列兼重的背景下进行探讨,从而其内容丰满而且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研究民俗学的朋友们说田野调查是民俗学家的看家本领。《蟒古思故事论》也是一部宏观的描述和理论梳理以及具体的田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写的民间艺人齐宝德的田野调查部分最精彩,在平淡的田野记录的描述中探讨了一些民间文学传承的理论问题,内容很生动,让人感觉到民间艺人的可爱可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