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德辉先生撰写的专著《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于2008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继《唐代交通与文学》、《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政治和文学之关系》后的第三种专著。多年以来,作者一直致力于唐代交通与文学研究,此书即是由他的博士论文《唐代交通与文学》派生出来的新著,是作者近十年来辛勤治学的结晶。该著采用把文学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顺应了学术发展的潮流,能够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推荐。
    全书共分六章,前两章“唐宋馆驿制度”上下篇主要是馆驿制度的研究,属于史的范畴。在这两章中,作者详细而周备地介绍了唐宋时期的馆驿制度。内容包括唐宋馆驿、递铺的渊源、种类及三者的关系,唐宋馆驿递铺的地理分布、路线程途、内部建筑、人员安排、交通工具:唐宋馆驿的组织机构、领导体系、管理制度、使用范围、经济来源、分配使用、交通工具的维护经营;以及驿递制度研究,如交由驿传递铺的文书,物资种类、付递标准、投递程限、路线方式等问题,都有相当精细的论述。第三、四、五章转而重点讨论馆驿制度和唐宋文学的关系。第三章“唐宋馆驿与文学(上)”讨论的是馆驿和诗歌的一般关系,如馆驿中的社交活动、文学活动,馆驿的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并就唐宋时期的馆驿诗作了综合性的分析,这一章的论述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唐宋文人在馆驿中的生活画面,十分具体形象。第四章“唐宋馆驿与文学(下)”则是对馆驿文学的专题性研究,如馆驿中的人物形象、馆驿与送别诗、唱和诗;馆驿与行旅文学、馆驿诗与唐诗俗化倾向等,这一章则使我们对馆驿与文学的关系有了更为理性和具体的认识。第五章“唐宋馆驿诗个案研究”又选取唐宋代表性诗人和代表性驿亭为例,对馆驿诗展开个案分析,使得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具体了。第六章“唐宋驿道的绿化问题”是附论性质。总的来说,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条块明晰、互为参证的有序结构,在这一架构中,作者将历史的研究与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综合性的研究和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将普遍性的面的研究和有代表性的诗人或馆驿的诗歌个案研究结合起来,安排得十分合理。
    该著的内容相当丰厚,其中对唐宋馆驿诗的论述尤其精彩。此书可以说是馆驿诗的盛宴,通读全书,你可以领略到各种各样的馆驿诗。在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唐宋馆驿诗的概说”中,作者分别从地域、作者、诗体、时代分布等几个方面对馆驿诗进行了统计,还从唐宋馆驿的基本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将其区分为以馆驿为描写对象的诗、以馆驿生活为反映对象的诗、其他与馆驿相关的诗三大类,然后又分别对每类进行细分,如以馆驿生活为反映对象的诗这一类,作者又细分为宿泊和观赏山水两类,细加论证。从馆驿诗本身出发,作者也加以归类,如从馆驿诗的记录中表现出来的文人活动有:观潮、观渡、赏月、划船、恋爱、夜宴、纪梦、会友等,每一类都有大量诗来引证。在第五章“唐宋馆驿诗个案研究”中,作者对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这几位代表性诗人的馆驿诗进行了精心的统计。作者统计出李白馆驿诗十七首以上,杜甫有二十七首之多,白居易三十多首,陆游在百首以上,对每一位诗人的馆驿诗都进行了精心的论述,绝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
    大量唐宋诗文的引证是此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对唐宋时期有关馆驿的诗几乎是一网打尽。在每一个问题的具体论述中,作者都巧妙地引用了足够多的相关诗文,如在讲到唐宋南方驿楼时,作者即引用了元稹《江楼月》“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和《嘉陵江二首》中的相关诗句,以及姚鹄、张方平、司空曙、孟浩然、储光羲等诗人的诗句,做到了有理有据。作者在引用诗句时又都做了非认真细致的鉴别与分类,并不是无区别的堆砌。例如“馆”和“驿”本是有区别的,但有些诗题为馆,却并不意味着其性质是馆,很可能是驿,馆、驿在唐诗中经常混用,作者对于这点十分留意,严格区分。
    眼界开阔,描述细致也是本书内容上的又一特色。制度史研究是现今方兴未艾的一个热点,科举制度、铨选制度、职官制度与文学的关系都有人探讨过,《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即是顺应这一潮流而诞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馆驿文学本是唐宋文学中固有的一类题材,此书以馆驿文学为研究对象,关注的就不仅仅是一朝一代的三数名家,而是全体的唐宋文人,特别是中小作家甚至无名文人、社会杂流,眼光不是盯在少数名家身上,而是落在众多的社会俗众之上。如第三章中,作者列举的馆驿诗作者,除了帝王、后妃、宰相、州牧以外,还有军使、举子、进士、宦官、乃至僧人、民女等下层人士,关注的范围极广。但落实到具体问题时,作者又能做到细致入微,哪怕细枝末节,也会不厌其烦地将其论述清楚,这一点在书的前两章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第一章“唐宋馆驿的日常管理”这一节,作者就饮食的安排与住宿的管理做了相当深入和细致的论述,相关问题如食物和有关生活必需品的发放标准、馆驿供给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驿厅的布局、官员入住时可能出现的争执等,所有相关的常人可能想不到的问题,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使你仿佛置身于唐宋时期,能切身感受那时官员旅行的状况。
    该著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纵观全书,作者采用的是“历史—文化”的批评方法和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期准确地揭示不同性质事物的联系和区别。这也是由于本书涉及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领域,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交通、文学诸多学科的缘故。在书的前两章,你看到的完全是相关历史和典章制度的分析,而这又是为后面馆驿与文学的关系探讨所作的背景研究,为后面几章文学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阅读此书,你会发现作者非常重视实证和归纳的研究方法,大量的史书、子部、文集、碑刻,乃至敦煌文献、域外汉籍、佛道二藏,都有所取材,对于所取史料细加甄别,这是作者非常擅长的工作。作者虽长于史料的搜集和分析,但并不是在从事纯粹的史学研究,其着眼于还是文学,因此在史料采择和文字表达上,著作写法上,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史学规范,而是与傅璇琮先生撰写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一样,以文学问题为中心去考证,描述,分析。例如在第一章第五节“唐宋馆驿的日常管理”中,论述了唐代对驿马的管理制度这一问题。为把问题论述清楚,作者从唐朝的《公式令》、《驾部式》、《唐律疏议》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中归纳总结出了诸多条关于驿马使用的规章制度,以史料为基础去考证,分析,而其研究目标所向,却是文人的日常生活,为的是探讨文学问题,因此不厌其烦地论述。
    取材广泛,巧用材料是《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的又一大特点。作者采用的是历史和文学交叉的研究方法,但在取材上并不限于史书,所用材料除了《唐会要》、《唐六典》、《册府元龟》这些人们熟悉的材料外,还大量引用了唐人子书及《文苑英华》、《全唐诗》等文学总集。这些诗文都出自当时文人之手,它们不仅提供了历史事实,而且有着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与情思氛围,是一种更为细部的高度的历史真实。正如作者在该著《导言》中所说,多数诗文都包含有事实记载与艺术提炼,都有写实与想象两种成分。作者就是在真正了读懂古人的原作,分清了文学真实与想象两种成分后,巧妙地运用这些材料。随便举个例子我们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讲到唐代馆驿管理时,为说明当时烦扰馆驿的事件时有发生,作者引用《太平广记》中的《卢氏杂记》所载“交广客”一事加以分析,指出他欺侮驿吏没文化,硬把卢钧转牒中的语气副词“而已”说成是馆驿应当供给的实物。所引故事当属子虚乌有,但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时代风气却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因而也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作者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考,做了大量的史料拓展,从经史子集,敦煌西域,地下纸上各种不同的文献中搜寻证据,筛选材料。这样既大大丰富了馆驿制度的研究史料,更为深入地切入了历史的实际,也拓展了研究内容的范围。
    我们知道,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历史,古代文学的研究就更离不开古代的历史地理和典章制度了。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古代的诗人和他们在旅途中写作的大量诗歌,馆驿和驿递制度的研究实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今的文学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对唐宋馆驿制度的了解并不太多,对唐宋文集、笔记、野史中出现的大量馆驿亭店多很陌生,对馆驿的方位、内部设施、驿道程途、文人行旅细节也知之甚少。而不懂得这些,就无法了解唐人的行旅生活,也难以深入理解那些有行旅背景的作品。《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使我们从过去通行的纯文学的研究中脱离了出来,从而实实在在的将研究推向了深入。
    该著涉及唐宋历史地理与文学两个学科领域。史学界对于馆驿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丰厚成果,其中有通论著作,也有专题著述。但很少有人想到要把历史地理学界关于唐宋馆驿制度的成果运用到唐宋文学的研究上来,即使有一批学者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如瞿明刚的唐代驿站题壁诗研究,蒋凡关于唐代驿递制度与韩愈诗歌的关系研究,台湾学者罗宗涛、严纪华的唐人题壁诗研究,以及近年来学者对于宋人使金诗歌和行记的研究等,但都不是立足于正面的系统研究。作者看清了这一形势,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全书以馆驿制度和交通行旅为视点,探讨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提出了新问题,开拓了新思路,形成了新认识,还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观点和新结论,使我们看到了更为繁富的内容,增加了我们对古代文学认识的清晰度,因而他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可与称道。而从文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典章制度的研究来解剖唐宋文人生活,确实既很有必要也大有可为,正如陶敏教授在该著《序》中所说,离开了古代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条件,离开古代的社会生活,离开了对古人思想感情和创作心态的了解,就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纯文本研究。单从这点看,该著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它解决了许多学术问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值得肯定。我们期待着作者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突破。
    


    作者简介:曹琰(1983—),湖南郴州永兴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