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网络文学从魔兽到DOTA,经历过哪些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iDoNews专栏 佚名 参加讨论

    1998年到2015年,互联网上经历了声讨80后垮掉的一代,还有90后非主流的族群,两个时代的年轻人到现在都长大了。而伴随我们长大的那些曾经的亚文化、网络文学,也业已进入主流文化。
    十一年前火爆的总裁文《何以笙箫默》赚了个+钵满瓢溢;七年前上架的《小时代》更是成为现象级电影丝毫不被各式吐槽影响吸金;还有《左耳》、《致青春》、《甄嬛传》、《盗墓笔记》……
    近几年霸占大小荧幕的影视作品,大部分都是由当年那些“不入主流“、”不务正业“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
    我最早接触到的网络文学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台湾论坛上发布出来的简单故事,没有传统文学作品那么宏伟的时代背景,那么多修辞,还有那些非得分析出来的字里行间。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火了。
    再然后从天涯上上看到《深圳向左,天堂向右》,那时候特别迷慕容雪村,买了他所有残酷系列的书来看。
    而彼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悟空传》,记得那时候同学之间传疯了。
    其实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些也是网络文学。最早期的作品多成名与天涯猫扑这样的人气论坛,全文不过二十万字,也说不出哪儿好,就是挺好看的。
    接下来陆续出现的各路文体:修仙、玄幻、耽美……
    我曾经看过一部耽美+魔幻,忘了是怎么开始看的了,其实原本并不感兴趣,但一不小心看了得几十万字,看到最后自己晕了。这个阶段的网络文学擅长架起一个虚拟世界,然后随便造。
    起点、晋江、17K等网络文学网站应运而生,教父吴文辉创造了网络文学的商业游戏规则,造出了几位顶级网文大神,也让很多小人物华丽转身,逆袭成功。
    那么现在呢?
    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几乎开始入侵到各种传统行业,无论是土豪式“撒钱补贴”,还是概念式“降维打击”,又或者贴心式“体验为王”……在网文领域,似乎除了渠道分发催生了各类阅读器,在创作层面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倒是各家网站进入了大神争夺战的厮杀红海,总是僧多粥少,大神价格一路看涨。
    与此同时,张嘉佳在微博上凭借着一系列的走心短故事,火了。
    关于这几个阶段内容形式的演变,我从周玮(我们的霸道总裁)那里听来一个很有趣的描述:从魔兽文学到DOTA文学。
    魔兽文学:魔兽文学最核心的特点是:需要用户投入巨大时间和精力,通过扩展“资料片”和“副本”的模式延续其产品生命力。
    传统网文动辄上百万字,这是被网络文学经济模式初建时的付费阅读模式催生出的商业产品。传统网文作者更多像是生产者,日码万字是标配,在经历了长达N年的积累后,为数不多的顶尖大神占据高位。这类IP拥有大量粉丝基础,衍生游戏成为现金牛。
    弊端是影视端的衍伸就不那么容易开展,具体可以看看网上对《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的吐槽。当然,这类超级IP就算再多吐槽,也是必然赚翻的。
    DOTA文学:在碎片化的时代里,用最小的时间和精力,提升用户的对抗性和内容的刺激,铺垫伏笔和高潮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
    在PC时代,人们注意力被栓在电脑屏幕上,常常一坐数小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改变了,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娱乐进入主流。我们用小小的手机处理见缝插针的处理着所有事情。
    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由曾经的看榜单、看官方推荐,逐渐演变成为看朋友圈、刷微博、看朋友推荐。开始时,我们被微博养成了140字阅读的习惯,成就了段子手群体。
    渐渐的这种简短的逗人一乐式的阅读开始显得单薄,尔后长微博的诞生、朋友圈的加入开始促使更长内容的产生。段子以及不足以支撑两三千字这样的长度,于是张嘉佳这样的说故事高手出现了。
    当大家在质疑这样免费在社交网络阅读的内容难以变现时,《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通过超高的人气积累但卖书就让作者赚了上千万。这还没完,书中的故事各种被认领拍电影,和王家卫合作的《摆渡人》已经开机,张嘉佳从作家华丽转身成导演。相信上映后票房必定不俗。
    这一切都是从一个3000字的IP中衍伸出的经济价值,随便估算都得上个亿。
    2013年初我加入一个团队“汤圆创作”,在一开始我知道这是个手机写小说的软件时,内心是拒绝的。作为一个半吊子码字人,用电脑写作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
    但憋着一口气,我选择在这个团队坚持了下来。经过这一年多的洗脑(被用户数据洗、被霸道总裁洗)后,这件事好像真的看起来越来越好玩了。
    团队经历了从作者到读者再回归作者的试错转型,从关注产品功能开发到关注新内容形式研发,从什么都想要到有意识的放手……
    有这么几个因素持续推动着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事情的未来:
    于方向——移动创作是未来趋势
    PC时代,读者作者在一个平台;手机时代,读者在手机上通过阅读器看,作者依然在PC上;所以我们认定的方向是:读者和作者必然会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必然是手机。
    曾经觉得手机写小说是反人性的伪需求,这一年时间里,被汤圆里88%作者用手机创作(十几万字的作品)给啪啪打脸无数次。在运营汤圆的一年多里,广大的90/95后用户总是分分钟毁我三观,比如他们上课时、在宿舍时、坐地铁公交时都会用手机写小说;比如他们超爱看耽美,对鹿晗和李易峰尖叫热爱;比如他们热衷于周边消费,小时代的明信片都能卖成爆款。
    于内容——新的内容形式必将诞生
    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载体和内容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势必改变网络文学的内容形式。新内容同时具备故事性、可延展性,以数个独立的短篇故事和一条主线,绵延成一个足以支撑长篇的大故事。这中间编制起作者要表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许多或感动或嬉笑的故事情节。
    经过一年多对90/95后创作者的运营,经历了身边同龄人对平台内容低幼化的绵延吐槽,也看到了想象力惊人的作品。文学总是个非标产品,一个作者,拥有一个小规模的超级粉丝群体,就有机会孕育一个超级IP。
    于作者——相信95后、00后的惊人创造力
    新内容必然由新玩家创作而成,在汤圆发展的过程中,也算是壮士断腕的放弃过一部分不合适的作者。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高活跃的年轻人社区调性的奠定,还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品。
    在年初我们定下校园作为战略方向,在挖掘校园新人方面不惜血本,到现在半年时间,一些优质的校园作者崭露头角,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奠定了良好基础。
    于未来——影视和周边是现金牛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PPT:
    《小时代》的周边分分钟卖断货,可别小看了这些徽章贴纸明信片手机壳的小物件,架不住粉丝的疯狂,虽然跟票房比起来没多少钱,但那也是数百万的进账。
    另外因为最近公司也在拍摄网络剧,也是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了解到了一些影视剧挣钱的渠道,原来不是只有上院线才能挣钱的(不是我搞神秘感,是我现在也说不清楚其他的挣钱方式)
    这是我最爱这团队的番外因素——“不务正业”。
    于情怀——创作是最优雅的创业
    当“创业者”这个名号从先锋变成流行,当越来越多年轻人盲目的投身创业浪潮中,静下来想一想,创业不是仅有注册公司开发科技产品这样一条路径。其实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创作是最低成本的创业,一个人一台手机一些故事,在一个有扶持新锐作家价值观的平台上,同样可以实现梦想。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CEO,但每个会说话的人其实都有潜力成为创作者。这也是我们霸道总裁一直非常明确的理想:培养和帮助年轻人成长。
    从过往的从业经历来看,我跟网文完全不沾边,在进入这个团队之后,我也刻意的回避被传统PC网文时代的规则洗脑。所以关于这篇文章,也许在网文老人眼里,是一个外行人的呓语。
    我们校园负责人花花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钻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外面的声音太大,被同化了一些所谓规则后束缚手脚,反而不利于行。
    但既然选择一个不确定性如此强的领域,何必要按照上一代人的游戏规则玩耍呢?既然是一个年轻人创造的、让年轻人玩乐的平台,那就好好用上我们的“年少轻狂”,赌一把又何妨。
    霸道总裁常说:事在人为。从趋势上来说,版权和IP一定就是未来。从全球范围来看,版权IP的价值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被放大,2015年是版权ip元年,这个过程我们预测还有10倍以上的增量空间。而版权ip内容,长远来看一定是稀缺资源,现在就做新内容,一定不会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