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2011年度辽宁文学奖颁奖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1.第七届辽宁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颁奖词
    

    《追随天梯的旅程》 作者:鬼 金
    
    这是一部极富现实品格的中篇小说。青年作家鬼金本身就是普通工人,他对工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体验,决定了这样一种可贵的叙述立场,那就是饱含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直面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正直、冷峻、繁华的热情和先锋性的艺术构思,揭示了当下某些企业漠视生命的现状。主人公朱河的悲剧是多重的,既包含群体的命运感,也呼唤着个体生存的尊严。而小说充满诗性的象征和隐喻,则在人性本质的意义上照亮了对普通民生的关切。
    
    《把头》 作者:王多圣
    
    作为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种隐喻,建筑工地的景观可以说既属于中国经验,也属于底层叙事。而王多圣的《把头》不仅出色地把握了这样的双重意蕴,还引入了东北乡土气息的农村视野。乡村基层的盘根错节,复杂多变的利益纠葛,主人公的迷惘与挣扎,展示了小说主题丰富的层次性,把一个乡镇建筑工地的故事讲述得风云变幻。对底层人生的精确书写,对朴素良知的幽默升华,在疼痛难忍的回顾中显出生活前进的明亮底色。
    
    
    《二舅二舅你是谁》 作者:孙春平
    
    孙春平是新乡村小说的实力派作家之一,在这部中篇里,他以出人意外的视角,戏剧化地揭示了当下农村一个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现象,那就是民间维权力量的崛起。这种力量是自发的,也是隐秘的。正是官场与民间的纠结,人情与法制的博弈,让“二舅”的传奇应运而生。一流的故事性,犀利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现实关系的复杂与苍茫。而作者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成熟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叙事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了文学批判精神的重建。
    
    
    《点灯》 作者:李铁
    
    近年来以工业题材创作引起文坛关注的李铁,内心深处也许更认同契诃夫式的审美追求。他的一系列小说新作,开始疏离钢铁和机器的风景,而亲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点灯》是以生活流的方式写普通人的故事,感伤而温暖,朴素而本色。当主人公在贫病交加的艰辛日子里,还夜夜不忘点亮旧楼中的那盏路灯的时候,他是在重温男人宽宏的爱心和责任感,并点亮他对生活的信念。而作者借此点亮的,则是文学对人性不可缩减的关怀与尊重。
    
    
    《记忆红薯》 作者:徐铎
    
    文革叙事是当代中国作家不可替代的文学使命。在这方面,《记忆红薯》的作者可谓厚积薄发,他借鉴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叙事经验,以多层视角、重复美学来讲述同一个人的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辽南农村的典型背景下,塑造了一个坚守道德、纯情至善、饱受欺凌而最后默默倒下的乡村英雄形象。作者丰厚的生活体验,凝结着强烈的精神痛感和深切的人性思考。记忆中的红薯是苦涩中的微甜,记忆中的文革岁月,却是海水中的火焰。
    
    2.第七届辽宁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颁奖词
    
    
《祝你生日快乐》 作者:女真
    
    当下女作家的写作,还有多少五四时期萧红和张爱玲的精神流韵?在女真的小说中,似乎仍有踪迹可寻。女真总是把一份特殊的情感献给都市人生,以细腻、别致、轻松的视角描写都市人的生活状态。这篇《祝你生日快乐》,通过一个家庭一天的日子,就集中而意味深长地展示了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亲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变。构思充满悬念,结局发人深省,如同生活本身的淡淡流言和细微呐喊,并蕴含着对女性角色的积极思考。
    
    《天气很好》 作者:于晓威
    
    于晓威的小说介于先锋和写实之间,并坚持冷静地传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天气很好》的理想主义在于,尽管现实生活有太多的无奈,但社会底层小人物仍在内心深处英勇地高举着良知与正义。人性的痛苦是丰富的,而星空是灿烂的。以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精神,使这个“罪与罚”的故事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变成了向往和憧憬的寓言。小说叙述的节奏感强,语言洗练,富有张力,显示了作者敏锐、简约的形式感和创新精神。
    
    
    《美丽鞋匠铺》 作者:张鲁镭
    
    就格调而言,可以把张鲁镭的小说创作称为“春天的叙事”。《美丽鞋匠铺》讲述了一个名叫春天的少妇为了打发寂寞生活,和一对修鞋夫妻交朋友的故事。这是日常生活的一段小插曲,表现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都市男女,其相逢和分离就如同走在小路交叉的花园里。作者的小说,就这样总是兴趣盎然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并洋溢着乐观、开朗、幽默的心情。她笔下的生活百态、世道人心,总让人在喧闹或寂寞中读出一种美丽。
    
    
    《西伯利亚寒流》 作者:李厘
    
    从资深文学编辑到自己尝试小说写作,李厘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把握是细微而独到的。《西伯利亚寒流》以“文革”前夕一座北方城市为背景,讲述住在同一个单元的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特殊的环境氛围,微妙的人际关系,饥馑的年代,狭小的空间,却生长着善良人性的花朵,并让悲悯情怀增添着风韵,直到后来发生了文革。这是一个冬天的故事,前夜的故事,作者的叙述笔法内敛而意蕴丰满,再现了历史记忆中难以言说的瞬间。
    
    
    《》 作者:苏兰朵
    
    以下岗工人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但苏兰朵的《》却显出了别具一格的温润与芬芳。一个以卖水果为生的下岗工人收养弃婴的故事,题材也许并不新颖,却在小说独特的视角下散发着丰盈鲜亮的光芒。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散淡温软的笔触,讲述了小人物的内心回归与道德升华。语言平实,情感细腻,树大爱精神于人生低处。作为象征的“”就像灯光,足以烛照人心,并显出与众不同的救赎意义、感染力和人文关怀的品质。
    
    3.第七届辽宁文学奖诗歌奖颁奖词
    
    
组诗《微风吹小雨》 作者:赵明舒
    
    诗歌里几乎不存在还没被表达的事物,不同的诗人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使他们的诗歌区别开来。赵明舒的《微风吹小雨》,以最日常、最普通的人和事为切入点,用细致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充满张力的先锋性语言把读者裹挟到出乎意料的思考和审美当中。他的诗就像辽北的茶,平淡中有深意,质朴中见韵味,让我们的凡俗人生显得别具境界,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努力。
    
    
    诗集《实话诗说》 作者:韩辉升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是《实话诗说》向我们再次昭示的文学真理。作者以一腔赤子之情,审视他多年来身在其中的人际关系与现实生活,视角宽阔,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时代与生活的严肃思考。在诗歌“圈子化”和“边缘化”的当下,韩辉升的诗歌让人看到了诗人的担当与责任。情系底层生命,张扬人性之美,他不仅相信诗是时代良知的见证,也坚持认为:人的生活应该更有尊严。
    
    
    组诗《相爱的树》 作者:微雨含烟
    
    女性自我如何在诗歌中突围,是微雨含烟这组诗给我们的启示。《相爱的树》站立着,静谧、温暖中带着淡淡的忧伤;《相爱的树》生长着,心情和想像力一起经历风霜雨雪。作者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记录自己的心理轨迹,以信手拈来的小事物、小情感、小叙述来伸出她的精神触角,缓慢抵达她对生活和诗歌的宽阔理解。
    
    
    诗集《风在远方》 作者:默白
    
    任何创作,真情都是最本质的力量。诗集《风在远方》,被真情浸润,闪耀着情感的光泽。我手写我心,不趋从时尚,默白的诗有一种坚定的思想品格和力量。以鲜明的意象表达个体内心的张力,融人类精神探索于当下生活细节。古典意境,现代情怀,相得益彰;反思内省,形而上下,变幻出新;作者的本真表现,让整本诗集呈现出沉潜、内敛、广博、忧郁的气质。
    
    4.第七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颁奖词
    
    
散文集 《乡邦札记》 作者:丁宗皓
    
    《乡邦札记》是把诗与真、诗与思融汇并举之书,丁宗皓坚实、沉静的写作,以内敛的态度,诗意的文字,叙述了亲情、友情和自然、淳厚的故土人风,是献给精神家园的思想录。作者通过对个人经验的唯美审视,传达出世俗生活间隙里的真情与美好,并对现代性和大众文化进行了反思和质疑。作者的方式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是温和的也是尖锐的,他在乡村与城市间的行走与凝视,在历史与现实间的守望与回眸,使散文的意蕴丰实而旷远。
    
    
    系列散文《贝加尔湖与烟斗》 作者:高海涛
    
    系列散文《贝加尔湖与烟斗》由《伊市河风》《木屋往事》《白羽草原》三篇组成。作者是评论家,但却以叶赛宁风格的诗意之笔,融俄罗斯崇高美学和中西文化之风韵,塑造了一个承载着信仰与爱情的贝加尔湖,版画般地呈现了她的荒寒与坚韧,苦难与高贵,浪漫与忧伤。作品通篇洋溢着饱满的叙述激情和学者散文的思想力量,可以说,这组三折屏式的散文,既为作者的同时代人勾勒了一份精神图谱,也提示了文化散文向域外题材拓展的可能性。
    
    
    散文集《马背上的江山》 作者:王开
    
    青山不老的抚顺新宾是前清故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历史风物和文化遗迹,为这本散文长卷提供了审美感悟的资源。王开的工作是聪明而细腻的,饱含着为家乡立传的巨大耐心,她通过实地走访,诉诸心灵体验,在书中重现了白山黑水金戈铁马的往事。地方志精神与小说智慧的融合,更可贵的是体现了民族文化寻根的自觉。一本别具眼光的前清史,鲜明的个人色彩,隐秘的文化自信,梳理出民族历史复杂而幽深的原生态风貌。
    
    
    散文 《冬梦》 作者:马晓丽
    
    这篇感人至深的作品,是女性的,小说的,也是散文的。马晓丽以小说家的视角,有力地回归到中国散文的一个源头,那就是缅怀故人、尊崇生命。一个英年早逝的朋友,他既自尊又自卑,既刚强又脆弱,有才华而不得志,充满活力却又极易毁坏。作者通过对一个无法安放心灵的生命的解读,感受艺术追求及精神困境,特别是她从容、体贴、闪耀着真诚目光的讲述,仿佛捧出一个冬天的童话,自有一种让我们震惊的力量。
    
    
    散文集《纸上的年轮》 作者:王向峰
    
    作为一个桃李芬芳、影响卓著的学者和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向峰先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的文学书写。《纸上的年轮》以评古人、述往事、说感悟、记游走、谈鉴赏为主旨,建构了他在理论研究之外的另一个美学世界。这些散文作品文思畅达,理趣高妙,饱含人生智慧和贤哲境界,熔铸传统精神和西方视野,老树著花,笔下梅开,从容淡定的生命格局,有力地彰显了文学对审美理想的信赖和向往,同时也向我们证明了读书与思考的快乐。
    
    5.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报告文学奖颁奖词
    

    
    人物特写集《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赵郁秀
    
    人生为一大事来。赵郁秀作为一位资深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活动家,是我省当代文学发展和妇女运动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或故事,缅怀共和国历史上的温情岁月,分别记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侧影,当代作家的情感历程,以及英雄人物的成长轨迹。尤为可贵的是,许多篇章具有“口述历史”的品格,既讲述历史,也激励自我。前贤巍巍,足令后人敬仰;满目青山,铭记时代楷模。
    
    长篇报告文学《钢铁作证》 作者:商国华
    
    商国华是铁西工人阶级的儿子。近年来他以回报生活的激情,创作了一系列工业题材作品并引起关注。《钢铁作证》以沈阳重型集团60年的变迁为背景,文气浩荡,诗意挥洒,刻画了几代工人、知识分子及领导干部的英雄群像,讴歌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史,彰显了当代中国的工业精神。“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豪情,全景式报告结构,使其与当下某些泛工业文学迥然有别,思考力度强劲,情感撞击人心,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大工业放歌。
    
    
    长篇纪实文学《闯关东纪事》 作者:杨春风
    
    东北这片神奇的黑土地,雪花秀丽,山川壮美。而“闯关东”这一特殊历史现象,更以其迁徙规模之广大、底层经验之丰厚、人生命运感之强烈而著称于世。这本《闯关东纪实》风格质朴,却能做到在近年诸多同类题材的文学和学术作品中另辟蹊径,对“闯关东”的历史情境进行了新颖别致的文学解读。书中的两个关键词——“苦难”与“土地”相映生辉。生死坚强、歌哭呐喊、风情画卷,百姓心声,读后令人怦然自励,更助奋发图强之志。
    6.第八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词
    
    
    长篇儿童科幻小说《追捕水巫》 作者:郑晓凯
    
    郑晓凯的《追捕水巫》以科幻构思贴近童心,将读者引入未来世界的别样风景。小说从水污染、温室效应写到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举重若轻地表达出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思。全书以侦探童话的模式和独特的视觉效果追求形成风格,作者就像一个出色的语言儿童画家,赋予作品鲜活的画面感,铺展出生动的精神空间。小说中丰盈的民间与民族文化元素,体现了作者性情和中国经验的底蕴,可称为中国式儿童科幻的一个样本。
    
    
    童话集《了不起的就是你》 作者:肇夕
    
    也许最初的世界都是由“小东西”构成的,这本童话集就是写给“小东西”们的生命赞歌。作为系列童话“小东西简史”中的一本,作品主人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与人,因而极具亲和力。没有一个“小东西”是完美的,但它们都是独特的存在,且拥有自己的秘密和力量,而这又构成了青春与生命成长的快乐过程。作者肇夕以女性特有的关怀视角和万物有灵的童话构思,探讨了儿童精神生长的主题,并显示出儿童文学应有的当代性品格。
    
    
    系列儿童散文《北方的家》 作者:党兴昶
    
    以散文的样式面向儿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党兴昶选择了儿童散文,并以代表作《北方的家》在省内外产生影响。这些朝花夕拾般的作品集萃,既是儿童散文,也是乡村叙事,恰似一串令人感动和遐想的歌谣。黑土地、关东风、梦幻般的泥土气息、原生态的童年故事,不仅表现了作者本人的童年经验,也表征了北方孩子们共有的家园感。其独特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韵,确实如儿童文学界所评价的,是“现实中国的乡村读本,人生成长的审美片段”。
    
    
    长篇儿童散文《暖暖的星星索》 作者:宋晓杰
    
    在多种体裁的文学写作中,儿童文学是宋晓杰近年来的新探索。《暖暖的星星索》以人物的情感旋律为主线,用怀旧片段式的散文叙述,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男孩女孩的心路历程。童年视角中的悲伤怜悯、流连感动、羞涩胆怯,既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生动写照,也是个体生命因匮乏而近似饱满的精神素描。复活童年记忆,重拾往日纯真,寻找逝去的时间中伴随着贫瘠、严酷的温情与美丽,就此而言,这样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年代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