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与此同时,严肃文学圈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却一直相当微妙。不少批评家仅仅把它定位为一部儿童文学,比如作家奥康纳就曾不客气地评价说:“买了此书的人都不明白他们捧读的是一本童书,得有人说出真相。” 的确,这部小说酷似童话。孩子的视角,成长的主题,都迫使作家不得不放弃复杂的讲述,只突出了童真的良知。这是小说的动人之处,然而,也正是因此,人物和内容都略显单薄。种族问题的复杂性,人性心灵深处的复杂动因,小说都略而不谈或轻轻带过。 阿迪克斯被塑造成一个道德上的完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替无辜的黑人辩护,他与镇上的居民产生了冲突,甚至差点被杀死,却对斯各特说,这些人是我们的朋友,只是与我们观点不同;原告尤厄尔是个酒鬼、无赖,当众羞辱阿迪克斯,吐了他一脸唾沫,他却说,这样也好,尤厄尔冲着我发泄了怒火,回家就不会再去折磨他可怜的孩子了。这样的形象固然令人感动,但也让人不禁疑惑:阿迪克斯的善良和宽容是怎样形成的?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南方小镇人,为什么单单他没有种族偏见? 《守望之心》恰好弥补了这种单薄。在这部小说中,天真的悲悯之心不得不向复杂的现实让步。成年后的斯各特回到故乡,发现阿迪克斯竟然反对给予黑人选举权。斯各特感到难以置信,心中的偶像坍塌了,她陷入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家人之间也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这里,老年的阿迪克斯被“拉下神坛”,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缺点,也会妥协,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在他身上展露无遗。 但是,《守望之心》并不是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颠覆。阿迪克斯仍然是那个正义、理性的父亲,只是,面对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经过了漫长的内心变化,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感到世界被颠覆的,是斯各特自己。这是她的“二次成长”,也是她的成人礼。一直以来,她都是在以自己想象中的父亲的准则为自己的准则,将自己的理想主义投射到父亲身上。这样一位父亲,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她从未意识到他其实也是个普通人。最后关头,叔叔杰克的话点醒了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岛上唯一的守望者,是自己的良心。这一刻,斯各特终于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终于从那个在精神上依附于父亲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福克纳曾说,好的故事只有一种,那就是关于人类的心灵与其自身发生冲突的故事。《守望之心》的主题,恰在于此。对心灵的关注,赋予了它某种深度和厚重,这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没有的;当然,公允地说,单单看《守望之心》,故事情节是不够丰满的,如果没有《杀死一只知更鸟》互为补充,这本书也许不会对读者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读完小说,我不得不佩服当年那位出版社编辑的卓越眼光。他对《守望之心》的评判或许过于严苛,但正是这种准确的判断和建议,成就了一部经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