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论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都市化倾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思无邪——当代儿童文 李东华 参加讨论

当代农村少儿形象在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缺失
    
1991年,儿童文学评论家周晓波曾在《都市里的少年——80年代儿童小说创作动向之六》一文中,欣喜地发现,在当时的儿童文学创作中“现代都市少年的形象正日渐清晰起来,并逐渐与少年小说历来所引以为自豪的乡村少年形象形成并驾齐驱的趋势。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兴奋与喜悦,因为它标志着我国当代城市文化中都市少年形象的确立与少年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与充实。”但是,她仍然感到在当时的少年小说创作中,“人们可以从容地举出一大串有个性有特色的乡村少年典型,而很难列出一些真正值得称道的都市少年形象。”因此,她在文章的末尾,热切地呼唤儿童文学作家们创造出可与乡村少年相媲美的、令人赞叹的都市少年形象。十几年过去了,历史发生了喜剧性的逆转,综观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确实像周晓波当年所期待的那样,都市少年小说以压倒性的优势确立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独霸儿童文坛——除了一些零星的短篇小说,我们几乎看不到几个当代农村少年儿童的形象!虽然,在近几年涌现的比较优秀的文本中,曹文轩的《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以及彭学军的曾获宋庆龄奖大奖的《你是我的妹》,写的都是乡村题材,但是,显而易见,乡村在这些作品中只是一个背景,而且,他们所描绘的都是遥远的六七十年代的乡村。那么,当代农村的少年儿童,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吃惊地发现,虽然,我国3亿多少年儿童有2亿多在广大的农村,但是,他们的形象在当前儿童文学作家的笔下是缺席的。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不容置疑地呈现了都市化的倾向。
    我国大陆儿童文学创作的都市化历程
    
从1949年到1976年,在我国大陆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反映农村和城市两种题材的作品基本上是平衡的,既有《我和小荣》、《海滨的孩子》、《微山湖上》、《小兵张嘎》等农村题材的优秀作品,又有《罗文应的故事》、《越早越好》、《小胖和小松》、《吕小刚和他的妹妹》等城市题材的代表性作品。这种平衡不但体现在两种题材的作品在数量上不相上下,还在于作家们在创作理念上并没有刻意突出其城市或农村的背景,在这个时期,“城市”和“农村”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名词。
    新时期开始后,我国大陆的儿童文学创作向纵深发展,无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的优秀作品都很多。老一代作家任大星、任大霖创作了一批以童年乡村为背景的小说,接着,出现了曹文轩、李凤杰等执著于表现农村的作家。刘心武、程玮、夏有志、刘健屏、张之路、陈丹燕、黄蓓佳、秦文君等以城市为创作资源的作家。但在上世纪80年代,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题材并非刻意的选择。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心地位得以确立。一批作家注意到了“城市”这个背景的特殊性,开始注重对城市的描绘或流露出在城市生活的特有的情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如秦文君、梅子涵。秦文君的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儿童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开始注重对于都市场景的呈现。应该说,这一批作家的创作呈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两栖性和过渡性。
    真正拉开儿童文学创作都市化帷幕的应该说是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低龄化写作”。1997年,深圳16岁的女学生郁秀率先推出了《花季·雨季》,开始了低龄化写作的先河,这本书以校园原生态的生活和深圳这个特区的背景,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随后,北京少儿社推出的一套中学生写的小说,丛书的名字就叫做“自画青春”,2002年,12岁的小学生蒋方舟推出了她的长篇小说《正在发育》。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批少年写手也纷纷登场。这些作品里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都市少年,而且基本上都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都市里的少年人,体现出了相当明显的“都市感”。虽然这是新人之作,但它的成功和良好的市场效应必然对成年作家造成不小的冲击。在9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一批新生代作家里,张洁、殷健灵、薛涛、谢倩霓、张弘等,她们的作品几乎都是都市叙事。2001年出现了“花衣裳”组合,应该说,这个组合是一次自觉的选择,三个年轻女作家饶雪漫、郁雨君和伍美珍打出的组合,目标读者就是正在中国都市中成长的少年儿童,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她们的口号就是“都市、青春、流行”。接着,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也成了畅销书,马小跳系列已发行到700万册。而有着“北曹(文轩)南秦(文君)”美誉的儿童文坛重量级作家秦文君,在她2003年创作的儿童长篇小说《天棠街3号》里,也专门点明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并且,对上海市中上层人家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都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描写。
    尽管,这些作家创作态度各不相同。但是,毫不例外,当前的儿童文坛,已没了乡村少年儿童的身影。乡村似乎渐渐变成了曹文轩自己的领地。
    儿童文学创作都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应该说,儿童文学创作的都市化倾向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它将往哪里发展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但是,都市化倾向给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儿童文学作家们更加在意受众的反应,甚至出现了迎合小读者的倾向。2、儿童文学作家们更加关注作品的传播、销售,并且和传媒、出版方共同合作,大力介入作品的销售环节,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签名售书活动。3、作家追求明星化的包装策略。如比较典型的“花衣裳”组合。4、出现了工作室这种工场流水线式的商业化写作。如郭敬明的工作室,杨鹏的工作室等等。
    儿童文学创作的都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过于都市化,也给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种种弊端:1、它破坏了题材的生态平衡。都市小说的一枝独秀,使广大的农村少年儿童,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种都市化同时还存在着贵族化的倾向。正像青年评论家谭旭东所言:“许多儿童文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都市贵族化’倾向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取向,儿童文学作品不再是对强者少年的描写,不再是对底层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再现或表现,而是追随都市商业化进程和休闲文化的脚步,‘淡化苦难,表现快乐’成了许多作家的创作原则。”这样一种创作倾向,导致了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过于轻飘,缺乏深度,甚至失之油滑。不但造成了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以及城市弱势群体子女形象的缺席,而且就是被描写到的那些充斥着时尚符号的都市少年儿童,他们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也被大大地简化了,遮蔽了他们生存的真实状态。儿童文学本应该是最具同情心的一种文学,它关怀弱者,抚慰人生,而儿童文学如果不关心弱者,只供一部分孩子的消费,满足他们的消费的欲望,那么,儿童文学必然丧失了其敢于担当的天性。2、过度地追逐图书的利润,使作家深陷市场化、商业化而不能自拔。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加强了可读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但物极必反,过度地沉溺于此,就会严重地削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正如一些儿童文学研究者所描述的,当前的儿童文学正在从“忧患”走向“放松”,从“思考”走向“感受”,从“深度”走向“平面”,从“凝重”走向“调侃”。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