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熊育群的长篇小说《连尔居》(作家出版社出版),我困惑于它完全不按小说结构的一般套路,也不留下脉络可循的寻常走势。它的异数有四:没有推动情节的主线,而是一大把经纬线的交织;人物很难进行主演配角之分,他们群体登场,率性本色,是一群乡民在湖区淤泥堆积层上的“原始舞”;没有统一视角,是散点的随意照射与透视,是时空由我的自由切换,是历史现实、梦境魔幻的交错闪现,因此出现了风物写真、风俗白描、历史长轴、印象光影的奇妙组合,让人目不暇接;四十九章及后记彼此之间跨度很大,每节之间也不讲究起承转合,如水泻地,遇弯曲折,随物赋形。 这是作家的有意为之,还是散文写作的惯性冲动使然?难道作家只求一吐为快而可以不追求小说结构的内法则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对《连尔居》进行了一次再梳理,发现它的隐形结构大致沿着“现实—历史”和“物象—梦幻”两大块状进行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师出身的熊育群,他在《连尔居》中造了两套建筑:一套是实体形态的,完全可以容纳乡民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生活其中宽绰有余,他们要搭台唱戏,也随处可取构造之材,一转眼就能登台亮相;另一套是虚化形态的,其纵深连接着历史、传说、歌谣、想象、梦境、人心,以及自然深处的律动,这里打破了小说的边界,不受时空的局限,它们要挣脱物理定律和意识形态的严控严管。这两套建筑为虚实,为表里,为依托,缺一不可,共同完成了连尔居承载的宿命,它既是乡民社会生活的居所,又是人类精神疆域拓展的可能,也是接纳作者本人诗意栖居、切问存在、安放灵魂的家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