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1910-1990)这位江苏涟水人,对张灵甫攻占自己的家乡,肯定有着切肤之痛;这位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参加过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的军旅作家,对于这段历史的描写肯定有着他自己的独特感受。正是由于吴强对群众历史观的不懈坚持,正是由于他对个人崇拜的英雄历史观的大胆否定,也就导致了吴强后来多次遭到批判,被戴上“自然主义”等许多政治帽子,《红日》因此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有人批判他“通过大量非战争生活场景的描写,削弱了这场战争的伟大”;有人批判他“写好人身上有毛病,坏人身上有亮点”,美化敌军,丑化我军;还有人批判他“肆意攻击伟大神圣的红太阳”。其实,这些批判他的“罪行”,正是吴强表现现代战争中的平凡个性和普通场景的主要艺术成就所在。吴强失去了光耀的职务和身份,被下放到奉贤农场担水浇菜,去印刷厂糊信封,到外轮码头当装卸工,然后又被隔离审查、投入监狱长达10年之久,一直到1978年才平反昭雪,得以安心地离开人世。 我觉得正是这种所谓的“自然主义”,才使得吴强的《红日》能够名留青史。这种将历史还原成平凡的群众历史观,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标志了我们民族性格一种成熟,也正是这场战争给我们的民族在精神上带来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