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周秦汉文学研究中的《汉志》主义及其超越(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中文版》 徐建委 参加讨论

    一 刘向校书与《汉志》新目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雅好图书的成帝命光禄大夫刘向整理其秘府庋藏,兼派谒者陈农广收天下遗书,以供刘向校勘之用。此次校书的主要参与者还有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他们分别负责校勘兵书、数术和方技三部分文献。另外,刘伋③、刘歆、杜参、房凤、苏竟、卜圭、富参、班斿、史丹、王龚、望、立④等人亦参与其中。这次的文献整理直到刘向辞世尚未完成。绥和二年(前7)三月汉成帝崩,四月汉哀帝即位,复命刘歆卒其父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至此,这次大规模的校书事业才算功成,历时近二十年。因刘向约卒于绥和元年(前8)前后,而《七略》成书于绥和二年至建平元年之间⑤,故这次校书已在刘向主持下接近完成。
    刘向校书,每校一部,均会集众本,勘正讹误,重新缮写新校之书于简帛⑥,并作《叙录》一篇,上奏汉成帝,汇报此书的整理情况,绍介作者及书之内容。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云“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验之宋刊《荀子》《说苑》等古本,《叙录》正是附于新书目录之后,首卷之前。阮氏又云“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也”⑦。故《别录》为刘向校书《叙录》之总汇,别集为之,故名《别录》。此书至唐尚有流传,宋以后亡佚,迄今相对完整的《叙录》仅存数篇而已,如《战国策叙录》《荀子叙录》《说苑叙录》等。
    刘歆的《七略》就是在他父亲《别录》的基础上成书的,班固《汉书·艺文志》曰: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⑧
    所谓“总群书而奏《七略》”者,阮孝绪《七录序》称刘歆撮《别录》之指要而著之。《别录》《七略》今俱亡佚,各数十百条遗文无足排比考辨,然阮氏得见二书,故其言当可信据。《隋书·经籍志》亦用阮氏之说乃又一证。回观《汉书》,汉哀帝命刘歆卒其父业,刘歆受命未久而书成,则《七略》乃《别录》之“略”可知。由此判断,《汉志》所云刘歆所总之“群书”,必非未校之书,而是乃父主持校订之新书。
    班固删裁《七略》而成《艺文志》,近乎完整保留《七略》脉络骨骼,仅增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而已,连“六艺略”“诸子略”之名,亦沿袭不改。则班《志》实刘向新校群书之目录⑨,验之《别录》佚文更无疑矣。颜师古注即多引刘向《别录》注《艺文志》,如注《易》之《神输》曰:“刘向《别录》云‘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得则四海输之祥瑞’。”(《汉书》卷三○《艺文志》,第6册,第1704页)注《周书》曰:“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今之存者四十五篇。”(《汉书》卷三○《艺文志》,第6册,第1706页)注《雅琴龙氏》曰:“刘向《别录》云亦魏相所奏也,与赵定俱召见待诏,后拜为侍郎。”(《汉书》卷三○《艺文志》,第6册,第1711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故足见班《志》实踵《别录》而来。
    唯需特别留意处,是《汉书·艺文志》乃新书目录,非旧书目录。新书相较于旧书,有何种改变,不仅仅是文献学问题,更关涉周秦汉学术研究之根本。
    一般常识而言,周秦汉之间历史、学术、文学与思想研究的关键,乃是古书文本问题,因战国秦汉古书文本之“构成”、写定、流变至今尚存诸多疑问未解。文本有疑,则论断难下。进而言之,战国秦汉古书文本问题的关键,乃是刘向的校书。刘向校书何以如此重要,因其为群书写定新本也。新书相较旧书,自然有变化,或正文字,或补脱文,或重订篇章等等,不一而足。故汉成帝河平三年至汉哀帝建平元年之间的这二十年,西汉时代所有的传世古文献的文本形式,几乎或大或小地改变了。兹举三例以证之:
    其一,《尚书》。《汉书·艺文志》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汉书》卷三○《艺文志》,第6册,第1706页)考今本《酒诰》《召诰》,无脱简之迹,故知刘向用中古文《尚书》补足今文《尚书》之脱简。今文《尚书》经刘向之校,而增补数十字。
    其二,《晏子》。刘向《别录》曰:“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晏子盖短,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⑩则今本八篇之《晏子》乃刘向据中外各类“晏子书”重编者也。其每一篇皆为新编,故有七、八两篇异文之存。
    其三,《战国策》。刘向《别录》曰:“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文献学论著辑要》,第1页)则前此并无《战国策》一书,此书乃刘向对一批策士简汇编,并命以新名。
    上述三例由小到大,显示了古文献的文本形式,经刘向校书所发生的改变。今传绝大多数先秦至西汉文献,均见载于《汉志》,且其卷帙、编次亦同《汉志》,即便卷帙不同于《汉志》者,也多由《汉志》之本而来,故今传汉以前文献多经刘向整理。如今本《尚书》《毛诗》《仪礼》《论语》《孝经》《晏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战国策》《山海经》等,卷帙、编次均同《汉志》,而《孟子》《庄子》《管子》《新书》等,则相较《汉志》佚失部分篇章。要之,今传先秦至西汉中前期文献,主要是刘向所校新书。
    我们据新书而研究旧书流行时代之问题,其间学术“错位”之大小,自然与新、旧文本差异之大小成正比。但真正的问题却是:学术研究的“错位”被普遍的忽视了。因为新、旧书之文本差异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亦缺乏相对深入的研究。
    当然,六艺经传文本、少数子书及数术、方技类的部分古书,刘向之前或已基本写定,多数不入秘府,入秘府者,需校勘整理者亦少。如《易》《书》《诗》《春秋》之经传,早已成为经典文本,需勘正的地方自然不会很多。即便如此,据马王堆帛书之《易传》,可知至迟在汉文帝时期还存在章次不同、文本结构有异的不同写本。据《汉志》小序,知刘向依据中古文《易》补充了田何本《易经》“无咎”“悔亡”数字,从中古文《尚书》补充伏生本《尚书》“《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且中古文与今文相异者七百余字,刘向校否未知。《礼》虽早已立于学官,然今本《仪礼》乃刘向重编本,唯《礼记》今传本仍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而非刘向重编一百三十一篇本。
    《隋书·经籍志》所载汉前古文献卷帙或同《汉志》,或在《汉志》所载卷帙基础上有所佚失、调整,但总归多以《汉志》本为源头。故知群书今本绝大多数以刘向校本为祖本也。由此,刘向校书之于中国学术之意义可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