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东晋清谈与吴声歌的流行及其诗史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 蔡彦峰 参加讨论

    
    四 结语
    要之,清谈在东晋极为盛行,其注重声音之美的特点与声情流转的吴声歌极相契合,这是东晋清谈士人能够超越雅俗隔阂,比较顺利地接受吴声歌的重要原因。吴声以五言为体,因此,对吴声歌的欣赏、学习,使士族士人重新关注五言诗,开启五言诗的创作风气,成为扭转玄言诗风的一个重要契机,对齐梁人变革艰涩的晋宋诗风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在玄言诗独盛的背景下,目前对吴声歌在东晋士人群体中的流行状况、原因及其意义,还缺乏清楚的认识,这影响了我们对东晋诗歌发展的准确判断,因此有必要对这段诗史进行相应的梳理。
     
        参考文献:
    ①曹道衡《南朝政局与“吴声歌”“西曲歌”的兴盛》(《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从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吴声歌在东晋时期得以流行的原因,可以参见。
    ②赵敏俐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页。
    ③相对于“言约旨远”注重义理辨析的西晋清谈,东晋清谈在辞藻、声音上的审美追求是很突出的特点,参见拙文《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论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国学研究》第31卷)。
    ④刘义庆著,余嘉锡笺《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页。
    ⑤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页。
    ⑥房玄龄《晋书》卷四三《王衍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册,第1236页。
    ⑦范子烨《“清谈”词义考》,《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68页。
    ⑧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页。
    ⑨韩经太《清谈 淡思 浓采——诗学与哲学之间的文化透视》,《中国诗歌研究》第1辑。
    ⑩钱志熙《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9页。
    (11)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7页。
    (12)楼宇烈《袁宏与东晋玄学》,《国学研究》第1卷。
    (13)关于东晋清谈的特点及其影响,可参见拙文《东晋清谈与阅读方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4)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六,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409页。
    (15)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61页。
    (16)李延寿《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册,第881页。
    (17)蔡彦峰《元嘉体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5—66页。
    (1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043页。
    (19)沈约《宋书》卷一九《乐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册,第540页。
    (20)张彦远《法书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351、391页。
    (21)欧阳询著,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85页。
    (22)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吴声歌旧器有篪、箜篌、琵琶,今有笙、筝。”(第640页)
    (23)曹道衡《〈相和歌〉与〈清商三调〉》,《中古文学史论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0页。
    (24)王运熙《论吴声西曲》,《乐府诗论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01页。
    (25)曹道衡《谈南朝乐府民歌》,《文史知识》1986年第4期。
    (26)翁其斌《“吴歌”“西曲”文人拟作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27)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54页。
    (28)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7—88页。
    (29)王运熙《论吴声与西曲》云:“我疑心民间歌谣的字句本来比较自由,经过了贵族阶级的删改和仿制,它们的格式就更整齐化起来。”(《乐府诗论述》,第416页)如果这个推测准确,那么东晋士族文人对吴声歌的接受,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学习五言体的过程。
    (30)葛晓音《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
    (31)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0页。
    (32)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页。
    (33)萧子显《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3册,第908页。
    (34)萧绎著,许逸民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66页。
    (35)王运熙《中国中古文人对俚俗文学与时俗文学的态度》,《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6)锺嵘著,曹旭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76、631页。
     
    (《文学遗产》2016年第2016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