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明清小说寓意法命名的内涵与特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程国赋 参加讨论

    第一,书名与人物命名。《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云:“空空道人听如此话,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金陵十二钗》。”(18)《红楼梦》一书存在多种名称,其中《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等反映鲜明的色空观,清代梦觉主人《〈红楼梦〉序》云:“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19)梦觉主人认为富贵、情爱到头来都是一场梦幻一场空,这正是作者藉以命名为《红楼梦》的深意。
    《石头记》被改名《情僧录》,后来再改为《风月宝鉴》,其寓意也在于此。清代王希廉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回评中对此加以阐释:“是代石头说一生亲历境界,实叙其事,并非捏造,以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意。故借空空道人抄写得来。……情僧者,情生也;情僧缘者,因情生缘也。风月宝鉴者,即因色悟空也。金陵十二钗,情缘之所由生也。”(20)在《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叙及贾瑞之事,王希廉在回评中就《风月宝鉴》之名再加阐述:“背面是骷髅,正面是凤姐。美人即骷髅,骷髅即美人。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21)王希廉认为《情僧录》和《风月宝鉴》二名体现明显的色空思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正是《红楼梦》几种书名的真实寓意之所在。
    从人物命名来看,“空空道人”是《红楼梦》作者假托的小说人物,他与小说中警幻仙姑等名称一样体现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色空观念。
    第二,茶名、地名。《红楼梦》中茶名“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寓含色空观。甲戌本《石头记》第五回:“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评云:“隐‘哭’字。”第五回:“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评云:“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22)清代王希廉在《红楼梦》第五回回评中指出:“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杯’,言目前虽有千红万艳,日后总归杯(抔)土一穴。同是点化语,不是赞仙家茶酒。”(23)《红楼梦》中的地名同样富有寓意,清代方玉润《星烈日记》卷七十云:“案有《红楼梦》一书,乃取阅之。大旨亦黄粱梦之义,特拈出一情字作主,遂别开出一情色世界,亦天地间自有之境,曰太虚幻境,曰孽海情天,以及痴情、结怨、朝啼、暮哭、春感、秋悲、薄命诸司,虽设创名,却有真意。又天曰离恨,海曰灌愁,山曰放春,洞曰遣香,债曰眼泪,无不确有所见。盖人生为一情字所缠,即涉无数幻境也。”(24)方玉润就《红楼梦》中多种地名寓意进行阐释,认为《红楼梦》命名的实质就是宣扬色空观念。
    有些小说作品通过书名宣扬因果报应、劝人积善行德。明末天然痴叟所撰《石点头》取名借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冯梦龙《石点头叙》云:“《石点头》者,生公在虎丘说法故事也。小说家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开清净方便法门,能使顽夫伥子,积迷顿悟,此与高僧悟石何异。”(25)明末清初小说《醉醒石》表达了同样的创作主旨,缪荃孙《〈醉醒石〉序》曾经称赞此书:“演说果报,决断是非,挽几希之仁心,断无聊之妄念;场前巷底,妇孺皆知,不较九流为有益乎?”(26)清代《善恶图全传》借书名劝人积善,正如浮槎使者《善恶图序》所云:“《善恶图》一书,所以劝善惩恶者也。”(27)
    (二)借助小说命名宣扬道教理论
    第一,通过小说书名表达钦慕仙道的思想。明代邓志谟创作的三部道教小说分别取名《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简称为《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直接将晋朝许逊、唐朝吕纯阳、五代萨真人三位道教著名人物的姓名嵌入小说书名之中。《铁树记》歌颂许逊以铁树镇蛟、救国护民的功绩,并称赞“都仙(按:指许逊)屡出护国,是当代之铁树,奕叶且重光矣!”(28)以“铁树”一词称赞道教神仙,大力弘扬道教。《飞剑记》《咒枣记》分别记载吕纯阳、萨真人的事迹,表达同样的寓意。飞剑是得道之人所持之物,咒枣则是古代道士、方士等人对着枣念咒,希望祛邪治病,这些名称均含有浓郁的道教色彩。邓志谟《萨真人咒枣记引》声称:“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摭其遗事,演以《咒枣记》。‘咒枣’云者,举法术一事该其余也。”(29)邓氏倾慕萨真人等神仙,希望通过小说创作对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
    清代潘昶撰《金莲仙史》演绎全真教人物的事迹。其《〈金莲仙史〉序》认为,世俗之人追名逐利,沉迷苦海而不自知、不自拔,潘昶担心“世衰道微,去圣日远。凡有真志者,不得其门而入,尽被傍门野教诱惑;无夙根者,以虚情幻境上认真,酒色财气中取乐,蜗角争名,蝇头夺利”。所以他指出:“岂知光阴有限,转瞬无常,幻梦觉时,事事非真;傀儡收处,般般是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矣。”(30)希望世人及时醒悟,由此在旧本《七真传》的基础上创作小说《金莲仙史》。潘昶自序指出,《金莲仙史》书名中的“金莲”出自“重阳所度七朵金莲”,此书编撰“乃登天之宝筏,渡世之慈航也”,世人通过阅读可入道德之门,可寻修真之路。(31)清代常宝光绪三十四年撰《〈金莲仙史〉跋》也揭示出此书命名的崇道之旨,认为刊刻《金莲仙史》将“有功于黄冠者流”,希望读者领悟《金莲仙史》一书寓含的深意,坚定修道的信念。(32)
    第二,通过小说作品人物命名宣传道教理论。较为突出的是清代李百川所撰《绿野仙踪》,其中主人公冷于冰的命名寓意深远。《绿野仙踪》第一回《陆都管辅孤忠幼主 冷于冰下第产麟儿》介绍冷于冰的身世,冷于冰的高祖冷谦“深明道术”,祖父冷延年“远近有神仙之誉”(33);冷于冰出生以后,他父亲冷时雪为之取名“冷于冰”,希望他秉性正直,洁身自好,注重个体修养。冷于冰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科举失利之后,远走他乡,访仙问道,修炼成仙,从此扬善惩恶,救民于水火。侯定超于乾隆三十六年为《绿野仙踪》作序,对“冷于冰”一名做进一步的解读,认为“冷”与“热”相对,所谓“热”即热衷功名利禄,热衷酒色财气。(34)侯氏认为,“冷于冰”之名与道教关系密切:
    持心之要,莫妙于冷,莫妙于冷于冰,此作者命名之意,至深至切。庄子曰:“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冷之谓也。张子曰:“聚亦吾体,散亦吾体。”冷于冰之谓也。(35)
    侯定超认为,所谓“冷”在于“无欲”,在于远离酒色财气,“持心之要,莫妙于冷,莫妙于冷于冰”,这正是作者命名的真实意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