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学史书写与《儒林外史》的经典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淮论坛》2015年第201 秦军荣 参加讨论

    二、1915-1940年:《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出场
    1915年以后,《儒林外史》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中国文学史》中,这与章回小说研究的发轫、发展,尤其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勃兴等因素密切相关。
    1.《儒林外史》研究的勃兴
    1917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揭开了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文学改革运动,“《儒林外史》因为被新文学运动的闯将们标举为白话小说的旗帜、‘国语文学’的范本,从此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11]
    近代第一个为吴敬梓作传的是胡适,他早在1920年就撰写了《吴敬梓传》,细致梳理了吴氏的生平概况,明确了《儒林外史》的写作年代、背景及价值,给后来研究者作了极好的铺垫。1922年,胡适又编撰了《吴敬梓年谱》,详细考证了吴敬梓的家世和生平。
    1923-1924,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初版,第二十三篇为清之讽刺小说,专篇介绍《儒林外史》。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视《儒林外史》为一部以公心讽世之书:“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12]155二是简介吴敬梓。三是概述《儒林外史》人物描写之特色:“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四是分析《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12]155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较为全面,上述诸种观点几乎全为后世所继承。惜其只是以经验描述的方式呈现,并未展开深入论证。
    1933年,胡怀琛的《中国小说概论》由世界书局出版。其第六章第二节以“《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为标题,将两部长篇作对比分析:“《儒林外史》只能‘看’不能‘说’,正与《红楼梦》相同。但亦有不同之处,《红楼梦》全部结构精密严整;《儒林外史》全部无结构可言,只可算把许多短篇,合成一个长篇,在合缝处,用一点小方法把他们连络起来。这是《儒林外史》不及《红楼梦》之处。”[13]98“《儒林外史》的用意,是在讽刺当时候的文人。”[13]98“然而《儒林外史》描写得深刻、真切,正和《红楼梦》是一样的。”[13]98最后录《红楼梦》、《儒林外史》各一小段作结,引录文字远多于概述部分。
    2.《中国文学史》对《儒林外史》的经验描述式呈现
    1915至1940年,《中国文学史》对《儒林外史》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经验描述式。经验描述是中国古人研读、品评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优点在于自由灵活地发表意见,但繁琐为法、缺乏系统性亦是其难以规避的缺憾。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通史著作以张之纯的《中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中华书局1918年版)、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光华书局1928年版)、陆侃如与冯沅君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开明书店1932年版)、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朴社1932年版)、刘经庵的《中国纯文学史纲》(北平著者书店1935年版)、容肇祖的《中国文学史大纲》(朴社1935年版)为代表。这些中国文学史著作对《儒林外史》的论述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儒林外史》与其他清代小说列入同一章节进行介绍,即不单独成章;二是以描写阅读经验为主,有时也辅以大段引文,但并不展开深入、透彻的分析。兹——列举为证。
    张之纯的《中国文学史》对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清代小说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概述:“清代好小说家言者首推纪文达昀,诙谐善谈。袁太史枚尝作《子不语》,不及其雅饬。蒲松龄《聊斋志异》尤为卓绝。言情之作则莫如曹雪芹之《红楼梦》,讥世之作则莫如吴敏轩之《儒林外史》。曹以婉转缠绵胜,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有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之致。吴以精刻廉悍胜,穷形尽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所谓各造其极也。”[14]对《儒林外史》的讽刺、描写手法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以陈玉堂辑录的《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③为线索进行查阅,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国人将《儒林外史》写入中国文学通史方面,张之纯的《中国文学史》有开创之功。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第四章为“清代戏曲小说”。在介绍小说时,谢无量首先引用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资料重点推介了《红楼梦》:“清代章回小说,无不推《红楼梦》为第一。”[15]686其次,谢无量指出,“章回小说之流行于世者甚众”[15]687,只能“就其习见而作者姓名可考者,略举于下”[15]687,其中就有《儒林外史》:“叶名澧《桥酉杂记》云:‘坊间所刻《儒林外史》五十卷,全椒吴敬梓所著也,字敏轩,一字文木,乾隆间人。尝以博学鸿词荐,不赴。袭父祖业,甚富,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不数年而产尽。醉中则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后竟如所言。程鱼门吏部为作传。按《儒林外史》所述诸人,皆以讽当时名士,为近日讥刺小说之宗。”[15]687-688在此,谢无量引用叶名澧的考证材料介绍了吴敬梓的生平事迹,然后高度概括了《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视之为“讥刺小说之宗”。该说略早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评论。
    郑振铎《文学大纲》第二十九章为18世纪的中国文学,“在这一世纪里,著名的小说出现了不少,最著者如《红楼梦》,如《儒林外史》,如《绿野仙踪》,皆为前无古人之作”[16]1385。“《儒林外史》没有《红楼梦》那么婉柔的情调,没有《红楼梦》那么细腻周密的风格,然它却是一部尖利的讽刺小说,一部发挥作者的理想的小说。”[16]1394对于《儒林外史》,郑振铎主要介绍了三点:一是人物来源:“如杜少卿即为他自己,杜慎卿为其兄青然,庄尚志为程绵庄,虞育德为吴蒙泉,余皆可指证。”二是《儒林外史》的文笔很锋利,描写力很富裕,唯见解带太多的酸气,处处维持他的正统的儒家思想,颇使读者有迂阔之感。三是结构很散漫。正如有论者谓:“其书处处可住,亦处处不可住。”[16]1395但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没有论及清代小说,殊为遗憾。
    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第三十章为清代的章回小说,“清代章回小说作家之著名者,为著《儒林外史》之吴敬梓,著《红楼梦》之曹霑,著《镜花缘》之李汝珍,著《老残游记》之刘鹗,今为一一论列”。[17]185在简介吴敬梓之后,赵景深重点分析了《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形象,亦是引用文字居多。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文学史简编》介绍吴敬梓及《儒林外史》仅有一段。先简介出身,然后概述作品:“他的作品很多,而不很流传,只有《儒林外史》却脍炙人口。此书共有五十五回,作于吴敬梓旅居南京时,约当雍正末年,那时的士大夫们太看重制艺了,不但学识浅陋,且一举一动也都矫饰可笑,《外史》所写的,即以此种人为对象,刻画入微,而宅心公平;较之其他讽刺小说,实高出万倍。惜全书没有主干,未免大醇小疵。”[18]
    刘经庵的《中国纯文学史纲》第七节为“清代的小说”,其中“社会小说”部分,首先介绍了《儒林外史》,包括以下内容:“全书五十五回”,是一部反对科举的小说,是中国讽刺小说中第一部”;“书中人物大抵均有所指”;“结构不严密”;另外节录《儒林外史》第48回“徽州府烈妇殉夫”。[19]
    容肇祖的《中国文学史大纲》第四十六章为“清代小说”,在“长篇小说”部分介绍了《儒林外史》。他指出《儒林外史》有两点长处:一是客观的,写实的;二是要改造社会的,讨论社会问题的。此外还有两点技术的好处:一是描写真切,没有肤泛语,没有过火语;二是很好的国语的文学。弊病亦有两点:一是见解带太多的酸气,二是结构很散漫。[20]这都是切实的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