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史记》中体现出的民间视角(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 郭令原 参加讨论

    三、《史记》中体现出的民间趣味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虽然称赞司马迁“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同时又批评其:“爱奇反经之尤”[9],因为能够载入史册的人物和事件总是以对历史产生的影响为入选标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人物事件一旦记录下来对于后代的治国者都会是一种经验或者教训。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也说:“《春秋》采善贬恶。”都说明传统的史书要体现出天下国家兴亡的规律,为执政者提供行为参照,所以传统史籍对于一些偶然事件和个人事件是不会重视的。刘勰又进一步指出:“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说明了“爱奇”是信史应该避免的,同时也指出它是一种民间趣味。
    《史记》中不仅写了大量普通人,即使是重要历史人物,也注意到其私人生活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无关政治教化,但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普通人,却是社会大众愿意了解和知道的。如《吕不韦列传》中对秦始皇身世做了详细的介绍: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
    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始皇本纪》载:“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到《吕不韦列传》叙事细致曲折,指出秦始皇亲父并非子楚,而是吕不韦,同时也叙述了嬴政即位的偶然性,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中普通大众的好奇心里,另一方面,表现出对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的蔑视。
    司马迁叙述汉高帝刘邦固然体现了他的特异之处和作为政治家的才能,同时也揭示了其作为普通人的一方面: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既有成功后的沾沾自喜,也有和乡亲在一起的痛快豪放。在书中许多地方还写到了高帝“慢而侮人”的事情。大人物在人们眼中一般是被神圣化了的,这里却表现了更多生活中个性化的细节,因为都贴近普通人心理,所以也最引人入胜。
    作为史学著作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极为重要,司马迁也是很注意这一点的。《五帝本纪》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又《大宛列传》中称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言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文献使用非常谨严,但同时也并不排斥民间传闻。如《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事,作者自叙道:“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俱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又《淮阴侯列传》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这在近代人物叙述中反映得尤其突出,《留侯世家》载: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留侯遇圯上老人无可证实,显然是一段传说,司马迁载之。又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多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其可谓非天乎?”半信半疑,虽涉虚诞,主要体现留侯非常人的智慧。
    又《李将军列传》叙李广在右北平射虎事: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