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孟浩然的归属与主体风格(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魏耕原 参加讨论

    二、孟浩然诗的艺术追求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追求上极具个性化,风格冲淡闲远,浑然省净,幽静超然,清旷圆亮,豁朗之中时挟壮逸之气。所以绮丽华美的初唐诗之后,孟诗带来一股新鲜空气。闻一多先生说:“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的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⑧所言不无道理,意义在于看到了孟诗在盛唐前期的作用。孟浩然是个极具个性的人,自初唐至盛唐士人流行自我夸诞标榜式的自荐风气,王泠然、员半千、陈子昂与稍后的李白、高适、崔颢、杜甫轻重不同地都参与其中,孟集中只有一首阿谀奉承的《上张吏部》,《河岳英灵集》题作《赠张均员外》,《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全唐诗》均作卢象诗。以好扶持后进闻名的韩朝宗,被李白《与韩荆州书》称为“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与孟约好赴京以荐。他却以与友聚饮,轻易地回绝了,虽然他的功名性也很强。所以狂傲的李白《赠孟浩然》称为“孟夫子”,崇仰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在诗艺追求上亦极具个性,初盛唐盛行七言歌行体与盛唐极为流行的七绝,他都没有多少兴趣,两体合共仅8首,七律也只有4首。按理应是五古的作手了,然而五律126首,五排多到35首,二者合占其诗64%,而五古仅占1/4。看来对五律兴致最浓,却采用古诗的手法,经常把中四联的偶对搞得让人感觉不出。五排大多是12句,长者也不过20韵上下。对诗体有明显选择,极少七律近于李白;喜爱五律,五绝亦18首,则近于王维。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251首中连一首乐府诗也没有,足见艺术个性之特别了。这大概与他表抒感情不求强烈刺激,总持以平和有关。从此点看,又与李白的大异其趣,而对王维影响最大。
    孟浩然诗无论何体,都是不火不燥,不烈不爆,总是把感情调节到温和的水准。明人谢榛谓孟的“七言长篇,语平气缓,若曲涧流泉,而无风卷江河之势”⑨,这确是孟诗之不足,然这正是他五律为别人所不能到的长处。与之交往的南方诗人张九龄、刘眘虚、綦毋潜、张子容、包融、崔国辅、卢象、储光羲莫不如此,这些诗友亦多于五律为主。他的诗浓郁的江南风味,表明他也是盛唐前期南方山水诗人最恰当的而具权威的代表,与北方诗人王翰、王之涣以歌行与七绝,合共开辟盛唐诗的康庄大道。明人徐献忠说:“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发,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馀。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长也。”⑩基本概括了孟诗的主要特点。如果以画之四品来论,李白为神品,孟则为逸品。清人方薰曾说:“倪迂客画,正可匹陶靖节诗、褚登善字,皆洗空凡格,独运天倪,不假造作而成者,可为艺林鼎足。”(11)倪瓒山水画的近处树石无多,远山一抹,中间以空白为大片湖水,不多刻画。孟诗从陶诗一路来,名诗多集中在以简洁的五律与五绝上,方之绘画可称得上盛唐近体诗中的倪云林。以上孟诗的主体风格,当代学者在接受明清两代诗论的基础,大体讨论清楚。以下仅就未曾论及者言之。
    孟诗在描写上,看似疏朗,很少精雕细刻,但在叙述上针线细密,在写景或叙述时或按时间流动,或突出事由的过程,前后呼应,首尾完整,这些都要在简短的诗里完成,而且不露声息。殷璠《河岳英灵集》所说的“经纬绵密”,许学夷《诗源辨体》所说的“浑然而就,而圆转超绝”,当就此发。孟诗的时间或过程与结构布局融合为一体,似在不知不觉不着墨痕中进行。书法中的转折有方圆之分,孟属于“圆转”,所以轻易觉察不出。如《过故人庄》以邀访——乍到村外——室内会谈——预请四个步骤,组合了一次访友的完整流程,每节不作叙述的详写交待,一切都在悄然而热情的过程中进行,每个切片都处于持续运动中,首尾又是如此的完整。这正是散淡的陶诗所缺乏,为孟诗所发展。《夏日南亭怀辛大》同样把时间的流程渗透在描写与叙述中:从日落到夜静,由夜静再到夜深。末尾的“中宵”呼应起首山光西落、池月东上。而中间边叙边描写,时间在夏景与怀人的清景幽情悄悄流逝,不露痕迹,这也是孟诗自然流走的原因。《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时间只选择了黄昏时刻,而句句都是黄昏链条上的一个片断:因夕阳已落,故群壑昏暗;山沟暗而月从松间升起,且风来夜凉;而夜风来,则泉声清亮。然后是“樵人归欲尽”,由黄昏再运行便是“烟鸟栖初定”,最后的萝径待友“宿来”。全诗乍看都写黄昏,好像把凝固的黄昏切成很多断片,彼此在时间标志上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些断片连接成持续运动,每个切片都表示时间的流失,全由清幽静谧景物本身体现出来,仔细看每联似呈前因后果的连续性关系。陆时雍说:“孟浩然诗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12)这种对时间流动引起景物的微变的美感,尤其是对宁静黄昏的体味,是孟之山水诗最具魅力的地方。但在他写来若不经思,冲淡超然,清旷中流泻出一种山水清音的雅趣。再如名诗《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先言船行千里而未逢名山,次言泊舟时始遇佳境。接言不由地想起昔日对此山远公超然的想往,末言从东林寺传来的钟声划破了日暮的静空,使人身心为之一空。全诗不从“望”之生色,而全由发想生出。唯一的闻钟听觉意象,使此诗“结构别有生趣”。而揭示时间的也只有唯一的“日暮”,其余的句子都好像把“日暮”蒸发掉了,然而末句的“日暮空闻钟”的暮色又好像散发出来回笼全诗,黄昏好像在暮色中静静流逝,在诗人的缅怀遐想中默默流动,每句诗都似乎带有在黄昏中依次运行的感觉,笔尖不着一点墨色,而气象淡远,清空自在,一气浑成。只是乘兴而来,高处全不在刻画,而悠然神远,最称“逸品”。此诗的庐山与倪云林画中的一抹远山亦最为接近,诗与画都留有大片的空白,都同样使人净化得高洁超然。孟诗以时间组织结构,对时间不加明显勾勒,大多借助白描式的景物,各作暗示,加强了诗的抒情性。也正因为如此,他诗的感情才总是温和而平淡,以气氛的烘染与渗透方式轻轻地调动与感化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